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1984年,一個朋友幫郭富城報名了香港無線的舞蹈藝員教育訓練班。
十年後,郭富城踏入紅館,連開16場狂野誘惑演唱會。
1996年,又在紅館連開18場《郭富城最激演唱會》,還表演了45度身體傾斜舞技。
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專門為他設立了僅有一屆的“至尊舞台大獎”。
舞王就這樣漸進式煉成。
這一年,電影《浪漫風暴》上映,郭富城獲嘉禾高層激賞,重金與他簽下兩年履行四部影片的合同,開拍的第一部重頭戲就是《風雲之雄霸天下》,當時嘉禾恭送成龍去往好萊塢,在宣傳上将郭富城定位為繼李小龍和成龍之後的“第三代功夫巨星”。
雖然當年可謂意氣風發。
但若事後複盤會發現,當年這個選擇,更像是一條“歧路”。

郭富城在1989年以配角身份參演了首部電影《飛越危牆》。
其實很多人對郭富城的演技有誤解。
他們認為郭富城一開始是零演技,也就和今天内地推的流量演員一個概念,直到入行多年後的《三岔口》、《父子》才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脈,這個誤會還真不是一般的大。
而如果以大銀幕首作來看,郭富城的演技一定是在水準線之上,但談不上驚豔。
其後他也表現出了較強的适應性,很快就交出了《九一神雕俠侶》和《赤腳小子》兩部表演極佳之作,尤其與杜琪峰初次合作的《赤腳小子》更可稱驚豔,而除了表演張弛有度之外,其身手的利落也令人歎為觀止。
在當紅期兩年上映十一部電影之後,郭富城開始驟然減産。
一方面是準備全力以赴在歌壇争雄,這一點從他那時每張唱片都有明顯的唱功進步可以看得出來。
另一方面,則是打算走低産高質的電影路線。
這個想法其實無可厚非。
勵志拳擊題材的《浪漫風暴》就是一部精良之作,文戲武戲都表現出色,郭富城也被稱作當年的金像遺珠,而如前述,随着與嘉禾的合作開啟,他開始走上了動作電影路線。
香港演員對于動作片的熱衷,可能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在多年後的一個訪談節目,主持人問郭富城,如果現在自己做導演,是不是一定會去拍文藝電影?
他斬釘截鐵地回答,拍動作片。
再看劉德華,馬踏受傷事件後,年近六十歲,依然去拍了警匪動作電影《掃毒2》和《拆彈專家2》。
而郭富城當年因為嘉禾合約拒絕了徐克,在1998年以《風雲之雄霸天下》奪得香港年冠。
随後就陷入與嘉禾的分歧和冷戰中,緻使次年沒有作品上映。
這時候唐季禮出現了,他給郭富城畫了一張更大的餅,叫做“國際動作巨星”。
2000年,郭富城一連推出兩部動作電影,《公元2000》和《雷霆戰警》,後者正是唐季禮執導,耗資八百萬美元,因為動作危險度極高,電影公司為郭富城投了一億美元的保險費。
但票房雖然不錯,口碑卻都隻是普通。
同年度另外一部文藝電影《小親親》與次年的歌舞電影《浪漫櫻花》,表演都乏善可陳,起碼來講,以他入行十年以上的資曆和早期曾有的驚豔表現來衡量,可謂不進反退。
随後又出現新唱片《空手道》的滞銷。
被封谷底之王。
如果以一個演員的身份而論,此時他的聲勢可謂已經跌落到最低谷。
劉德華已經在2000年憑商業電影《暗戰》初封金像影帝,更迎來《無間道》這種更上層樓的精品制作。
張學友精挑劇本,在2001年以《男人四十》奪得印度新德裡國際影帝,
黎明與陳可辛合作,在2002年以《三更之回家》獲封金馬影帝。
而郭富城回望來路,隻有一個九十年代的年冠票房堪提,更可怕的是他這個階段的作品盡皆乏善可陳,歌壇聲勢也一墜再墜,簡直可稱一句“門前冷落鞍馬稀”。
功夫巨星的稱号和前程确實誘人,前有李小龍、成龍和李連傑三位堪稱人中龍鳳的标杆,郭富城在九十年代中段的時候心動也很正常。但他與這幾位巨星其實并不一樣,那三位都是自幼練武,而郭富城19歲才踏上練“舞”的路途,雖然運動天賦甚高,身手也極靈活,但總歸起步太遲。
這個時候,他應該就開始反思動作電影路線的選擇。
畢竟歌壇已經明顯衰微。
而從這幾年的娛記報道,也可對他的境遇可略窺一二。
首先是美特斯邦威,在郭富城代言兩年之後,被新生代的周傑倫取而代之。
新唱片被指僅賣出數千張。
然後是TVB台慶,被娛記寫因為人氣低迷,被搭檔女星嫌棄。
再後來是與百事可樂約滿不再續約,又指他被廣告商棄用,但這個事情其實是他主動終止合同。
幸而在2004年,一連六場的《舞台寶典@舞林大會演唱會》力挽狂瀾。
憑這個演唱會,他被封“舞台王者”,更于次年獲頒“香港舞蹈年獎”,緊接着舉辦二部曲《飛越舞林》。
從上年的玫瑰雕花發型變成光頭,繪上青鳥圖案,在香港可謂全城轟動。
為籌備演唱會,他健身減肥到整個人幹瘦變形,隻為了能穿上張叔平為他設計的“戰衣”。
确實異常堅韌,也很能為事業付出。
如果沒有記錯,集合演唱會兩部曲的光碟,全亞洲銷量在當年突破了百萬張。
而後才是以電影《三岔口》重振旗鼓。
随後連莊金馬影帝,一飛沖天。
徹底走出歧路。
回望過去。
“第三代功夫巨星”的稱号就如一個幻影。
曾經令他憧憬并欣然奔赴。
這也就是人生中普遍可見的現象。
海市蜃樓總是極盡瑰麗。
但終歸隻是幻境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