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跨境電商全産業鍊重構,下半場如何掘金?

跨境電商全産業鍊重構,下半場如何掘金?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網際網路江湖

曾有人總結,國内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展路徑無外乎三個方向:上天,入地,出海。其中,上天就是專研高精尖科技,比如AI、晶片等,入地就是深入下沉市場,滿足廣闊下沉市場需求。在企業被國内戰局搞得身心俱疲的時候,出海似乎也成為了主流網際網路企業的共識。

要說出海方面最熱鬧的領域,非跨境電商莫屬。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消費者向線上消費轉移,加速增長的需求讓大量中國賣家湧入跨境電商行業。據天眼查專業版APP顯示,成立一年内的跨境電商相關企業多達9903條結果。

跨境電商全産業鍊重構,下半場如何掘金?

随後亞馬遜開始了大封殺行動,封賬号、封品牌、封資金,波及到 5 萬多中國商家,涉及資金超千億。而在封殺的另一邊,子不語、敦煌網等跨境電商玩家又在紮堆申請IPO。就像前兩天的海底撈熱搜事件一樣,一邊是一桌人在其樂融融的過生日,另一邊是一夥人在打架鬥毆,雙方互不影響。

大喜與大悲,大起與大落,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跨境電商行業未來又将如何掘金,值得思索。

警惕出海的“中場哨聲”

跨境電商的遭遇,歸根結底,仍然離不開内卷二字。跨境電商領域本就火熱,在疫情加速下,更多的中國賣家加速湧向這一行業,也加速了行業的内卷程序。

從梅特卡夫定律來看,由于網絡的外部性效果,使用者愈多,網絡的價值愈大。網際網路最終必然将要把使用者集中在一個池子裡,這相當于把所有企業的競争也聚焦在了一點上。對于使用者來說,規模愈大價值越高,對于企業來說,競争過于聚焦反而走向了内卷。

内卷的關鍵在于一個“内”字,想要打破,必須向外拓展,向着更廣闊的空間釋放内卷壓力,也就是出海。但這隻能治标,不能治本。因為企業不管如何向外拓展,實際上仍是被困在網際網路之内,是以很容易摸到邊界。

跨境電商行業同理,據跨境電商資料公司Marketplace Pulse報告,亞馬遜美國站的中國賣家所占比例已從2019年的28%飙升至63%。其中,中國頭部賣家整體銷售額占比居平台第二,從2016年的11%到2020年底增至42%,僅次于美國。

Marketplace Pulse今年6月的資料顯示,亞馬遜平台所有廣告類型的價格都在上漲。2020年,亞馬遜廣告的平均點選成本為0.85美元,目前這一成本上升到了1.2美元,漲幅超過40%。然而,廣告的平均轉化率并沒有相應提升,而是穩定保持在12%-13%。

而且在出海領域,必然面臨一個上下半場的問題,必須警惕上下半場吹哨時刻的到來。

國内網際網路企業出海大都面臨一個關鍵節點,能夠跨過這個節點,可以更加瘋狂的在海外攻城陷地,跨不過,那就隻能逐漸銷聲匿迹。這個關鍵節點分割了網際網路企業出海的上下半場。

比如獵豹,以工具型産品起家,由于早期在國内網際網路PC端的紅海裡突圍乏力,于是選擇了出海,誰料直接從一家内憂外患的傳統軟體企業轉型為成功的海外網際網路公司。獵豹在登入紐交所上市後,市值最高峰時曾達50億美元。

結果在去年2月,作為大規模打擊廣告欺詐和“破壞性”移動廣告計劃的一部分,谷歌從Google Play應用商店下架了近600款應用程式,獵豹移動在Play商店中的大約45款應用程式全部被下架,同時被排除在谷歌的廣告網絡之外,獵豹也逐漸失去了聲音。

還有Tik Tok,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爆火。今年7月,SensorTower的資料顯示,TikTok(包括國内iOS版本的抖音)已經成為第一個達到30億次下載下傳的非Facebook系應用,但是卻難免于美國的制裁。

如今輪到了跨境電商行業,亞馬遜成為了“中場吹哨人”,下場大規模打擊平台上的虛假評論和刷單行為。據《南華早報》報道,這輪封号導緻的損失總額或超過1000億人民币。

借此可以發現一個規律:國内企業出海,上半場普遍将國内打法照搬海外,如同外來物種入侵一般野蠻生長并對全球行業環境造成影響,接下來在與海外參與者産生激烈碰撞之後,必然要改變出海思維,更換出海打法。

