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說惹不起人,是誰?他為何惹不得?

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曆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曆史對話。

王震作戰勇敢,曾有“虎将”的美稱。

1934年,時任紅六軍團政委的王震,率紅六軍團作為紅軍長征的先遣隊,從江西寨前圩出發,一路沖破數十倍于我之敵的圍追堵截,于10月1日,紅六軍團攻取了湖南與貴州交界處的黃平縣城。7日,進入石籲縣,原準備稍作休整,不料遭到桂系白崇禧部兩個師的伏擊。王震率紅53團突圍,在一個老獵人的帶領下,與紅軍戰士一起,用砍刀從荒山野嶺劈出一條小路,經過艱苦奮戰突破了敵人的重圍。

1935年4月12日,紅二、六軍團在龍家寨戰鬥中,第51團團長周仁傑身負重傷被送了下去,王震來到團指揮所指揮戰鬥。

王震騎着馬,揮着刀,沖鋒在前,全團指戰員個個如虎添翼,向敵人發起沖鋒,迅速占領了敵人的陣地。

在這次戰鬥中,王震受了傷,流血不止,但他沒有退下來,一直堅持到戰鬥結束。

對于王震親臨戰場,時任紅二、六軍團總指揮的賀龍非常惱火,因為每次戰鬥打響,王震總是帶領戰士沖鋒在前,而部隊規定進階指揮員隻能離戰場千米外指揮。王震對賀龍、任弼時的批評和愛護,總是笑着承認錯誤,并保證下次一定注意,可每次戰鬥打響,王震又忍不住帶頭沖鋒,用王震自己的話說,他是被戰士的拼殺精神帶到前頭去的。

王震身經百戰 ,印象最深刻的是1937年8月忻口戰役。

王震率359旅到達指定地點後,他立即化裝成放羊的老頭兒,把地形偵察仔細。部隊與日寇激戰數天。在此戰役中,王震部斃傷日寇500餘人,毀敵汽車數十輛。緊接着,129師奇襲陽明堡飛機場,消滅守敵100餘人,擊毀、擊傷敵機24架。第二天,王震料定日寇對此次慘敗必進行報複,率領359旅兩次打伏擊,斃傷日寇350餘人,毀汽車30餘輛。接着,連續戰鬥20餘次,整個120師痛殲日寇1200餘人,徹底切斷日寇交通補給線。此後在粉碎日寇對晉西北圍攻中,他更是人顯神威,收複縣城7座,痛殲日寇155餘人,使日寇聽到王震的名字便膽戰心驚。

毛主席說惹不起人,是誰?他為何惹不得?

1938年秋季,日寇在華北地區搞“大掃蕩”,正在太行山區的王震所部,聞訊迎戰。日寇派了一個師團,趁夜色前進,妄圖打王震部個措手不及。豈料,王震早已先敵占領了有利地形。當日軍偷偷摸摸剛鑽入山溝,王震大吼一聲:“打!狠狠地打!”機關槍怒吼,手榴彈轟炸,敵人先是一驚,敵師團長還沒有來得及下令還擊,人員已死傷過半,隻用了1個小時40分鐘,日寇除幾個軍官逃命外,其餘全部斃命,死屍填了半山溝,戰鬥便結束了。

這年冬季,日寇欲過汾河,向晉東南進發,妄圖把整個山西省變成他們的“鐵筒地帶”——八路軍不得存在一兵一卒的地帶。王震奉命前往狙擊,并嚴令:把汾河變作我八路軍的暢通無阻的交通線。

毛主席說惹不起人,是誰?他為何惹不得?

當王震率領359旅趕到汾河時,日寇已布陣完畢。王震在當地找了一口棺材擡着上了前線,聲稱:“我們—定奪取汾河,不奪取汾河,誰也不能活。我領頭向前沖,要死我先死,死後裝進這口棺材!”

