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為什麼下西洋,這是一個問題?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航海史上的一次壯舉,更是人類航海史上的一次壯舉。關于鄭和為什麼下西洋?史學家也是争論不休,不過最為大家接受的一點就是,朱棣派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尋找建文帝。
朱棣攻進南京之後,并沒有找到建文帝,他對全國進行一番大搜尋,還是沒有找到,于是朱棣便想到了朱允炆會不會潛逃出海了。如果找不到朱允炆,朱棣晚上是睡不着覺的。
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朱棣派鄭和下西洋,尋找建文帝。明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開啟了他的航海之旅。
随後的十多年,鄭和又六次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曆史上的一次壯舉。鄭和下西洋的時候,船上帶了很多的東西,都是一些基本生活物品。
除了這些之外,鄭和還專門挑選了一批50歲的老婦人帶上船。本來大家都不了解為什麼要帶她們上船,可是後來才發現鄭和的高明之處。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對于生活是個非常的有經驗,這些經驗可以讓年輕人少走彎路。有些人沒有坐過船,不知道自己暈船,等到上船之後,他們就開始暈船,也不知道怎麼辦。
這時候這些老婦人的作用就展現了出來,她們有辦法讓人不暈船。下西洋是一次遠航,鄭和及其船員常年生活在船上,他們的起居生活自然是需要人照顧。
船員每天要吃飯,吃的飯菜都是老婦人做的,并且非常的美味。總之,老婦人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給船員提供了便利,對他們的生活産生了影響。
明宣德五年(公元1431年),鄭和第七次下西洋,也是最後一次,他辛辛苦苦一輩子找建文帝,可是還是沒有找到。鄭和在返航的途中去世了,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交往,宣傳了中國的文化,讓更多的外國人知道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