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慈禧太後普通一天的生活在當下,需要多少人民币維持?

慈禧太後普通一天的生活,如果放在當下,需要多少人民币維持。筆者認為慈禧太後的主要花費就是用在膳食上。是以從慈禧的用膳規模進行分析,其耗費的大概銀兩,并試圖将其換算成人民币。

慈禧太後普通一天的生活在當下,需要多少人民币維持?

一、 早朝前,慈禧就開始了一天的吃吃吃

清朝的早朝時間一般安排在清晨五六點鐘,垂簾聽政的慈禧,一般在寅時,即淩晨三點到五點起床。宮女伺候慈禧起床,梳完頭後,慈禧一天中首先吃的食物是冰糖銀耳,“常常是這個時候,張福老太監用捧盒把一碗冰糖銀耳送到儲秀宮門外,交給當差的宮女……老太後在面前擺一個老茶幾,用銀勺舀着銀耳。”這段話引自《宮女談往錄》,該書記載的是晚清一個叫榮兒的宮女的回憶,她随侍慈禧八年之久,對慈禧的生活起居非常了解。本文中,我對慈禧飲食方面的資料引述,基本出自該書。因為我們隻能有一分資料說一分話,不能靠自己臆想。

按照這個宮女的回憶,吃完冰糖銀耳,慈禧還要吸一會兒水煙。頗有些起床一袋煙,勝似活神仙的意思,慈禧吃水煙,當然也是需要伺候的,且看宮女榮兒回憶的慈禧吸煙“名場面”:

老太後不吸關東煙,吸水煙,到我手的是一兩一包的小綠包、金黃色的煙絲,聞着有股香味,也有些辛辣味,但不濃,絲很長,撚在手上比較柔軟。太後習慣是左邊含煙嘴,是以我必須站在左方,站的距離大約離太後兩塊方磚左右,把煙裝好後,用右手托着煙袋,輕輕把煙嘴送到太後嘴邊。

這袋煙吸完,慈禧太後長了精神,接着就要喝奶茶,與此同時,壽膳房裡的早飯也會送上來,此一時段的早膳主要是八寶蓮子粥和各種米粥(如稻米粥,有玉田紅稻米、江南的香糯米、薏仁米),還有各種茶湯,如杏仁茶、鮮豆漿、牛骨髓茶湯等。

然而這遠遠沒有結束。這些粥和茶不過是前戲。随後就會有食盒送進來,宮女榮兒回憶道:

食盒裡還有二十幾樣早點,有八珍粥、雞絲粥,有麻醬燒餅、油酥燒餅、白馬蹄、蘿蔔絲餅、清油餅、焦圈、糖包、糖餅,也有炸馓子、炸回頭,有豆制品的素什錦,也有鹵制品,如鹵鴨肝、鹵雞脯等等。

等這些食物都獻上了,慈禧肚裡有食,就可以精神飽滿地去上早朝了。早朝一般兩個小時左右就結束了。結束了早朝,慈禧要換掉沉重的朝服,除掉頭上的首飾,換上輕裝。此時,饽饽房會敬獻點心,大體是滿漢饽饽之類,供慈禧在早餐時享用。

慈禧太後普通一天的生活在當下,需要多少人民币維持?

二、午膳有100多樣菜,每碟菜最多隻能吃兩口,大多數是擺設

上午10:30 左右,禦膳房已為慈禧準備好午膳。宮女榮兒回憶,午膳有一百二十多樣菜,一樣一樣端上來。“老太後随意挑選,今天愛吃這個,明天也行愛吃那個,根本不可能讓其他的人猜透了她準定吃哪個菜。”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百二十多道菜都是禦膳房安排的,慈禧沒有權力像下館子那樣點菜。

這一百多道都是什麼菜呢?我們也不能臆測,筆者找到了光緒十年(1884年)十月初七日《膳底檔》記錄的慈禧太後的膳單:

火鍋二品:八寶奶豬火鍋、金銀鴨子火鍋;

大碗菜四品:燕窩“膺”字鍋燒鴨子、燕窩“壽”字三鮮肥雞、燕窩“多”字紅白雞絲、燕窩“福”字什錦雞絲;

