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的戀愛對象是哪一款?夫妻心裡在想些什麼?到底該如何與他打交道……這些謎題就好像達·芬奇密碼一樣,一定經常困擾着感情中的你。
經典愛情驚悚片《緻命吸引力》中,已婚的男主角丹在空虛和寂寞中,與單身女同僚艾麗克斯發生了一夜情。事後,懊悔的丹準備結束這段不道德的關系,但是艾麗克斯好像中了魔一般,瘋狂拒絕分手。她割腕自殘、跟蹤偷窺、騷擾迫害他的女兒,最後潛入他家,甚至準備殺死他的太太……她聲淚俱下地傾訴自己有多麼愛他,但實際上,她對他的愛是“病理性迷戀”。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在著作《有一種病叫愛情》中,揭示過這種“病理性迷戀”:患者常常沉溺于自己的愛情幻想中,一邊把自己的完美戀人看法投射到對方身上,一邊對對方的真實特質視而不見,他們變得敏感、占有欲強、極度渴求對方關注又蠻不講理,很小的事就會讓他們變得激動……
曾有過這樣一個案例:小周的上一段戀情是姐弟戀,最開始,她還覺得能被一個小5歲的“小鮮肉”喜歡,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但交往不久她便發現事情有些不對勁:這個男生每天給她打十幾個電話,精神上、肉體上都像成瘾一樣向她索求,總問她愛不愛自己,一旦沒有得到滿意的回答,就情緒低落;小周稍微忽略他一點兒,他就發脾氣鬧情緒,以分手相威脅。最後,小周提出了分手,男生還每天跟蹤她,甚至整夜坐在她家樓梯口,像個無家可歸的孩子一般。
看起來還真有點兒像凄楚的“真愛”是不是?但小周覺得,這樣的“真愛”讓她窒息,不要也罷。“關鍵是,我并沒有感受到他的愛,我隻覺得他像個夢遊病人一般,自顧自地行動着,我的喜怒哀樂他全沒看在眼裡。”
迷戀的一方覺得自己對對方是真愛,卻因為沒有得到期待中的回應而陷入痛苦之中;而被迷戀的一方,感受到的隻是對方的索求、控制、消耗和過度依賴。這些假以真愛之名的迷戀,讓人們的生活陷入巨大的壓力之中。那麼,如何識别交往對象對你是“病理性迷戀”而不是真愛呢?以下幾條可供參考:
1.他的感情來得特别快。你以為這是一見鐘情,是電光石火間的靈魂相依,但其實他的“愛”是出于自己一廂情願的想象。真正的愛,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礎上。但病理性迷戀者可以壓根不了解對方,就敢輕易将愛說出口。
2.他的情緒波動很大,并歸因于你。他愛猜疑,愛吃醋,常因為小事和你吵架。他總是擔心你離開他,需要你一直照顧他的情緒,把負面情緒全都歸結于“他愛你”。
3.他好像一刻也離不開你,特别容易焦慮。你隻要晚回電話5分鐘,他就焦慮不安,時刻需要你的報備。
4.他的生活工作會大受影響。病理性迷戀者在投入戀愛之後,在其他有義務投入精力的方面(如工作、家務、學習等)會産生注意力缺失的情況。焦慮、抑郁、注意力不集中成了他常見甚至是主導性的感受。
5.他還會不可控地感到破壞性的内在沖動。當你的舉動激發出他的痛苦和負面情緒時,他會做出一些極端的負面舉動,比如自我懲罰、自殘,他要用這樣的方式來懲罰你,讓你聽他的話—實際上,有時你都不明白自己哪裡傷害了他。而一旦你決定及時止損,要和他分手,他就會糾纏不休、威脅哀求、以死相逼,甚至揚言要報複你。

如果有以上表現,就基本可以判斷為“病理性迷戀”了。這樣的人所擁有的關系是有毒的,你并不是毒販,而他在感情中卻像個瘾君子一樣。
千萬不要沾沾自喜:有這樣一個人如此瘋狂地愛着自己,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不!在病理性迷戀的支配下,他隻會越來越瘋狂,最後他口中的愛會變成危險和壓迫、控制和占有,最終燒毀你們兩個人。早一點兒識别這種心理病症吧,親愛的,這并不是讓你舒适、有所成長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