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陝西發現“廁所”墓,因太小村民世代不屑一顧,出土後件件國寶級

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曆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曆史對話。

在陝西省寶雞市益門村清姜河東岸,坐落着一座其貌不揚的小墓,它大小不過數平方米,大小也不過現在酒店中的廁所一般,墓葬規格寒酸至極。

這座周遭長滿了雜草,坐落在此處已經過了不知多久歲月,周圍的村民們也隻是知道自他們幼時其這座墓便已經存在,但人們都不知道這座古墓的真實年紀。然而,1992年,随着一群陌生人的到來,益門村就此打破了甯靜,并再也難回到過去。

這群陌生的來客實際上是一群考古學者,起先他們隻是來此地随處勘察,并不對此地能出大規格土古墓抱有多達希望。然而,随着這座塵封已久的古墓重見天日時,内裡的陪葬物件卻震驚了整個社會。這座墓便是著名的寶雞益門二号春秋墓。

陝西發現“廁所”墓,因太小村民世代不屑一顧,出土後件件國寶級

伴随着發掘工作的不斷深入,裡面幾乎大量寶物都能夠讓考古人員震驚,這些寶物可堪稱是國寶級别的文物,極為罕見和珍貴。這座不過一個衛生間大小的墓穴中,竟然囊括各種金器、玉器、鐵器等寶物共200餘件。其間所出土的金器重量約3000克。

後來根據分析,這座古墓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時期,其金器的分量可堪稱中原地區先秦墓葬之首,其造型之精美和紋飾之華麗在當時都實屬罕見,絕對稱得上國寶級。

陝西發現“廁所”墓,因太小村民世代不屑一顧,出土後件件國寶級

這些金屬制品主要以劍、刀、帶鈎和帶扣等,其中如金環鐵刀、金柄鐵劍以及金串珠和金帶鈎等都可謂是實屬罕見的國寶。這些金器勾勒描繪了大量的古代神獸的紋路,很明顯繼承了商朝和周朝時期中原青銅器的工藝。再由于自春秋以來,寶雞已經歸秦國管轄。

是以根據推測,這座墓葬很有可能是春秋晚期時的秦國墓葬。

陝西發現“廁所”墓,因太小村民世代不屑一顧,出土後件件國寶級

這座墓中出土的大量鐵器以刀劍為主,鐵器的制造及使用早在商代便有史可考。但由于冶煉技術不夠成熟,橫貫周朝七百多年曆史,諸侯國都以青銅為主要器皿材質。

在這座古墓還未出土前,我國人工鑄鐵曆史最早可推到西周晚期,但這座墓葬中大量鐵器的陪葬說明了當時秦國已經開始大範圍的使用鐵器,相對其他諸侯國而言,煉鐵技術也處于領先地位,可見在後來秦統一六國之前,科技水準已經為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陝西發現“廁所”墓,因太小村民世代不屑一顧,出土後件件國寶級

此墓出土的金器和鐵器等文物在整個春秋時期都可謂是絕佳精品,非地位崇高的貴族不能使用,可是這座墓在發掘時,卻未能看到墓主人的棺木,因而它的主人是誰也成為了令人迷惑的疑團。因為按照古代墓葬儀式,能夠比對這樣财富的貴族,不該不在史書上留下姓名。

另外還有一點,擁有如此高規格财富的墓穴,為何其外在的規格卻如此之小,小到連寒酸也難以形容,以至于經過2600年的時間也沒有盜墓賊去進行盜竊呢?

陝西發現“廁所”墓,因太小村民世代不屑一顧,出土後件件國寶級

随着專家進行深入研究發現,這座墓中的陪葬品的制作工藝和器皿紋刻和著名的秦公一号大墓如出一轍。

這座大墓占據中國考古史上五個之最。一是它是現今中國發掘的最大先秦墓葬;二是它是自西周以來陪葬人數最多的墓葬,共計186具殉葬者屍體;三是椁室的柏木“黃腸題湊”椁具,是中國迄今發掘周、秦時代最高等級的葬具;椁室兩壁外側的木碑是中國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實物。說起來也是有點滑稽,另外其實它應該還有一個之最,它是先秦古墓中盜洞最多的墓葬。

陝西發現“廁所”墓,因太小村民世代不屑一顧,出土後件件國寶級

根據專家的研究和推斷,這座古墓與秦公一号大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相似到近乎如出一轍,但其墓葬規制卻又與墓中飾品沖突重重,有一個可能性,便是這個墓穴的主人并非是貴族身份,而是一個盜墓賊,隻不過他也是一個資曆久遠的盜墓賊了,畢竟此人也是春秋時期。這個盜墓賊将秦公的陪葬品盜出後,最終用來作為自己的陪葬品。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專家發現墓中的陪葬品有相當數量的馬具,卻沒有車具,于是又提出了一個新的可能性:這座墓的主人可能是來自于北方遊牧民族的戎人貴族,這些器皿則是這個貴族陪葬品。

陝西發現“廁所”墓,因太小村民世代不屑一顧,出土後件件國寶級

首先,如此多的陪葬品應是地位較高的貴族才會擁有,而在秦人貴族的墓葬中,講究車馬同行,有馬具必有車具,但僅有的馬具說明墓主人并非秦人,而應該是戎人。其次,秦國在春秋時期征服戎人之後,并沒有将所有戎人趕盡殺絕,有的戎人貴族戰敗後被擄來秦人舊土,被秦人供養以被感化,這位第二個結論提供了更大的基礎。

然而,時間久遠,我們已難以窺見當年墓主人生前的傳奇,也難以斷定墓主人究竟是何人。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這些國寶的發現避免了被盜或流失,正在博物館的某個角落中綻放着他們的光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