懷碗菜四品:燕窩白雞絲、海制蜜制火腿、三鮮鴿蛋、大炒肉炖榆蘑;

碟菜六品:燕窩拌鍋燒鴨絲、口蘑熘魚片、青筍晾肉胚、肉片焖玉蘭片、碎熘雞、煎鮮蝦餅;

片盤二品:挂爐鴨子、挂爐豬;

饽饽四品:壽意白糖油糕、壽意苜蓿糕、澄沙餡立桃、棗泥餡萬壽桃;

湯菜一品:燕窩八仙湯;

面一品:雞絲鹵面;

克食二盤、蒸食四盤、豬肉四盤、羊肉四盤。

我們用小手一數,上面這份膳單有38種食物,然後慈禧還會配一桌“添安膳”,就是按照這個規格,再來一套不同的,加起來就已經達到78品。這78品,是傳統的正席。皇帝、皇後、後妃還有進菜,慈禧還有自己的小廚房,加起來,菜品達到100品上下。

宮女回憶慈禧午膳有120多道菜,膳底檔的記載是正席78品,筆者認為,兩相印證,折中的數字是100道菜左右。

慈禧太後普通一天的生活在當下,需要多少人民币維持?

這100道菜,慈禧無論如何是吃不完的,大多數菜品就是用來撐場面的,注定是用來浪費的。慈禧經常在體和殿用膳,100多個菜有遠有近,夠不着怎麼辦?沒關系,慈禧用眼看哪一個菜,侍膳的老太監就把這個菜往太後身邊挪,用羹匙給老太後舀進布跌裡。宮女回憶道:

如果老太後嘗了後說一句“這個菜還不錯”,就再用匙舀一次,跟着侍膳的老太監就把這個菜往下撤,不能再舀第三匙,假如要舀第三匙,站在旁邊的四個太監中為首的那個就要發話了,喊一聲“撤”,這個菜十天半個月的不露面了。

這段描述資訊量有點大。一是慈禧像其他清朝皇帝一樣,再好吃的菜也不能吃第三口;二是為了防止有人摸準了慈禧的喜好下毒,禦膳房會刻意不做慈禧喜歡吃的菜。

寫到這裡,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推論,即慈禧的早餐和午膳種類豐富,但大多數隻能是擺設,慈禧并非大胃王,她隻能是象征性地吃一些,大多數都會原樣撤回,真是奢靡浪費。

俗話說“中午不睡,下午崩潰”。午膳後的11點到13點,是慈禧太後的午休時間。這是可以了解的,畢竟她每日淩晨三點多就要起床,如果不午休,下午難以保持精力。

根據榮兒的回憶,14點左右,慈禧會有午後加餐,晚膳在17點前後,19點以前會有一次加餐。時間的安排是風雨不誤的。很可惜,我沒找到關于慈禧晚膳的史料,想來應該與午膳的規格差不多。

總結一下,慈禧一日三餐之外,還分别在早朝前、午餐後、晚餐後有三次加餐。

慈禧太後普通一天的生活在當下,需要多少人民币維持?

三、一天膳食換算成人民币是多少錢?約20萬元

首先,諸位要知道,清代貨币是一種銀銅并用的雙本位制度,晚清的大部分時間裡,物價和收入是用銀兩和銅錢來表示的,市場上流通的主要貨币是白銀和銅錢。

那麼,白銀和銅錢的兌換比率是怎樣的呢?筆者的答案是一兩銀子約等于1670文錢。這個數字來自張德昌先生《清季一個京官的生活》一書,根據該書作者的統計,清朝同治五年到九年,浙江會稽“一兩折換銅制錢一六七〇文。”當然,銀錢兌換比率一直處于變動中,為了行文友善,我們采信一兩銀子換制錢1670文的說法,并據此進行一些計算。

1.一兩銀子相當于多少人民币?通過購買力比對,我的結論是晚清一兩銀子約等于人民币267元

要知道慈禧一天吃的飯菜相當于現在多少人民币,則我們必須通過一個某種物品的購買力來進行換算,得出一個約數。在這部分,我将通過面粉和大米的購買力,看看一兩銀子大約相當于多少人民币。

