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月30日,中美俄日4條消息:俄逮捕美國間諜;日澳對華施壓

天下大勢,和則兩利,鬥則俱傷。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大國角逐,國與國之間,永遠都是利益第一。

今天是12月30日,星期四,世界又發生了4件不同尋常的大事,與中美俄日密切相關。

消息一,野心昭然若揭?日澳對華施壓。30日,澳洲透露,下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将前往澳洲,并與莫裡森讨論日澳之間的防務合作。

到時候,日澳将簽署《互惠準入協定》,根據該協定,日澳在對方本土部署武裝力量時,可以獲得一定的保護。

此後,日澳部隊互訪将變得更容易,接下來,日澳将在軍事領域加強合作。

英國《金融時報》認為,日澳這麼做,是因為亞太地區局勢持續緊張,日澳想對華釋放更加強硬的信号。

12月30日,中美俄日4條消息:俄逮捕美國間諜;日澳對華施壓

日本表示,如果澳洲疫情不容樂觀、岸田文雄不能如期抵達澳洲,日本駐澳大使将繼續簽署《互惠準入協定》。

值得一提的是,澳洲是岸田文雄執掌日本以來,第一個造訪的國家。根據日本的布局,岸田文雄本想先去美國會見拜登,但在當下,日本卻突然改變了主意,即便冒着得罪美國的風險,岸田文雄也要與莫裡森會晤,可見日澳“情誼”之濃厚。

在這之前,日澳沒少舉行聯合軍演,日本甚至還為澳洲提供了武器等保護,當下,日本已經将澳洲當成了“準同盟國”,戰略地位隻低于美國。

此外,日本還想與英法簽署《互惠準入協定》,11月份,日本還與德國“巴伐利亞”号護衛艦舉行了軍演。岸田文雄公開表示,日本應該擁有摧毀對手飛彈基地的實力。

對緻力于擴軍的日本,美國選擇了刻意縱容。在白宮看來,想讓日本心甘情願地替美國利益付出,就得給日本些許甜頭,但美國别忘了,玩火者必自焚。

假以時日,如果日本走向軍事崛起、美國實力大幅度下滑,白宮就會知道,縱容日本就等同于縱虎歸山、自找麻煩。

接下來怎麼辦,美國的确得好好想想了。

12月30日,中美俄日4條消息:俄逮捕美國間諜;日澳對華施壓

消息二,俄羅斯逮捕美國間諜,普京拒絕釋放。美國告訴俄羅斯,莫斯科應該釋放美國公民保羅和特雷弗之後,30日,俄羅斯駐美國大使館表示,保羅和特雷弗已經被捕入獄,俄羅斯情報機構已經證明,2人是美國安插的間諜,是以不可能被釋放。

現年51歲的保羅,曾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士兵,前往伊拉克執行過軍事任務,後來因為“渎職”被美國海軍陸戰隊除名。此前,俄羅斯逮捕了保羅,理由是“保羅試圖竊取俄羅斯機密情報”,最後,保羅被俄羅斯法院判處16年監禁。

明眼人不難看出,從除名保羅開始,美國就在下一盤大棋,目的就是為了釋放煙霧彈,然後趁機滲透俄羅斯,卻不料被俄羅斯情報部門發現了。

在逮捕保羅和特雷弗的時候,俄羅斯可說是證據确鑿,現在美國想讓俄羅斯交出2人,普京怎麼可能答應?

12月30日,中美俄日4條消息:俄逮捕美國間諜;日澳對華施壓

不可否認,CIA對于俄羅斯、伊朗、叙利亞等國的滲透非常深,但這不意味着俄羅斯毫無辦法。别忘了,普京可是克格勃特工出身的。

多長點心吧,美利堅。

消息三,關鍵時刻,普京再次縱橫捭阖,德國踢到鐵闆了。30日,德國被凍得瑟瑟發抖之際,普京表示,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很穩定,且“北溪2”已經順利完工,現在就可以投入運作,對俄羅斯而言,能做的都做了,接下來就看歐盟怎麼決定了。

德國外長貝爾伯克曾表示,2022年上半年,“北溪2”不會投入使用,如果俄軍對烏克蘭動武,德國有可能會叫停“北溪2”。

問題在于,現在的主動權在俄羅斯這邊。寒冬之下,天然氣供不應求的德國,隻能被迫受凍,以及采購美國的高價天然氣,德國群眾怎可能不憤怒?

12月30日,中美俄日4條消息:俄逮捕美國間諜;日澳對華施壓

俄羅斯的想法很簡單,歐盟必須與俄羅斯簽署長期合作協定,此後,俄羅斯才會為歐盟提供天然氣。否則的話,俄羅斯将繼續給歐盟“斷氣”,寒冬之下,就看誰能挺到最後。

貝爾伯克的确非常強硬,但德國群眾可不想當美國的棋子,柏林持續替美國發聲、德國一味替美國利益買單的結果,就是點燃德國群眾的怒火。

默克爾時代,德國一直都在力挺“北溪2”,現在倒好,朔爾茨成為德國總理之後,貝爾伯克居然和朔爾茨唱起了反調,還想讓德國充當美國的反俄先鋒。

德國群眾怎麼可能答應?

消息四,大批難民沖向美國,得州對白宮攤牌了。拜登入主白宮後,特朗普力主的那個美墨邊境牆,就被迫叫停了。此後,大批從墨西哥、海地而來的難民,紛紛來到美墨邊境。

12月30日,中美俄日4條消息:俄逮捕美國間諜;日澳對華施壓

雖然美國軍警一直都在“勸返”難民,但在全世界盯着白宮、美國軍警不能使用武力的情況下,難民們并沒有原路傳回。

過去幾周,大量難民闖入了美國境内,首當其沖的就是得州,拜登卻又做不了什麼。

為了阻止難民進軍美國,得州表示,自己将籌資修建邊境牆,因為實在沒有辦法了。

因為白宮解決不了難民危機、美國疫情失控等原因,拜登支援率已經跌倒了35%,一塊付出代價的還有哈裡斯與布林肯,特朗普卻感到好不得意。

按照這個趨勢,2024年,拜登哈裡斯不太可能拿下美國大選。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美國當初沒有在南美興風作浪、肆意妄為,而是與墨西哥、海地等國以和為貴,難民數量可能就沒這麼多了。

出來混遲早都是得還的,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啊,美利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