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老師這麼給孩子講“日本核污水”,看得我都不敢相信

美國老師這麼給孩子講“日本核污水”,看得我都不敢相信

來源:憨爸在美國(ID:hanhanusa)

01

昨天女兒從學校帶回幾張作業。

打開一看,一行标題映入我的眼簾——“My News Analysis”,然後有幾個大圓框。

美國老師這麼給孩子講“日本核污水”,看得我都不敢相信

“這是啥作業?”,我有點好奇。

“寫個新聞分析”,女兒一開口就讓我很驚奇,但更驚奇的還在後面。

她們老師說最近“日本核污水”引起了很大的争議,也有不同的觀點,她讓孩子們回去做個調研,閱讀一些新聞,然後分析“日本核污水排海”的事情,并給出自己的結論。

啥?

6歲的孩子,去分析日本核污水?

還要寫新聞分析?

這是不是有點太深了?

那一刻我有點不知所措起來。

不過既然是老師的作業,我還是硬着頭皮上,帶着孩子準備。

02

我先給她Google新聞,我們讀的是比較專業的新聞報道,來自美國的一個新聞網站NPR。

選NPR新聞的原因是,它的内容相對比較嚴謹和客觀,裡面的文章常常也被劍橋、小托福這類英語考試選中。

比如今年聯考英語裡考的一篇“群體智慧”,文章就來自NPR的新聞報道。

美國老師這麼給孩子講“日本核污水”,看得我都不敢相信

是以在NPR裡找新聞給孩子讀,對提高她閱讀了解能力,以及開拓世界觀是有好處的。

NPR針對這個事情連續發了好幾篇文章。

有的是講述日本核污水事件的前因後果:

美國老師這麼給孩子講“日本核污水”,看得我都不敢相信

有的是講人們對于核污水排海的擔憂。

美國老師這麼給孩子講“日本核污水”,看得我都不敢相信

有的是講科學家對于這個事情的質疑。

美國老師這麼給孩子講“日本核污水”,看得我都不敢相信

在給孩子讀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文章裡會有兩種聲音。

一種聲音是,日本政府宣稱的核污水對海洋沒有危害。

另一種聲音是,日本漁民、周邊鄰國、世界上很多科學家們對這一舉動的質疑和譴責。

因為有兩個觀點,我想這就給孩子帶了一個很大的挑戰。

她究竟該選擇什麼觀點,做出怎樣的分析呢?

我也很好奇。

03

為了讓她能建立一個自己的邏輯分析架構,我找了一些延伸閱讀資料帶着孩子讀。

我們讀的是人民文學出版出版的《地球簡史》。

首先讀了海洋污染對地球的影響。

這是墨西哥灣曾經發生的一起嚴重的原油洩露事件,石油都被洩露到了海洋裡,造成嚴重的生态破壞。

美國老師這麼給孩子講“日本核污水”,看得我都不敢相信

(文章出自《地球簡史》“新生代4”這一本裡)

緊接着我們又講了日本福島核電站洩露事故,這也是現在核污水的來源。

美國老師這麼給孩子講“日本核污水”,看得我都不敢相信

(文章出自《地球簡史》“新生代4”這一本裡)

之後還讀了放射性元素、核污染對人類DNA造成的傷害。

美國老師這麼給孩子講“日本核污水”,看得我都不敢相信

(文章出自《地球簡史》“新生代4”這一本裡)

最後還讀了全球洋流的流動,核污水的排海,将随着洋流漂遍世界每個角落。

美國老師這麼給孩子講“日本核污水”,看得我都不敢相信

(文章出自《地球簡史》“中生代2”這一本裡)

講了足足半個小時候後,女兒突然很傷心。

“爸爸,那我們以後是不是不能吃壽司、魚和龍蝦啦?我最喜歡吃了”,說着說着,她竟然哇地哭了起來。

我隻能安慰她,說現在吃的食物都不是從日本海裡打撈的,污染暫時也沒有漂到我們這裡,放心放心……

等她平靜一點後,我問女兒:“那你覺得日本向海裡排核污水,這樣做對嗎?”