戲曲理論家齊如山(1875—1962)在《齊如山回憶錄》中說:

在光緒二十六年(注:1900年)以前,三十年之久,物價可以說是沒有變動過……雞蛋永遠是三個小制錢一個……麥子面粉每斤是十五枚小制錢。

齊如山的這段話,明确指出,晚清時,雞蛋3文一個,面粉15文一斤。

今天,我在某購物網站上查到,某品牌面粉5KG售價是25元,合2.5元/斤,在購買面粉方面,晚清的15文和現在的2.5元的購買力是一樣的,即6文約等于現在的1元錢,一兩銀子可以兌換人民币278元。

李慈銘在1884年的日記裡寫道:“買米618斤,用銀11.74兩。”

這裡的斤是老秤,1斤等于現在的596.8克,則清朝的618斤米相當于現在的737斤米,一兩銀子可以兌換制錢1670文,可知,清朝時,買一斤米大約需要26文錢。大米因為品質和産地原因,價格會有浮動。2020年8月31日,我在某購物網站上查到,一袋20斤裝的大米售價80元,則一斤大米大約需要4元。我們以此資料為基礎,假定26文錢的購買力等于現在4元錢,則6.5文等于現在的1元錢,一兩銀子即1670文可以兌換為人民币約256元。

通過面粉和大米的購買力對比,我得出的結論是,晚清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于現在人民币256元到278元的購買力。我取一個平均數,并且姑且認為一兩銀子等于267元人民币。

2.慈禧每日膳食換算成人民币,保守估計在20萬元以上

我無法直接得知宮廷之内每道菜品的價格,不得不把視線放到宮廷之外,采用“迂回”戰術,看看北京市場上的物價行情。

齊如山在《齊如山回憶錄》中記述了1888年同文館的夥食情況:

開飯的預算,按館中共有多少學生,就歸此數開飯,六個人一桌,每桌飯菜合銀六兩,共十個菜。彼時六兩銀子一桌菜,已經可以有整盤整碗的燕窩、魚翅。

根據張德昌《清季一個京官的生活》記載,李慈銘經常在廣和居飯館吃飯,在同治十年(1874),李慈銘在廣和居一年的飯錢是54兩銀子,因為廣和居的拿手菜都是些家常菜,一桌六人的宴席不會超過四兩銀子。

從這兩個例子來看,齊如山六人一桌,六兩銀子已經有整盤整碗的燕窩、魚翅,六人應該不會隻有6盤菜,菜品是10個;因為是家常菜,李慈銘一桌6人的宴席不會超過4兩銀子。菜品應該也在10個左右。我的結論是,在館子裡像模像樣地吃一頓,所費在4兩到6兩之間。這樣算下來,如果是100個菜的話,所費在40兩到60兩之間,換算成人民币為10680元到16020之間。

考慮到慈禧吃的菜品更高檔,用料更進階,我将慈禧的午膳花費乘以5,則午膳花費在53400元—80100元人民币之間,取平均數為66750元。推測晚膳用度應該與午膳相近,花費亦為66750元,再加上早朝前和早膳菜品也有三四十樣,我們按三十樣計算,參照午膳花費計算,則花費在人民币16020元到24030元之間,取平均數為20025元。換算成人民币,則慈禧一日三餐的花費為153525元。考慮到每日14點左右,慈禧會有午後加餐,19點以前會有一次晚膳加餐,則保守估計,慈禧每日膳食花費為人民币20萬元以上。

慈禧太後普通一天的生活在當下,需要多少人民币維持?

經過數學計算,發現慈禧太後一天光吃吃喝喝的花費,換算為人民币約為20萬元,這大概是她在膳食上的實際花費。一天吃喝用度,浪費驚人。

至于網上流行的說法中,有人提到小德張曾說,慈禧太後一天大概能花費4萬兩白銀,筆者覺得這個答案是不可信的,一則他們都沒提到史料出處,二則這個數字換算成人民币為1068萬,數字太大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