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些藏于貴州省博物館的少數民族服飾

那些藏于貴州省博物館的少數民族服飾

由于地理環境、氣候、風俗習慣、經濟、文化等原因,經過長期的發展,少數民族服飾形成了鮮明的民族特征,可以用不同風格、五彩缤紛、絢麗多姿等成語來形容。

那麼,貴州省博物館收藏的少數民族服飾都有哪些?它們是在什麼場合使用?有什麼寓意?

1、劍河苗族錫繡女套裝

這套服裝的前、後圍腰和上衣均滿飾錫繡工藝圖案。圍腰的工藝尤為精湛,平均每平方厘米使用36塊金屬錫片,整件圍腰需嵌入約15000塊錫片。

前圍腰的底料采用绛紅、藏藍和黑三種顔色底紋交錯的織錦。後圍腰的底料為挑花的藏藍土布。

上衣的底料為彩色刺繡的藏藍土布,其色彩包括绛紅、玫瑰紅、橙紅、深藍、墨綠、淺綠和深紫等。整套服裝所用來裝飾的錫片數以萬計。

2、苗族竹制上衣

這件竹制上衣來源于松桃縣。上衣為對襟式,無領無鈕,由白布包邊。

整件衣服由竹枝段串連制成。每段竹枝長不過1厘米,細如縫衣針。制作時将細小中空的竹段用線穿起來,制作成镂空竹制衣服。

那些藏于貴州省博物館的少數民族服飾

苗族竹制上衣

由于竹節細小,經過線穿的每個結合點猶如可活動的關節,是以穿着起來時衣服可以随體成型,舒适而不會刺及皮膚。

這件竹制上衣是貴州博物館此類服裝的惟一收藏,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3、舟溪苗族繭片繡飾銀盛裝女衣

這件衣服是1958年征集于凱裡舟溪鎮,為這一帶苗族青年婦女的節日盛裝。長59厘米,肩寬31厘米,袖長60厘米,袖口寬26.4厘米。

那些藏于貴州省博物館的少數民族服飾

舟溪苗族繭片繡飾銀盛裝女衣

衣服滿飾銀器,包括帽式銀衣泡270枚,分别縫飾于兩肩和衣擺;蝴蝶牌三系鍊瓜米墜24付,分别縫飾兩肩銀泡下及衣擺周邊;雙魚牌帶鍊銀鈴7付,縫飾于後襟;蝴蝶牌帶鍊銀響鈴20付,款式多樣,每付3枚,共60枚,縫飾于後衣擺;銀扭扣7枚,縫飾于右襟。銀飾的紋樣則各有不同,題材多樣。

4、黃平亻革家蠟染鑲挑繡花塊對襟衣

這件對襟衣是1984年征集于黃平塘都寨。長76厘米,肩袖寬74厘米,腰大54厘米。蠟染紋飾主要有小方塊、菱形、三角形、八角型等幾何圖形,這些都是黃平亻革家蠟染常見的紋飾圖案。

那些藏于貴州省博物館的少數民族服飾

黃平亻革家蠟染鑲挑繡花塊對襟衣

5、榕江苗族織錦菱形幾何紋鼓藏衣

這是一件苗族鼓藏節期間鼓藏頭穿的盛裝。衣為對襟交領,兩袖口為藍色棉布。全衣紋飾為織錦菱形幾何紋,衣腳有十二條彩帶,并綴有白色野雞毛。

該衣長100厘米,袖通長152厘米。1954年征集于榕江新華鄉。

那些藏于貴州省博物館的少數民族服飾

榕江苗族織錦菱形幾何紋鼓藏衣

6、革東苗族彩條人物紋長裙

這條長裙是苗族青年婦女的盛裝裙。其底布通常為青黑紫色自織自染土布,裙身遍打細密間褶。

革東苗族彩條人物紋長裙

這塊寬大的花邊,以紅絲線為主,間以少量黃、藍、白、綠等彩線織成寬窄相間的條紋。條紋花邊以上是直接在裙上挑花,中部挑人字和人物圖案各一排,兩旁挑些小花。長裙色彩絢麗,無可媲美。

長裙通長72厘米,腰大56.5厘米。1959年征集于劍河縣革東鎮。

7、平寨苗族刺繡“黃飄大捷”盛裝女衣

這件衣服是施秉縣苗族婦女的節日盛裝,以鬥紋布為底料,破線平繡而成,衣長60厘米,制作年代為1913年。

圖案以紅色大龍來表現勝利場景,反映張秀眉上司的“黃飄大捷”的情景。

那些藏于貴州省博物館的少數民族服飾

平寨苗族刺繡“黃飄大捷”盛裝女衣

黃飄之戰是貴州苗族人民起義過程中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這次戰鬥,粉碎了湘軍在幾個月之内“剿平”黔東南苗軍的企圖,打擊了清軍的嚣張氣焰,鼓舞了起義軍的士氣,為1869年5月取得重創黔軍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8、黑估鄉苗族菱形花塊男長衫

這件白色麻布長衫,1958年征集于威甯縣黑土河黑姑鄉,長130厘米、肩袖長107厘米、腰寬70厘米,用兩幅麻布從背部拼合,至胸腹處稍加縫合,再縫上袖子,加上花披肩即成。

那些藏于貴州省博物館的少數民族服飾

黑估鄉苗族菱形花塊男長衫

袖子上鑲有和披肩相似的花紋。花塊均用黑、紅毛線織成菱形和梯田式的圖案。

圖案中的山水、田園代表苗族遷徙前的居住環境,記錄了苗族曾經的家園風光。穿着這種服裝時,衣背處配穿方形背牌,背牌代表祖先曾經居住過的城鎮,白色背牌鑲有花邊,并垂吊五咎長花帶。

近期熱文:

揚州八怪都怪在哪?

中國古代的青銅鐘長啥樣?

中國古代書畫的造假方法都有哪些

隋唐時期的國際化大都市——隋大興唐長安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