“不對,會傷害海裡的動物,還傷害地球!”,女兒斬釘截鐵地給出了答案。

我很欣慰孩子的邏輯分析。

全程我并沒有給她答案,而外面的新聞也有兩種不同的聲音。

但是孩子能通過這種擴充閱讀,進行分析概括,進而得出結論,在兩種不同的聲音中做出自己的選擇。

這就是我一直想給孩子培養的思辨能力!

04

既然有了結論,那麼我就要帶着孩子完成老師的作業,寫新聞報道了。

這其實是從“思考”到“寫作”的一個升華,孩子必須把腦子裡的觀點寫出來,才能沉澱成自己的東西。

而這個新聞寫作分成兩部分。

1

第一部分是事件的陳述

講述整個事件有點複雜,孩子也比較難以下筆,那怎麼能幫孩子捋清事情的條理呢?

有一個經典的寫作技巧,叫做“5W1H法則”。

就像孩子這張表格裡的那樣:

美國老師這麼給孩子講“日本核污水”,看得我都不敢相信

它有6個圓框,分别是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

這幾個單詞的首字母湊在一起,就是“5W1H”,是以我們又把它稱為“5W1H法則”。

下面這個就是孩子完成的作業:

美國老師這麼給孩子講“日本核污水”,看得我都不敢相信

這個架構其實在一步一步引導孩子做分析。

比如Who、When、Where、What這四部分,就是讓孩子講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了什麼事情?

那麼孩子在這部分,就可以講日本在福島排核污水的事件。

後面的How和Why就是一個升華,排核污水日本人是怎麼做的?為什麼要這麼做?

這就是引發孩子思考,因為“把核污水排到海裡最省錢”,這就是孩子在讀完那麼多資料後得出的結論。

2

第二部分是分析和總結

為了幫孩子理清思路,我們依然是用圖表的形式。

隻不過圖表變成了下面這樣:

美國老師這麼給孩子講“日本核污水”,看得我都不敢相信

它有4個圓框,分别是:總結、事實、觀點和詞彙。

這就是孩子最後完成的内容:

美國老師這麼給孩子講“日本核污水”,看得我都不敢相信

這個架構就是一步一步引導孩子去分析和歸納,最後提取出自己的觀點。

首先看“Summary”,就是“總結”,它是讓孩子總結出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比如女兒寫的“日本核污水污染了地球”,這個就是她的總結内容。

接着看“Most Important Fact”,這個是“事實”,它是讓孩子寫出你的科學依據。

比如女兒寫的“核會對海洋生物産生巨大的危害”,這個就是她參考的科學事實。

之後看“Personal Response”,這個是“個人見解”,它是讓孩子寫出你對這個事情的看法。

比如孩子寫的“我很傷心,因為以後不能吃魚和蝦了”,雖然很童稚,但是這就是整個核污染事件對一個6歲孩子來說最真切的感受。

最後看“New Vocabularies I Learned”,這個是“新學到的詞彙”,它是讓孩子寫出在這個過程中你學到哪些新的單詞。

比如孩子寫的“nuclear”、“pollute”這些,都是她新學到的詞彙,這是幫她進行單詞的積累。

05

上面就是引導孩子寫新聞類文章的過程。

首先是Reading

也就是多閱讀,采集各方不同的觀點。

其次是Research

也就是多調研,進行邏輯分析,進而得出自己的結論。

最後是Writing

也就是動筆寫作。

而在寫作中可以用“5W1H法則”來梳理事件脈絡,用“圓圈圖”來進行總結歸納,這樣就能寫出一篇很好的新聞分析文章了,不僅有事實描述,也會有自己的觀點。

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最大的收獲是:

我和老師全程都沒有給孩子答案,而是讓她從不同的觀點中去研究分析,最後得出自己的結論。

這才是我們最希望給孩子培養的——思辨能力!

憨爸,一位矽谷工程師爸爸,分享美式教育理念和資源,專注于英語、數學、科學啟蒙,一定讓你腦洞大開喲!原創公号“憨爸在美國”(ID:hanhanusa)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