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晚在墨爾本觀看的《東京複仇者》

作者:kongshan341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

作者:修兒個Long(來自豆瓣)

來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021814/

恰逢澳洲日本電影節,今晚在墨爾本觀看的《東京複仇者》,以為和中國的賀歲檔在澳洲播出時一樣去看的都是亞洲人,實際上三分之二都是澳洲本地人,外加三分之一的日本人和零星幾個其他國家的亞洲人。日本的文化輸出也是相當成功的。

今晚在墨爾本觀看的《東京複仇者》

在買票的時候其他電影都還好,唯獨這部劇一票難求,路上搭讪了好幾個一起去看這部電影的澳洲人,都跟我說是這部電影原作的粉絲。

影評區有小夥伴從原著粉的角度點評了這部電影,那我就從一個從未看過原著的人的角度來看待這部電影。

我打三星的原因是它的品質并不配得上他的票房。總體而言,是一部合格的、但是缺點也非常明顯的漫改。

先說說選角。

日本人挑選演員真的非常有一套,基本上當紅的幾位哪怕是愛豆,可塑性都非常強。

日本演員的人氣和咖位一般是參考一個叫做圈地榜的排名,每年都會改動,分為旬圈(一線大咖)、注目區(準大咖,知名度和人氣都尚可,但代表作不夠)、未來之星(人氣高但知名度局限在某一特定群體)、安定區(過氣藝人),對于出道不久的藝人來說能進入這榜單本身就已經是一種成功。這部電影非常明智的沒有邀請一位旬圈大咖(代表人物:菅田将晖、山崎賢人),主角團幾乎清一色選擇了注目圈裡的演員:北村匠海、吉澤亮、山田裕貴、杉野遙亮等,也有一些次要配角選擇了未來之星榜單中的演員,比如真榮田鄉敦、磯村勇鬥等,這樣做得好處是既可以培養有潛力的新生代人氣演員,又能節約片酬上的經費,對于這類有大量忠實原著粉、不需要大咖加持就能有關注度的漫改電影,不可謂不機智的選擇。

今晚在墨爾本觀看的《東京複仇者》

如果你看到這張照片,也許就認為是兩個一般帥氣的男演員,然而,他們演得了古惑仔,梳得了各種奇形怪狀的發型,比起内娛很多愛豆為了自己的形象連個妝容都不願意改,都是同齡人、都是愛豆轉型演員,日本演員在方面要敬業的多。

人物造型和演技:

吉澤亮單論現代裝的顔值可以說是日娛數一數二,雖然有很多人質疑他的演技不如外形那麼出色,但這部劇算是他本人的一個演技上的飛躍。形象上,雖然演員本人不算高,但是可以看得出他很努力的要讓自己符合“小個子但打架很強”的特點,為了讓自己的171看上去更像162而下了點細節上的功夫,比如努力的噘嘴賣萌,細節上撐大自己的肩膀以看上去更矮,褲管也比旁人要稍大一個尺碼使看上去腿更短(因為演員本人實際上身高隻相差7cm,但是必須要有20公分的身高差錯覺才能符合原作的形象設定)。

讓我感到比較驚喜的是山田裕貴。印象中他總是演柔弱或者憨憨的角色。雖然《熱血街區》裡刷了一波老大的氣質,但依舊覺得他似乎就總是被框在《秘密内幕》裡山田武志和《惡作劇之吻》的阿金這類型的角色。(雖然也曾經挑戰《消除老師的方程式》中變态教師的角色,但收效并不大)

但是這次的Draken确實讓他有了很大的突破。首先,造型給他加了很多分,雖然隻有178,與原著中的185大塊頭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整體的氣質上還是符合了原著形象。另外,為了這部戲他本人和吉澤亮都特地進行了健身和塑形,因為服裝上有大量顯露肌肉的地方,而且大銀幕上你不能讓觀衆看到一個大殺四方的人身上連塊肌肉都沒有。演技方面,你永遠不用懷疑山田裕貴的演技,這些外在條件加上他本來就可圈可點的演技,作為觀衆,雖然沒到“無法超越”的地步,但是很多對觀衆的采訪中都得到了“Draken就該是他這樣的”的評價。

這部電影的幾個演員實際上都已經遠遠過了中學生的年紀,尤其是山田裕貴,拍這部電影時已經30歲了,可是卻一點都不讓人出戲、少年感十足。

作為一個沒看過原著的人,再說說這部電影比較明顯的缺點:主角人設推進的問題。

日本漫畫的很多主人公都是成長系,從廢柴某天獲得一個技能後開始成長一躍成為牛人。這部電影由于隻能算是序幕,是以主人公花垣武道直到最後一刻也沒有展現所謂的“真正的”高光,兩處與清将的對決都拍的不是很理想,第一次在打架賭局中挨打之外的心理描述不夠,耗了太多時間來重複一次又一次的挨打,當時其實看的有些煩(内心os:我知道他很弱,能不能快進?);第二次結尾的對決收的又太過倉促,勝利的太容易,莫名其妙就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打敗了對手,有一種“反派明顯放水”的錯覺。在該好好發揮的地方倉促、在該一筆帶過的地方重複裹腳布劇情,一同觀影的朋友還打趣到“可能不快點打完Draken就要失血過多挂了”。信念是很重要的,主角終究是會勝利的,這點觀衆都知道,但是如何将一幕感染到觀衆,讓我們相信在那樣的情況下他能夠憑着這股信念打敗對手才是重要的,而不是僅僅吼一句“這是我人生的複仇”就可以了。作為主角為數不多的電影高光片段,如果将它們發揮到極緻來吸引眼球是很考驗導演和編劇的功底的,可事實就是處理的差強人意,并沒有發揮出主角應有的份量和能力,是以完全被兩個配角Micky和Draken搶足了風頭,主角的存在感被銷弱,反而淪為了襯托配角的“工具人”。

關于續作:

雖然官方沒有明确表明會拍續作,但我個人認為是一定會有的:

1.結局倉促,留有伏筆。雖然Micky的紋身消失,可是這篇他犯罪的新聞報道并未消失,促使他黑化的除了Draken以外還有其他因素,稀咲也不會就此收手。(我在看完電影後,追加看了些原著的介紹,原著中,似乎Micky堕入黑暗的另一大原因是妹妹艾瑪的被殺,而艾瑪也是Draken的cp、日向的好友。)

2.電影一般不會沒事穿插沒用的角色,本作中有太多驚鴻一瞥的人物一閃而過,都是後作中的關鍵人物。

日本曾經的那批90代漫改偶像在不那麼年輕卻也還不算晚的時間點終于真正成為了顔值與演技并存的演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