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長子和幼子繼承的問題上,趙武靈王顯得非常昏庸無能

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曆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曆史對話。

首先,趙武靈王是一個功過參半的君主。在谥号中,武主要是指他胡服騎射,征服中山的壯舉;靈主要是指他剛愎自負,後期昏庸無道的事情。不過他的功似乎小于過。史書上說趙國軍事力量一下子強大起來,但從證據上看,是也隻是滅掉了中山,在與韓、魏、齊、楚這些國家的戰争中取得了優勢。然而在與戰國第一大勢力的秦國的幾次交鋒中,胡服騎射的趙仍然沒有占到一點便宜,更沒有打過一場勝仗。

在長子和幼子繼承的問題上,趙武靈王顯得非常昏庸無能

雖然趙武靈王本人英勇的單身入秦,但這是遊俠的個人英雄主義罷了,荊轲也可以,仍然不能代表趙國就可以和秦國抗衡了。在長子和幼子繼承的問題上,趙武靈王顯得非常昏庸無能,而且說話不算話,反複無常。最離譜的竟然是在已經禅讓了王位給幼子的情況下,又想把趙國一分為二,給長子半個王國。這些行為後來都造成了無數沖突。大臣們也是首鼠兩端,不知道如何決策。如果不是後來李兌等人的英明果斷,趙國估計就是趙武靈王締造的一顆流星,然後就湮滅在戰國的長河中了。

在長子和幼子繼承的問題上,趙武靈王顯得非常昏庸無能

我想,針對晚清“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最終失敗,導緻了我堂堂大中華任西方列強人宰割的曆史有感而發吧。如果晚清取得了趙武靈王式的成功,那麼我們就不會先敗于英法,後敗于日本了。說不定中國的曆史地位就此不同了。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接班人的問題,我在廣場上多檢閱他們一次,就會多出幾個未來的無産階級戰士,我累一些又有什麼呢?如果沙丘裡的趙武靈王能聽到這句話,會作何感想呢?

誰讓他生的兒子太少呢,要是多生幾個,讓趙國的國會立法,準許他生三胎、四胎,甚至讓他生一個加強連,曆史可能會改變吧。趙武靈王這個稱呼,是趙雍死了以後的谥号,在古漢語裡,“靈”這個字并不是一個好詞兒,它代表的意思是瞎胡鬧、瞎折騰,以“靈”為谥号,趙成、李兌的謀劃要高明得多,人家是打着勤王的旗号,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

在長子和幼子繼承的問題上,趙武靈王顯得非常昏庸無能

有這麼幾個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修身而論,趙武靈王雖然才智過人,且胸懷大志,但他個人過于迷信權威主義。趙國變法改革,完全是建立在他個人的權威之上。雷厲風行、乾綱獨斷的做事風格,确實能在短時期内改變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的面貌,但也僅止于此。這就好比滅火隻滅了明火,卻沒有滅暗火。強人總有老去的一天。缺乏相應的制度建設,沒有為改革建立新的基本盤,依靠利益受損的舊勢力來治理國家,這些都注定了趙國的新政難以持久。以齊家而論,趙武靈王顯然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而他的家庭内部的問題,最終也給了政治對手以可乘之機。從古到今,公事和家事,某些情況下是息息相關的。處理不好後院,前院最終也是會起火的。

在長子和幼子繼承的問題上,趙武靈王顯得非常昏庸無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