天天看點

杜聿明臨終時,六個子女隻來了一個,含恨留遺囑:絕不能去台灣

杜聿明晚年的家庭悲劇,一切源頭都在蔣介石身上。作為國民黨軍的頭号大将,杜聿明原本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他與夫人曹秀清育有六個兒女,然而杜先生臨終之際,卻因種種情由,隻有一個奉孝床前,實乃人生之大慘事。

一、虛情假意的蔣介石

蔣介石對杜聿明這位得意門生實在是不夠意思。

經典電影《大決戰》中曾有過演繹。

淮海戰役開打,蔣介石突然變卦,沒有按照之前撤守蚌埠的方案打,而是在徐州附近擺了個十字陣。蔣介石指令杜聿明去徐州指揮,杜聿明在面見蔣介石前憋了一肚子火,準備當着蔣校長的面發出來。這是打仗,不能亂來。

誰知蔣介石預先知道杜聿明不願意接手這個爛攤子,提前玩了一招絕的。

蔣介石告訴杜聿明,他将在上海,為杜聿明七十歲老母舉辦壽宴,屆時軍政各界大員都将到場祝壽。蔣介石還專門命兒子蔣經國送上壽儀禮金。

杜聿明臨終時,六個子女隻來了一個,含恨留遺囑:絕不能去台灣

杜聿明憋了一肚子話沒說出來。對老娘這麼尊重,還能說啥,隻能賣命。杜聿明就這樣一句建議也沒提,懷着上刑場的心情,去徐州上任了。

蔣介石做得高明嗎?确實有點高明,一個盤外招直接制止了部下的異議,表面上取得了戰略的統一。可是這種邪門小聰明,對于戰局沒有任何好處。壓制了不同意見,就是斷絕了徐州數十萬大軍的生路。

1949年1月,杜聿明兵敗被擒,稍後被押送到北京功德林監獄,開始了十年漫漫改造之路。

蔣介石親手葬送了自己最優秀的學生。

杜聿明一家人的悲劇就此拉開序幕。

當時,杜聿明的母親、妻子曹秀清和兒女們都住在上海。杜聿明是個清官,官當到東北保安司令長官,也沒攢下多少錢财,一家人過着一般的小康生活。

當時國民黨集團颠倒黑白,明知杜聿明隻是被俘,沒有死,卻故意騙曹秀清說杜聿明已被共産黨處決。蔣介石下令,強迫曹秀清帶着一家老小共赴台灣,以免成為共軍的俘虜。曹秀清當時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被拉上飛機,到了台北。

一到台北,曹秀清一家人就傻眼了。

原想着,杜聿明是中将,徐蚌會戰的副司令長官,地位顯赫,就算戰敗了,蔣介石也得給個面子,維持像上海那樣的生活總不是問題吧。

誰知全然不是這樣,來之前說好的房子、工作全都沒給。曹秀清氣的五内如焚,丈夫沒了,這邊一大家子都指望着她。無奈,曹秀清去找宋美齡求情,又找杜聿明的同學和部下,到處求告,總算求告來一個台北煙酒公賣局制品廠管内部收發的差事。

堂堂中将夫人,竟然淪落到收發員,蔣介石之無情可見一斑。

杜家人的噩運還不止于此。

由于生活艱難,加之杜聿明的遭遇帶來的打擊,杜聿明之父憂思過度,來台灣沒多久就病逝了。

杜聿明長子杜緻仁不久也在美國自殺,給曹秀清帶來無窮的痛苦。

杜聿明臨終時,六個子女隻來了一個,含恨留遺囑:絕不能去台灣

原來杜緻仁在美國留學,他可不像孔祥熙、宋子文、陳果夫這種大佬,子女留學有花不完的錢,他的父親杜聿明給不了多少錢,隻能自己一邊上學一邊打工。

蔣介石本來承諾發給學費,但是隻批了一千美元,而且是分兩年支付。而杜緻仁在美國一年的學費就要三千元,這點錢哪夠?

