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拿破侖的不知足和國内厭戰情緒以及歐洲反法同盟的建立使其铩羽

拿破侖作為歐洲曆史上的軍事天才,曾率領法軍五破反法聯盟,打赢50餘場大型戰役。他不但成功保衛了法國大革命的勝利果實,而且短短數年便橫掃了整個歐洲。最輝煌的時期,除了英國,整個歐洲都匍匐在了他的腳下,成了歐洲的主宰者,建立了龐大的拿破侖帝國體系。

但是拿破侖創造的這一系列軍政奇迹和短暫的輝煌成就卻如同天外流星,轉瞬即逝。滑鐵盧戰敗後,拿破侖于1821年黯然病逝于聖赫勒拿島。那麼,作為軍事天才的拿破侖為什麼會在征服歐洲的戰争中以失敗告終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大陸封鎖政策和對外擴張使拿破侖在歐洲陷于孤立,遭到了歐洲國家的集體抵抗

拿破侖戰争在初期是保家衛國,保衛法國大革命的勝利果實。但由于拿破侖締造的法蘭西帝國是代表了新生的法國大資産階級的利益,而資産階級的屬性就是掠奪、争霸、擴張。是以拿破侖在擊敗前五次的反法同盟、鞏固了法國資産階級統治後,就已經不滿足于現有成就,而是積極進行對外擴張,希望通過戰争獨霸歐洲。拿破侖戰争後期,争霸和掠奪便成了主旋律。

拿破侖的不知足和國内厭戰情緒以及歐洲反法同盟的建立使其铩羽

拿破侖·波拿巴

拿破侖通過武裝侵略、軍事脅迫等手段占據和控制了除英國以外的歐洲大部分地區。英國與法國隔海相望,從英法百年戰争開始兩國就是宿敵,而幾次反法同盟的組建也是英國從中主導。是以,英國便成了拿破侖的眼中釘、肉中刺。拿破侖本來計劃通過海軍作戰以及登陸不列颠島作戰達到占據英國的目的。但是英國海軍的強大超出了拿破侖的預估,法國和西班牙的聯合艦隊被英國擊敗後,法國人就隻能望洋興歎了。

但是拿破侖并不輕言放棄,因為在陸地上法國依然是霸主。于是,拿破侖于1806年11月頒布柏林敕令;次年12月頒布米蘭敕令,宣布封鎖不列颠島,禁止大陸國家與英通商,若在法國和其他同盟國及中立國的領土上發現英國貨物一概沒收,這就是所謂的“大陸封鎖政策”。而為了保證這項政策的實施,拿破侖越來越多地進行武裝侵略和幹涉,以迫使其他國家就範,共同封鎖英國。

但是,此舉可以說是捅了馬蜂窩。首先,歐洲各國包括法國在内,與英國的經濟貿易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大陸封鎖政策不僅損害了英國的利益,也損害了歐洲各國的利益。是以,這項政策不光是讓英國堅定了反抗法國的決心,也招緻歐洲各國的不滿,使拿破侖在歐洲陷于孤立境地。

連年的對外戰争導緻軍費消耗龐大,不斷增加的稅收和征兵又使得人民痛苦不堪,不滿情緒越來越多,使得拿破侖逐漸喪失了對内統治、對外戰争的國内社會基礎

拿破侖及其代表的法國資産階級在取得一系列的勝利後,便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加上資産階級掠奪資源的需要,擴大對戰戰争就成了新形勢下的需要。尤其是拿破侖本人在成為法蘭西皇帝、取得一系列戰争勝利後,更是滋長了個人的野心,在對外政策上逐漸開始一意孤行,不自量力起來。

拿破侖的不知足和國内厭戰情緒以及歐洲反法同盟的建立使其铩羽

拿破侖加冕

然而與七次反法同盟的正面戰争,包括對于歐洲各國的出兵侵略和幹預等一系列戰争,使得法國的軍費耗額巨大。為了支撐對完戰争,增加軍費,拿破侖不僅要求資産階級交納不斷增加的稅收 , 而且要他們保證供應軍事作戰所需的武器、彈藥、軍服、運輸工具等,如此就觸犯了資産階級現有的切身利益。

同時,大量的征兵不但使資産階級失去了大量廉價勞動力,更使人民特别是農民痛苦不堪。這一切都導緻拿破侖逐漸喪失了來自法國國内的群眾基礎,人民不再支援他發動對外戰争。

拿破侖沒有見好就收,在基本平定歐洲後沒有及時地進行戰略轉移,通過退守自保以消化既得的勝利果實,因為年輕的法國資産階級需要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

1807年7月,拿破侖分别與俄國、普魯士簽訂了提爾希特和約,由此标志着拿破侖統治進入全盛 ,此時的拿破侖已控制了幾乎整個歐洲,“他成了無可争議的歐洲主人”。

然而,處于巅峰的拿破侖沒有見好就收,而是進一步發動對外戰争和擴張。

拿破侖曾經說過:“要主宰世界隻有一個訣竅,那就是要強大,因為力量的強大就無所謂錯誤,也沒有幻想可言,這是赤裸裸的真理。”

拿破侖的不知足和國内厭戰情緒以及歐洲反法同盟的建立使其铩羽

法軍敗北俄國

在這種觀念和日益增長的野心支配下,拿破侖在征服了大半個歐洲之後,沒有選擇退守自保以消化勝利果實,而是選擇繼續擴大戰果,不斷對外發動戰争。同時,他也希圖通過發動新的戰争來維護其帝國統治。

1812年6月,拿破侖對俄國不宣而戰,率領60萬大軍禦駕親征。結果莫斯科一場大火,加上俄羅斯的嚴冬,徹底粉碎了拿破侖統一歐洲的夢想。法軍最終活着回到法國的僅有3萬人。以這場戰争為契機,拿破侖和法蘭西帝國開始走向了衰落。同時,拿破侖也喪失了鞏固既有果實的最佳機會,局勢一瀉千裡,急轉直下。

反法同盟源源不斷地組建和圍攻,使得拿破侖和法軍應接不暇,疲于應付,最終敗于兵力占優的聯軍面前

以英國、俄國、奧地利、普魯士等國為首的歐洲各國總共發起了七次反法聯盟,雖然前五次都以失敗告終,但是連年戰争消耗了法國的有生力量,也使得法國的國家經濟得不到穩定和平的發展環境。連年的反法同盟圍攻,使得拿破侖和法軍都疲于奔命,雖然大部分戰役都以獲勝告終,但是以一國對抗整個歐洲,其實力差距不可謂不懸殊,其消耗和損失也不可謂不大。

第六次反法同盟集結了35萬大軍,在萊比錫戰役中,擊敗了10萬法軍。巴黎被占領,拿破侖宣布投降并被流放到厄爾巴島上;第七次反法同盟更集結了70萬大軍,而法軍則隻有284000人。最終,拿破侖在滑鐵盧這場改變十九世紀、改變歐洲曆史走向的大決戰中敗下陣來。一代軍事奇才于1821年黯然病逝于聖赫勒拿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