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為了謀生,7歲的丁秋生和母親來到安源,11歲,丁秋生當上了煤礦的童工,在這裡一幹就是6年,1930年,毛主席率領紅一方面軍路過安源,勞工們奔走相告“毛委員來安源了。”

對于毛委員的大名,丁秋生早就耳聞了,如今頭一次見到毛委員,他心裡也很高興,毛主席講了許多革命的事,丁秋生深受影響,他決定參加紅軍為窮人打天下,母親得知丁秋生要走,内心十分不舍。
部隊出發時,丁秋生瞞着母親,以礦上上工的理由,跟随隊伍離開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這一走,就和母親成為了永訣,1944年,母親去世,當時由于工作太忙,他一直沒能回家為母親上墳,1955年,将軍寫了一篇回憶母親的文章,成為了永遠的紀念。
加入紅軍以後,丁秋生打仗很勇猛,1934年長征前夕,他被任命為軍委紅星縱隊民運幹事,從此,他和中央上司有了許多面對面接觸的機會,有一次,毛主席出來閑逛時,正巧遇到了在值班的丁秋生,兩人交談起來。
毛主席看着丁秋生的左臂并不是很靈活,他就問:“你左手是什麼時候負傷的?”“廣昌戰役負的傷,左臂動脈被打斷了,當時,傷口流血很多,後來傅連暲院長親自為我動了手術,許多戰士為我輸了血,才保住了我的生命。”
毛主席聽到丁秋生的講述,很是感慨,丁秋生見主席如此的親切,他又講了許多趣事,他說:“第一次見到飛機,不知這是啥玩意兒,也不知道害怕,許多人跟着它跑,這時,飛機突然掉過頭,扔下兩顆炸彈,有一顆在人群中間爆炸了,犧牲了好幾名戰士,還有一顆就落在我的身後,居然沒有爆炸,掀起的泥土把我埋了起來,戰友後來将我挖了出來。”
聽聞丁秋生這樣的故事,毛主席笑着說:“你命大,我們紅軍命也大,将來敵人有的,我們也會有。”
抗戰全面爆發後,丁秋生十分迫切的想要上前線殺鬼子,他說作為一個中國人,尤其是作為一名軍人,一定要到前線去,去打擊日本侵略軍,親手殺幾個日本兵。
可是上級并沒有給他這個機會,上級任命他為軍委工程學校政委,面對這個任命,丁秋生顯得很不了解,他堅決不去工程學校,時任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的譚政找到他:“你這樣違抗指令是要受處分的。”丁秋生說自己甯願受處分,也不去。
毛主席得知此事後,很是生氣:“軍隊是有紀律的,管軍隊要嚴,管幹部更要嚴。”譚政說:“主席是了解丁秋生的,是不是就不要處分了?”主席說:“越是身邊從業人員,越是熟悉的人員越要嚴。”
就這樣,丁秋生得到了一個黨内警告的處分,同時,撤銷了對他的任命,後來丁秋生逐漸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後方的生産也是很重要的,1942年,丁秋生被任命為115師教導第1旅政治部主任,他實作了自己上前線的願望。
此後在戰場上,丁秋生打了不少的勝仗,先後任師政委,縱隊政委,22軍政委等職,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軍銜。
丁秋生後來被任命為北海艦隊政委,為了搞好軍隊建設,丁秋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不知不覺,他積勞成疾,1962年在一次會議上,他突發心髒病倒地,不得已住院治療。
1994年,丁秋生拜托妻子拿了一萬元錢,捐給家鄉的“希望工程”,他說,這是一個老戰士對家鄉的一點心意。
1995年,将軍去世,享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