他把信心和勇氣傳染給了每一位指戰員。戰鬥打響後,王震率先沖鋒陷陣,指戰員們視死如歸,冒着炮火,頂着硝煙,不顧炸彈在身旁轟炸,不懼子彈在頭頂呼嘯,前仆後繼,個個勇猛頑強。日寇驚慌失措了,驚呼:“喲唏!哪來的這般不怕死的部隊?真是猛虎下山了!”激戰一天一夜,終于沖破日寇的防線,牢牢控制了汾河兩岸。

在這次激戰中,王震頭頂受了傷,但是沒有死,棺材也沒用上。不過,此戰之後,王震和他帶領的部隊,成了日寇的克星。

1939年初至8月,王震率部進行了30餘次戰鬥,殲敵3000餘人,359旅越戰越勇,連戰連捷,八路軍總部和邊區政府分别授予王震所屬部隊“模範黨軍”、“百戰百勝的鐵軍”稱号。

在整個抗日戰争時期,每每與日寇交戰,因為他身先士卒,總是把頑強的日本鬼子戰敗。一次,兩次……久而久之,日寇一聽到王震的名字,便膽戰心驚,毛骨悚然,便“喲唏!”“喲唏!”驚恐不已,指令部隊趕緊撤兵,不戰而退——他們吃夠了敗仗,被打怕了。有時,部隊要在日軍駐地通過,隻要王震寫個條子:“本軍借路通行。”日寇便龜縮于碉堡裡,不敢迎戰,因而,王震的部隊不需要放一槍一彈,便順利而過。

在解放戰争中,王震和他帶領的部隊,愈戰愈勇。在國民黨部隊中,提起王震的名字,更是聞名遐迩,聞風喪膽。特别是一些将官,一聽說對手是王震,但心驚膽戰。

1947年在瓦子街戰鬥中,敵中将軍長叫劉勘,當戰鬥最激烈的時候,王震給劉敬寫去一封信,指令他放下武器,向人民投降。可能言辭激烈了些,劉勘看完了信,便拉響手榴彈自殺了。接着,在潘龍戰鬥中,敵中将師長叫嚴明,兩軍激戰中,王震率部猛打猛沖,把嚴明打死了。不久,王震奉命攻打寶雞,欲奪得敵人的彈藥倉庫。經激戰,很快占領了寶雞,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藥,守敵中将師長徐保,躲藏在一輛裝甲車上,又被我軍炮彈擊中,受了重傷,搶救無效而死亡。

為此,當時西安的學生寫了一付對聯:

劉勘戡亂亂未戡身先死;

徐保保寶雞未保一命亡。

橫批:

紀律嚴明。

有意思的是,新中國成立後,王震就再也沒有打過一仗。

不過,按照他的話說:“幹的都是最有意義的大事!”

毛主席說惹不起人,是誰?他為何惹不得?

他先是在新疆戍邊,帶領戰士們開荒屯田。沒有機器,他下一道軍令打造一千架爬犁,帶頭用肩膀拉犁翻地;然後再當鐵道兵司令,在全國修鐵路,修築鷹廈線時,他把懶政的縣長抓起來撤職;之後當農墾部部長,大戰北大荒。在進軍北大荒的動員大會上,他大喊:“你們都是當過排長、連長,也有當營長的,我也當過排、連、營長。同志們,在戰場打沖鋒,排、連、營長是在部隊前頭呢,還是跟在後面呢?”

大家回答:“在前面!”

“那麼開墾北大荒呢?”王震又問。

大家回答:“也該在前面!”

此時,南京軍區有兩名護送部隊的軍官(一名中校,一名少校),把部隊送到密山後,看到那裡艱苦而混亂的情景,就“向後轉”,造成了很壞的影響。王震得知此事,立即派人将這兩名校官叫到跟前,狠狠地訓了一頓,當衆下令:“摘掉了他倆的肩章。”

毛澤東知道後,笑着說:“呵呵,王胡子開墾北大荒赤膊上陣了,誰讓你們惹他?他急了,要跟你們拼命的嘛,誰也惹不起他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