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歲截肢、懷揣七百元求學,“獨腿博士”勵志逆襲投身仿生科創引關注

2021年下半年以來,在國内仿生科技界紛紛将目光投向一家新興企業BionicM(健行仿生)。該公司研發團隊領軍人是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06級大學生孫小軍。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2021年12月29日,央視CCTV-17農業農村頻道《我愛發明》欄目探訪關注了“獨腿博士”孫小軍的創業之路。央視節目介紹:孫小軍出生在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的山村,九歲時不幸截肢失去一條腿,在家人的鼓勵下,他努力求學考取知名高校獲得博士學位,長大後的他為自己造了一條腿,他的智能假肢一改傳統假肢的弊端,他讓殘障人士如願站起來。

2021年10月,由中國康複研究中心假肢矯形中心、深圳健行仿生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健行”)主辦的BionicM智能電動假肢機器人全球首發儀式暨第一屆中日民間假肢适配及康複發展論壇在京舉辦。創始人孫小軍也在論壇現場示範介紹了BionicM智能電動假肢機器人。

“華中大材料學院”微信公衆号2021年11月27日刊文《傑出校友丨乘風破浪,自強不息!我院校友孫小軍的勵志逆襲》詳細介紹了孫小軍的求學、科研、創業之路。

文章介紹,九歲那年,一次籃球運動中,孫小軍扭傷腳踝,檢查出骨髓炎。醫生告訴他,“情況嚴重,建議截肢”。截肢之後,孫小軍就了解到,他可以安裝假肢。但因為當時的他還未成年,如果安裝假肢,随着身高增長,可能還需要更換,加上家裡經濟并不寬裕,相比幾萬元的假肢,孫小軍選擇使用的是木拐杖。

2006年,孫小軍考上了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院,學的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利用助學貸款和獎學金,孫小軍上大學的花銷隻需要家裡小部分支援,到了大四,他獲得了去日本東北大學交流學習的機會,并且每個月有8萬日元的獎學金,這基本上足夠他在日本生活、學習花銷。

9歲截肢、懷揣七百元求學,“獨腿博士”勵志逆襲投身仿生科創引關注

孫小軍在華科讀書期間

2010年,在日本交流深造期間,他第一次安裝上了假肢,告别了陪伴他15年的拐杖。大學畢業後,孫小軍入職索尼公司,來到了深圳。他說,在索尼公司電子産品研發的這段經曆,為他後來的科研道路、特别是智能電動假肢機器人的研制成功打下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但是,假肢還是給必須經常出差的孫小軍帶來了一些麻煩。比如下樓梯時,正常人的膝蓋是可以彎曲的,但他卻不能。他隻能一隻腿先下台階,然後再把假肢從上一級台階移到下一級台階,然後機械地重複這個過程。

“整個過程困難而且尴尬。”孫小軍說,他還注意到假肢對人身體的負擔大,容易導緻使用者突然跪地、意外受傷。“可不可以把智能機器人的技術用在假肢身上?”2013年的某天,孫小軍靈感乍現。

在當年,智能假肢的費用價格在10萬元至40萬元間不等,堪比一輛中高端轎車,普通人難以負擔。由于自己是一名工程師,孫小軍當時就萌生了研發“智能電動假肢機器人”的想法。

9歲截肢、懷揣七百元求學,“獨腿博士”勵志逆襲投身仿生科創引關注

孫小軍博士畢業

2015年10月,經過無數次的說服家人,孫小軍辭去了40萬年薪的工作,毅然去了日本攻讀博士,繼續深造“智能資訊學”,開始沖刺研發智能假肢的夢想。在日本讀博期間,他研發的假肢獲得了美國SXSW大獎。這一次,讓他在業界名聲大噪。同時,他的堅毅精神、勵志事迹也吸引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孫小軍的科研團隊也開始建立。

2018年,讀完博士的孫小軍重新回到深圳,帶着假肢使用者、開發者、創業者的三重身份進軍假肢行業。他想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幫助到更多需要假肢的人。

9歲截肢、懷揣七百元求學,“獨腿博士”勵志逆襲投身仿生科創引關注

孫小軍和他的假肢研發團隊

團隊一天一天在壯大。從2015年到2021年,孫小軍帶領團隊從0到1,從無到有,夢想終于開了花:2019年,孫小軍在香港創業大賽上獲得總冠軍,獲得獎金10萬美元;2021年10月15日,團隊的匠心之作“BionicM智能電動假肢機器人”首發。

第十代BionicM(健行仿生)智能電動假肢機器人,假肢内置了角度傳感器、六軸力傳感器、膝關節軸位、微處理器以及藍牙,運用了内置相比第九代智能假肢機器人更加安全穩定。電動假肢采用了運動能回收技術、肌肉仿生技術、仿生核心算法、技能學習技術等,使得使用者跑步、上台階等伸縮運動更加便捷,并且智能假肢機器人可以學習使用者的行走習慣,進而達到“人機合一”。

上述“華中大材料學院”微信公衆号的文章對孫小軍求學之路介紹不多。不過,當年湖北媒體曾多次報道郭孫小軍的事迹。

例如,荊楚網2006年9月就曾刊文《孫小軍:雙拐拄起堅強人生》介紹:(2006年9月)2日至4日,華中科大迎來8000餘名新生。湧動的人流中,一位拄着雙拐的男孩格外引人注目:沒有父母陪同,在老師幫助下,辦理了“綠色通道”證和入學手續。他的臉上,綻放着開朗的笑容。

他叫孫小軍,是該校材料學院新生,來自貴州的一個貧困山村。為了節省路費,小軍對父母強烈要求:讓自己一個人來學校報到。他獨自背着簡單的雙肩包,揣着家裡湊的700元錢,坐了26個小時的火車來到武漢。

孫小軍9歲時不幸患上骨髓炎,不得已截掉右肢。但他經常用張海迪、海倫凱特和霍金的事迹為自己加油:“他們都那麼優秀,身體卻沒我好,我還有什麼可抱怨的?”于是,他在就讀的石阡縣中學創造了一個奇迹:雙拐學生竟然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

荊楚網2006年9月的報道介紹,來漢途中,孫小軍心裡多少有點忐忑,不知能否順利申請到助學貸款。但他鼓勵自己,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也要堅持下去。到了學校,他才發現擔心是多餘的:通過“綠色通道”,不僅順利辦理了緩交學費的手續,學校還為他減免了住宿費、軍訓服裝費、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生活用品費等1860元,不久以後助學貸款也将發放到他手中。華中科大黨委副書記歐陽康聞訊趕來,與小軍親切交談,表示學校将盡快資助一輛電動車,友善他的學習和生活。

據湖北媒體“長江商報”2007年1月報道,2007年1月,華中科技大學“引領校園——2006華中科技大學風雲學子評選”順利結束,來自貴州的殘疾青年孫小軍入圍。

楚天都市報2007年2月曾報道:2007年2月6日,華中科大材料學院殘疾大學生孫小軍被選赴沙洋監獄,幫教服刑人員。在沙洋監獄,孫小軍講述自己憑借頑強毅力求學的經曆。當他講到自己拄着雙拐、艱難地翻過山梁上學時的情景,不少服刑人員眼眶裡閃動着淚花。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知乎的個人首頁上,孫小軍2021年8月曾寫道:“在坎坷和磨難中學會沉澱自己,在得與失間找到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未來都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