杜緻仁一個青年學生,在海外孤苦無依,有段時間生病了,衣食無着,寫信求媽媽想辦法。曹秀清隻能以淚洗面,毫無辦法。可憐杜緻仁又氣又急,父親戎馬一生,對蔣介石盡了忠,到頭來一家老小卻是這樣的下場,一時想不開,杜緻仁吃了安眠藥自盡了。

二、杜聿明的新生

這一切,杜聿明一點都不知道。

他正面臨着自己人生中的難關:改造。

在功德林的數十名國民黨戰犯中,杜聿明居然還維持着方面軍統帥的威嚴。

中國曆史上的降将,曆來隻有兩種結局,要麼投降為敵所用,要麼就一個字,殺。

前一種,像洪承疇,降清之後反過來率兵攻打大明,雖然仍是榮華富貴,死後卻進了《貳臣傳》,深為世人不齒。是以杜聿明不屑于當貳臣降将。

他做好了死的準備。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中共開創了中國曆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模式:改造。

投不投降,無所謂,都參加改造。改造的基本内容是,學習馬列主義,讀資本論,讀中共的理論文章。

學完之後再反思,讨論,為什麼國民黨會失敗。

黃維天天玩兒命抵抗改造,拒不參加理論學習。文強天天以文天祥自居,等着中共給他來一刀,從此名垂青史。

也有畏懼一死,像哈巴狗一樣拼命拍馬屁,開口閉口罵蔣介石,動不動背地裡打小報告的,軍統特務董益三就是此類。

這兩個極端的人過得都不好,都沒有了解透改造對于他們的真正意義。

杜聿明屬于較早打開思維堵點的那一類。

杜聿明臨終時,六個子女隻來了一個,含恨留遺囑:絕不能去台灣

《資本論》他通讀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他也看了,剛開始還覺得都是洗腦的東西,誰知越看越覺得有點意思。

就以《論持久戰》為例。

從本質上說,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思想,國民黨中的蔣百裡、白崇禧都提出過,甚至蔣介石的抗戰戰略也是這麼做的。

但是效果呢?

大凡當時頭腦清醒、見識超出常人的戰略家,都能領會到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但能把戰略細化到戰役、甚至戰術層面的,沒有人能超過毛澤東。

中共敢于把正規軍深入到敵人後方,敢于把正規軍化整為零深入到民間,和老百姓混在一起。更了不起的是,中共不急不躁,一邊打仗,一邊舍得投入大量幹部在農村搞土改,抓基層政權,把黨組織紮到了軍隊一線和農村一線。

提到黨的組織,杜聿明更是不得不服氣。

國民黨也有全國性的組織,但是國民黨的黨部,到縣以下基本就沒有作用了,黨部的書記、委員嫌工資少,基本上不到崗,鄉村還是地主的天下。

政黨政黨,無黨何以有政。國民黨的組織力、行動力,比中共相差何止千萬!

聰明如杜聿明,很快認識到了問題的本質。

誰是真正的人民政權,誰是打着政黨之名搞軍閥統治的政權,一望而知。

再回過頭想想,即使1948年下半年,蔣介石按照杜聿明的設想打淮海戰役,頂多延長一下失敗的時間,最終結局仍是一樣。

更了不起的是中共的心胸。

二百多名國民黨進階軍官,抓來一個不殺,而是進行思想改造,幫助他們與錯誤的人生道路說再見。哪個人手上沒沾過解放軍士兵的血!尤其是宋希濂這樣的,殺過瞿秋白這樣的中共進階上司。

杜聿明也曾向管理幹部交待過,陳官莊被圍期間,他親口指令過,把十幾名被俘的解放軍士兵解決掉。盡管他不知道兵荒馬亂之中,這個指令有沒有真正執行下去,但這次唯一的屠殺無辜的指令,令他良心不安。

這些事,中共都不再計較了。

獄中改造數年,杜聿明心中雲開雨霁,不再為降将、俘虜的身份而耿耿于懷,新中國的光明讓他也受到普照。

1957年的一封信,讓杜聿明對蔣介石斷絕了最後一點香火之情。

三、寫信召回楊振甯

這封信來自長女杜緻禮。

起因是杜緻禮的丈夫楊振甯先生,獲得諾貝爾實體學獎。

楊振甯與杜緻禮相識結合,頗有戲劇性。1944年楊振甯在聯大附中教書,時年22歲,杜緻禮是他班上的學生,當時二人隻是普通的師生關系。據杜緻禮後來回憶:“他當時是個好害羞的大男生”。

1947年,18歲的杜緻禮隻身前往美國念書。1949年的一天,杜緻禮在美國普林斯頓的一家中國飯館吃飯,楊振甯推門進來用餐,二人不期而遇。師生見面,分外親切,再加上年齡相仿,又同是天涯淪落人,并不由得由相見而生戀,1950年,28歲的楊振甯與21歲的杜緻禮結了婚。

