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些“戰國六雄”裡,誰才是燕國最友好的那個鄰國?

那些“戰國六雄”裡,誰才是燕國最友好的那個鄰國?

戰國時代有個很突出的現象,就是相鄰之國往往發生戰争,相鄰之國的外交關系往往複雜,比如秦晉,比如齊魯,比如宋鄭,比如燕齊,反正不管國家大與小,隻要相鄰就不會和睦相處,即便是有所謂的秦晉之好,好也好不過幾十年。

這種現象或跟亂世紛争相關,是自西周以來政治和經濟形勢發展的結果。從西周建國分封諸侯,到戰國之時已有五百餘年曆史,在這五百餘年時間裡,各諸侯國政治、經濟都有了明顯發展,衆多國家都在大力擴充疆域,鄰國首當其沖,弱的鄰國就受到壓制。

幾乎所有諸侯國皆受制于此,比如秦國最出名的遠交近攻,還有縱橫家們的遊走列國,總是會把鄰國利益的得失作為對外政治方略的根本所在。列國之間在處理這種關系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會如履薄冰,列國權臣們也會為此而殚精竭慮。

那些“戰國六雄”裡,誰才是燕國最友好的那個鄰國?

不同的國家勢力發展是極度不平衡的,有的國家政治、經濟發展得快些,勢力較強;有的國家則因多種原因,則要發展得緩慢些,勢力也就相對更弱。正是對鄰國的這種不斷蠶食,讓有的國家逐漸強大起來,晉國、楚國、齊國、秦國皆因百年滅亡鄰國的戰争,強大起來。

戰國之精彩,正是因之蠶食戰争在不斷加劇。當年西周分封的八百諸侯已經所剩無幾,那些散落于荒蠻之地的戎狄部族,也大多滅亡或是遷徙,國際局勢呈現出規模化、集團化的格局,隻有那些更大、更強的諸侯國才能生存下來,如戎狄部族也有了自己的國家中山國。而中原則隻剩下了齊、楚、燕、韓、趙、魏、秦,他們幾乎全部相鄰,全是鄰國。

但是國家隻是大就好了嗎?當然不是,很多國家到後來就是大而不強,政治上無所作為,隻能苟安于一時,比如燕國。燕國之所謂“大”,正是在于其面積,其國土最遠甚至延伸到了今日的北韓,最西則到了今日的内蒙古與河北交界之地,也算得千裡之國。可是燕國在戰國扮演的角色,就是個弱者。

那些“戰國六雄”裡,誰才是燕國最友好的那個鄰國?

燕國的國君們,很多時候都認為燕國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強國,甚至燕國也不願意主動參與稱霸之事,戰國時代發動的最大的戰争,就是攻打齊國的戰争,也不過就是複仇之戰。《戰國策》中有燕王對張儀說的話:“寡人蠻夷辟處,雖大男子,裁如嬰兒”,這即是說燕國常常把自己比作蠻夷,這種觀點的形成,或跟常年受到強國齊國的壓制相關。

《史記》裡有:“燕北迫蠻夷,内措齊晉,崎岖強國之間,最為弱小”,司馬遷就認為燕國是最弱,這種弱不隻是因為燕國地處邊疆,其實當時的秦國、楚國也是地處邊疆,但秦楚則不弱。燕國的弱,更大程度上是因數百年受到齊國的政治威懾相關。在春秋時代燕國受戎狄侵擾,很多次都是依靠齊國之力得以複國。

齊國這個鄰國,其實也是從早期的弱國,逐漸發展成為強國的。在燕國之前,齊國還有萊國、紀國等鄰國,一度之間齊國還曾受到這兩個鄰國之威脅,其中還有國君因紀國之故被天子所殺的。齊國數代之間,努力耕耘,大力發展外交和軍事,終于在齊桓公時代成為強國。齊國成為強國,既是燕國之幸,又是燕國之禍。

那些“戰國六雄”裡,誰才是燕國最友好的那個鄰國?

齊國強,則可為燕國驅逐山戎、孤竹。但齊國強,則完全掐斷燕國與中原之通路,尤其是燕國要想突進中原的話,首先就要考慮齊國的意見。而燕國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也往往要依靠齊國的道路,才可能擴充到其他諸侯國。是以燕國對六國之影響,其實是相對較弱的。

但燕國畢竟是當年周天子分封而剩餘下來的最大的諸侯國,還是有着相當特殊的地位的。畢竟是疆域很大的國家,又在東北地區有這一定的話語權,是以到戰國後期,由于齊國的大部分精力都耗費在與五國的紛争之中,而齊國又是相對較強的國家,其他五國要想削弱齊國,就會從齊國的鄰國燕國身上找辦法,秦國、趙國甚至楚國都往往與燕國結盟。

史書中說的是 “有所附則無不重”,這裡的“有所附”,是指燕國若與某個諸侯國聯合起來,而“附”于某個國家時,則某個國家的力量與國際地位就重要起來了。實際上,燕國本身并不是甘心情願地居于“有所附則無不重”的地位,尤其是面對齊國的咄咄逼人,燕國也在積極發展,試圖突破齊國重圍,以與其他國家進行抗衡。

那些“戰國六雄”裡,誰才是燕國最友好的那個鄰國?

在燕弱齊強的形勢下,雖然燕國很痛恨齊國,但在與齊國交往的過程中,還要使這種痛恨之情不露痕迹地隐蔽起來,在表面上要表現出對齊國的忠順,不惜用委曲求全的方式去換取齊國的信任,藉以蒙蔽齊國,使齊國看不出燕對齊的真實目的。同時又在暗中窺測時機以求實作報複齊國的夙願。

燕國的盛世,大多數人認為是燕昭王築“黃金台”之時,正是在那之後燕國攻破齊國七十座城池,徹底的削弱了齊國。隻是燕國的鄰國齊國削弱了,似乎并沒有為燕國帶來更大的利益,而且在其後數年之間齊國複國,更是對燕國抱持着報複之心,處處遏制燕國發展。更大的危機是在于,齊國被徹底削弱的同時,東方六國的國力都已嚴重落後于秦國,齊國削弱了,燕國則完全喪失了一個能夠保護自己的國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