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海報設計:李夢涵)

到民間去

潘魯生民藝展

展期:2021/12/31 - 2022/2/26

地點:南2展廳

票價:免費

2021年12月31日,“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展覽位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南2(S2)展廳,為期兩個月。本次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承辦。展覽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教授的民藝收藏、民藝研究與藝術創作為主體,展出500餘件(套)傳統民藝作品和當代藝術創作,全面展示民間藝術珍藏、研究及其在當代藝術創作中的轉化與發展,生動反映當代民藝工作者紮根民間、傳承匠心的價值追求。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一、展覽緣起

中國傳統民間藝術源遠流長,是我們國家、民族千百年來在中華大地上生存發展的重要見證,也是傳統與當代之間血脈傳承的精神紐帶。如何傳承、保護與發揚中國傳統民間藝術,讓民藝之美更好地涵養人們的生活、為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注入更多生機與活力,是重要的時代課題。保護與傳承離不開認知與了解,本次展覽就是要直覺展示傳統民間藝術為當代藝術創作提供的豐厚滋養,呼籲對傳統民間藝術的保護、傳承與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文明的曆史基礎、傳統根基和民族特性,強調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财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寶貝,對延續曆史文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要求重視發展民族化的藝術内容和形式,繼承發揚民族民間文學藝術傳統,拓展風格流派、形式樣式,在世界文學藝術領域鮮明确立中國氣派、中國風範。這次展覽通過對民間藝術及其整理研究和傳承發揚的充分展示,旗幟鮮明地發出“到民間去”的倡議,既是對傳統民間工藝保護、傳承的呼籲,也是對文明的發展離不開人民、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需要人民這一重大理論主題的生動诠釋。衷心希望此次展覽能夠引導觀衆走近民藝、了解民藝、關注民藝,喚起人們對傳統民間藝術在當代價值的重視,助力當代鄉村振興與文化弘揚,更加努力地為促進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而不懈奮鬥。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展廳攝影:餘冠辰)

二、内容概覽

展覽共分為跬步千裡、采珠撷絲、拓福納靈、追光逐彩、匠心傳承五個部分:

序言 跬步千裡。通過介紹潘魯生教授及其團隊自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以“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為準繩,通過足迹遍及祖國大地的民間田野調研工作,“到民間去”發現、發掘、采集、記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物态标本,深入研究内在其中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反映民藝研究離不開點滴積累和腳踏實地,需要做好以田野調研為代表的基礎性工作,需要“到民間去”。

三個主體單元的開篇展品各自蘊含着本單元闡述的兩個工藝主題,按所用材料與表現手法,将傳統民間藝術的收藏與創作融合展示:

第一單元 采珠撷絲。以展品《百福骈臻 千祥雲集》為切入,具體包括展現中國傳統民間刺繡工藝及潘魯生手繡作品的“由點及面”和展現傳統紡織工藝、木工工藝與潘魯生線性作品的“方寸經緯”兩個部分。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百福骈臻 千祥雲集

潘魯生藝術作品

纖維 手繡

2006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松鶴延年·錦上添花” 刺繡被面

潘魯生民藝收藏品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木工墨鬥

第二單元 拓福納靈。以展品《五谷豐登 風調雨順》為切入,具體包括展現中國傳統印刻工藝及潘魯生年畫、木刻作品的“印刻歲月”和展現傳統瓷繪工藝與潘魯生瓷闆彩繪作品的“瓷韻流華”兩個部分。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五谷豐登 風調雨順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山東濰坊楊家埠年畫“竈神”、陝西寶雞社火馬勺臉譜

第三單元 追光逐彩。以展品《福虎鎮宅 鳳凰來儀》為切入,具體包括展現民間剪紙藝術、皮影藝術與潘魯生“影子”系列作品的“光影之趣”和展現中國傳統彩印花布與潘魯生彩墨作品的“斑斓彩意”兩個部分。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虎鎮宅 鳳凰來儀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河北蔚縣剪紙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彩印花布

結語 匠心傳承。主要介紹潘魯生教授作為教師的民藝教學工作和作為藝術家的展覽交流活動,并展示他在全國範圍内對傳統民間工藝、少數民族工藝的考察和由此為靈感進行的當代創作表達,以及飽含其團隊多年調研成果的學術著作。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哈薩克織毯

三、展覽特點

(一)融合展示,叙事新穎

本次展覽主要包括民藝收藏、民藝研究、藝術創作三個主要内容。采用民藝藏品和藝術作品融合展示的方式,希望可以更加直覺地讓觀衆感受到傳統民間藝術為當代藝術創作帶來的深厚滋養,以及當代藝術創作對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傳承與發展帶來的生機與活力,進而展現出藝術離不開人民,要到民間去,從民間傳統文化中源源不斷地汲取精神營養,堅定文化自信,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繁榮發展的主題。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二)區域廣泛,調研深入

本次展覽展出的傳統民藝藏品涉及山東、山西、陝西、江蘇、河南、河北、四川、重慶、廣東、湖北、天津、吉林、甯夏、新疆等全國多個地區,包括傳統刺繡、紡織、木刻、印染、年畫、泥塑、剪紙、瓷繪、皮影等豐富的工藝門類,還展示了潘魯生教授帶領學術團隊進行的田野調研、教學、展覽活動照片與視訊,其走過的足迹地圖,以及出版的代表性學術研究成果。展現出“到民間去”的傳統民間手工藝保護工作應當是全國性的,是面向更加廣袤的中華大地、絲路山川的,傳統民間工藝美術的搶救、保護與弘揚,需要開闊的視野和胸懷,也離不開文化的交流、融合與創新發展。在推進民間藝術學科體系建設、加強原創性應用理論創新研究的同時,還應将學術研究與社會發展、國家文化戰略、民族文化傳承、時代文藝創新等重大問題緊密結合,為國家傳統文化保護、鄉村文化振興等提供積極的學術支撐。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三)喜迎虎年,民藝之美

本次展覽的開展時間正值2022年虎年新春佳節之際,為了讓觀衆更好地享受熱烈歡快的節日氛圍,在觀展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感受到傳統民間藝術之美、感受傳統民間藝術為生活帶來的生機與活力,我們在展覽的三個主體單元都進行了與“虎”有關民間藝術品的展示。這既是傳統民藝來源于人們生活、溫暖着人們心靈的直覺表達,又是以“虎”為代表的民間傳統藝術元素在漫長的歲月中曆久彌新、不斷傳承的有力證明。無論是主動探尋展覽中“虎”的蹤迹,還是随意觀展時與“虎”的不期而遇,我們都希望觀衆能夠享受本次展覽,并度過一個開心難忘的春節。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編輯 | 吳二棒

核校 | 劉 鈞

江 北

來國博 看中國

【文明參觀,從我做起】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在國博展出|國博展訊

系列視訊 | 《文明參觀 從我做起》

(視訊 | 中國國家博物館出品)

中國國家博物館嚴格落實

限量、預約、錯峰要求

提前預約、正确佩戴口罩

有序入館、保持合理距離……

讓我們一起來個美好約定~

【溫馨提示】

因疫情防控需要,國家博物館暫停公益講解和志願講解服務。敬請了解和支援。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在這裡,遇見國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