1957年,楊振甯獲得諾貝爾實體學獎,一時震動國内外,華人同胞無不為之歡欣。周總理第一時間把這件事告知了尚在改造中的杜聿明。

杜聿明一聽楊振甯這個名字有點懵,他跟我有啥關系。等到聽說他竟然是大女婿,不由得喜上眉梢。周總理特意關照,杜聿明可以給楊振甯寫信表示祝賀。

楊振甯與夫人杜緻禮

杜聿明欣然領命,寫了一封言簡意赅的賀信。全文如下:

親愛的甯婿:

我祝賀你獲得諾貝爾獎金。這是中華民族的光榮。

杜聿明即草

當時中美尚未建交,美國對中國非常敵視,通信也非常艱難。能夠通信,是在周總理付出很多努力之下才實作的。杜緻禮多年未聞父親消息,得知父親尚在,不由欣喜若狂,當即給父親回了信,詳細叙述了這些年來,她如何與楊振甯結婚,如何從美國畢業回來在台灣當英語老師,如何又去美國陪楊振甯,同時也說了奶奶去世和大弟自殺之事。

杜聿明數年不聞家人消息,母親年事已高,雖然對她的去世已有心理準備,突聞噩耗,仍然不免痛徹肺腑。更痛的是兒子的自殺,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可是,他無法接受兒子是這樣的死法,這不該是他杜聿明的兒子該有的命運。數十年戎馬生涯,數十年效忠于蔣介石,臨了,因為自己力盡被俘,這一切功勞都抹殺掉!天底下還有這樣的道理嗎?這樣的領袖值得為他效忠嗎?

答案是不言自喻的。

杜聿明徹底斷絕了對蔣介石的所謂忠誠與感情。

從此你我歧路而行,再無瓜葛。

杜聿明對于召楊振甯回大陸起了關鍵作用。楊振甯這樣一個大科學家,台灣當時非常想把他召回台灣,把他作為宣示正統的道具。

宋美齡找到曹秀清,詢問她生活怎麼樣,有無困難之類。曹秀清知道,宋夫人醉翁之意不在酒。果然,宋美齡接着問她,是否願意到美國,勸說楊振甯傳回台灣。

曹秀清當場表示願意。其實願什麼意啊!長子之死,豈能忘仇。之是以答應,是想借機帶着剩下的四個兒女都離開台灣。

誰料蔣介石玩的很絕。曹秀清可以走,但一個兒女也不準帶走。同時還要兩位身份比杜聿明還高的人連名作保人,才能讓她去美國。到美國的時間,最長隻能六個月,逾期不歸,她的四個孩子就将受到懲罰。

曹秀清一概應允,隻求能離開台灣。

曹秀清到美國後,住在女婿楊振甯家。她的第一件舉動,就是把回程的飛機票退掉了。

杜緻禮和楊振甯被她的舉動震驚了,畢竟台灣還有家人。但曹秀清決絕地表示,女兒女婿千萬不要再去那個狼窩。楊、杜夫婦憶及數年來的遭遇,也都下決心不再去台灣。

1959年杜聿明被特赦,曹秀清心動了,她十分迫切地想去北京與丈夫相會,但又牽挂台灣的四個孩子,怕他們被國民黨當局刁難。但她早已超出半年返台之期,就算再回去,估計全家人也沒好果子吃。思量再三,多次與杜聿明通信,等到确信新中國政府對杜聿明是真特赦、真關懷,還當上了政協成員,曹秀清終于在1963年輾轉抵達北京,與失散15年的丈夫重會。

遙想1948年離别之際,杜、曹夫婦還是黑發,此時重會,都已滿頭白發,時光如水,命運坎坷,夫婦兩人抱頭痛哭。

楊振甯在嶽夫杜聿明的召喚下,再加上其父楊武之的勸說,終于決定先到大陸探親。

1971年,楊振甯攜夫人到北京,周總理親自設宴款待,杜聿明、曹秀清夫婦和女兒女婿會面。楊振甯初次與嶽父見面,有點生分,下意識地用美國習慣,稱杜聿明為先生。周總理立即糾正說:“應稱嶽父大人。”楊振甯不好意思地改了口。大家都哄堂大笑起來。

四、杜聿明含恨留遺言

楊振甯不去台灣去大陸,蔣介石惱怒萬分,杜家四個在台灣的子女成了蔣介石的出氣筒。

據著名作家李敖回憶,曹秀清逾期不歸後,其子女受盡了欺淩。

杜聿明另外兩個兒子杜緻勇、杜緻嚴是雙胞胎,杜緻勇學的是土木工程,但畢業後找工作各種被拒絕,理由是父母是危險分子。杜緻勇隻能委屈地找一些簡單的工作維持生計,後來出租自家房屋,當地警察動不動上門檢查租客身份,吓得無人再敢來租。

杜緻嚴斷了經濟來源,辍學去當計程車司機,生活過得很艱難。另外兩個女兒杜緻義、杜緻廉也過得很不好。

他們去找杜聿明的一期同學,那些人個個都是高官顯貴,卻受盡了白眼,誰也不肯拉一把。

1971年楊振甯回大陸探親,台灣方面對杜家四子女控制的更嚴,絕不讓他們有任何離台的機會。

1981年5月杜聿明病危,曹秀清趕緊叫大女兒杜緻禮從美國回來,她也想叫台灣的四個兒女都過來送杜聿明最後一程,可是台灣方面管得很緊,根本沒有任何可能。

可憐杜聿明臨死時仍然無法見到自己的四個孩子,這是怎樣的絕望與痛苦。臨終前,杜聿明含恨對曹秀清交待:

“月富(曹秀清的乳名),你陪了我幾十年,可我陪不了你了。我走以後,你哪裡都不要去,不要去台灣,也不要去美國。共産黨待我不薄,你要是出去,容易被人當笑柄,制造謠言!”

一代骁将,就此離世,終年77歲。

曹秀清忍住悲痛,再次向台灣方面去電報,請求蔣經國放四個兒女到北京奔喪。

人死恨滅,再說杜聿明對蔣家王朝沒有犯什麼錯,蔣經國當局沒必要還這麼絕情。黃維、侯鏡如等黃埔同學也給台北黃埔同學會會長、一期生黃傑發去加急電報,請他出面向蔣經國求情。

杜緻勇等四人也從大姐杜緻禮那裡得知父親的死訊,四人痛哭流涕,披麻戴孝,找到黃傑,請他務必在蔣經國先生那裡求情。

可是黃傑也不敢觸這個黴頭,蔣介石對杜聿明等降将恨之入骨,他雖然死了,蔣經國在這方面也不松口,誰敢去求情。

就這樣,杜緻勇等四人連父親的喪禮都無法親臨。

曹秀清找鄧穎超哭訴:“蔣經國先生是大孝子,可他為什麼不允許别人去盡孝呢!”

杜緻勇等四人再找黃傑,說要在台北舉辦追悼會。黃傑傳蔣經國的旨意,追悼會可以辦,但是不準發訃告。言下之意,蔣當局仍然不承認杜聿明的将領身份。

國民黨當局認為曹秀清在大陸再無親人,四個兒女都在台灣,于情于理,她回台灣是很合适的事。于是又想在這位衰年老太身上做做文章,派杜家兒女去做曹秀清的工作,企圖在她身上扳回一城,給大陸的改造工作抹黑。

蔣當局派杜緻義、杜緻勇、杜緻廉三人去香港,與其母曹秀清相會,目的就是勸曹秀清去台灣定居。杜緻嚴仍被扣留在台灣,防止杜家姐弟一去不回。

1982年,80歲的曹秀清到了香港,和闊别20多年的子女們相會,但不肯回台灣,她對幾個孩子們說,這是你們的父親的遺言,我絕不能辜負他的托付,也絕不能給他再抹黑。

1983年,台當局再派杜家子女去香港勸說,曹秀清還是沒有歸意。此時台灣方面已經沒啥興趣,反倒是杜家子女借這個機會,一再向當局表示可以再勸勸,其實就是想多和母親見見。

1984年,曹秀清再度如約來到香港,但突然病危,在香港去世,去世前未及與子女見面。

此後,杜家四姐弟再未離開台灣,随着蔣經國的去世,再無人限制杜氏人物出入。然而這份自由,來得也太遲了些。

2003年10月,杜緻禮女士在美國去世,享年76歲。同年年底,或許是帶着妻子葉落歸根的囑托,楊振甯先生傳回中國定居。

又過了一年,一位神秘的女士走入楊振甯先生的生活。

坊間紛紛傳言,她的相貌,與杜緻禮女士有些許神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