是以,内卷并非完全是一件壞事,它象征着網際網路行業從量變走向質變的一個趨勢。就像燒水一樣,從加熱到沸騰,到了一百度之後就會變成水蒸氣,進入下一個次元的廣闊空間。

全産業鍊機會來臨

那麼跨境電商的下半場将要如何演繹?本質上來看,跨境電商的下半場的分化面臨的是整條産業鍊的重構,帶來的是從上遊到下遊整條産業鍊的機會。

在産業鍊上遊,如今跨境電商不再止步于中心化電商平台。受亞馬遜封号影響,很多商家開始多管道布局,降低電商平台依賴,掌握自主權。獨立站、Tik Tok正帶來跨境電商新模式的崛起。

獨立站也就是以網站等形式自建電商平台進行線上銷售,直接賣給使用者。目前,獨立站廠商客戶數量暴漲,在最近一年新出現大量剛成立的獨立站廠商。據公開資料,目前市場上的建站SaaS工具多達477個,Shopify是其中當之無愧的領頭羊,海内外的Shopyy、SHOPLINE、店匠、Ueeshop、XShoppy等正在努力趕超。

Tik Tok同樣動作不斷。據悉,TikTok已經推出了最新電商産品TikTok Shopping,這是一套集合解決方案、具體功能和其它工具為一體的産品。根據燃财經發文表示,TikTok shopping在英國站取得階段性成功。11月中旬,一家名為倫敦制造的公司宣布,他們有賬号一場直播賣出約10萬英鎊的成績。

在産業中遊,跨境電商服務商也同樣必須随之轉向,幫助跨境電商賣家轉型增效。

在此次亞馬遜封号事件刺激下,賣家未來有可能走向多平台的跨境電商路線,這時跨境電商服務商就需要努力提供跨平台能力,比如領星,選擇與聚水潭合作,目前除了亞馬遜,也可以對接1688、WISH等平台,增加跨平台的ERP能力。積加也在研發多平台的ERP能力。

同時,從鋪貨型産品輸出到精品型産品輸出,對賣家的選品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選品工具方面,船長BI、雨果跨境、Jungle Scout槳歌、數魔跨境在上半年屢獲融資,神策、賣家精靈、歐鹭、Sorftime等資料選品軟體也紛紛逐漸獲得市場關注。

獨立站廠商和跨境電商服務商本質上都是跨境電商SaaS,兩者差別在于,一個是為了開拓新管道或者入口,在上遊另辟蹊徑;另一個可以為賣家提供多管道營運能力,在中遊賦能商家增效增收。

在産業下遊,面臨從産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轉變。并且,一股“品牌收購+品牌營運”的風正從海外向國内吹來。

産品具有共性,比如水杯,不管西方還是東方,都需要水杯,作用都是喝水,确定哪種款式受歡迎直接賣就行。但是品牌不一樣,需要打造個性化的品牌理念、品牌形象,而且是面向國外閱聽人群體,這就必須了解對方的本土文化、關注點、當地獨特需求點、建立與消費者的情感連結,獲得使用者認可。

出海品牌的打造有兩條路徑:一條是以适配海外本土市場文化為主,另一條是自帶文化特色的反向輸出。

第一條路徑的代表是快時尚品牌SHEIN,利用中國先進的電商經驗和對中國優質供應鍊的柔性改造,SHEIN把快閃店開到邁阿密、巴黎,并參加了巴黎時裝周,“流量+低價”的模式快速攻占海外快時尚市場。

另一條路徑可以看花西子。國貨彩妝品牌花西子也已經踏上了“出海之路”,首選平台是電商領域擁有絕對優勢的亞馬遜。曾靠一款國内售價為219元的“同心鎖口紅”,在日本亞馬遜以6129日元(折合人民币371元)的價格上架,第一天便挺進了口紅銷售榜小時榜前三。

對于“收購+營運”的模式,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資本收購,也不是過去已知的品牌代營運,但卻引來資本的瘋狂追逐。據資料不完全統計,這些企業已經籌集了超過 130 億美元資金。其中頭部企業Thrasio的融資總額已經達到34億美元。

有人稱其為“寶潔模式”或者“聯合利華模式”,實際上兩者有本質差別。

作為擁有多品牌的巨無霸,寶潔在并購吉列之後卻選擇收縮産品線,因為在産品研發方面面臨艱巨挑戰,隻能集中力量在已經成功的品牌中進一步開發。而新興的“收購+營運”完全略過了産品從0到1的過程,他們所選擇的品牌也大多是中獨幕喜劇牌,其價值在于将品牌從1放大到100的過程。

行業巨頭的一個動作直接影響了整個行業格局的突破與調整,亞馬遜為了保證平台規則的穩固,選擇在這一時刻動手或許也有自己的苦衷。設想一下,在獨立站、TIKTOK真正起來之後,亞馬遜是否還敢如此大規模封号?在網際網路江湖看來,或許不會,最多小懲小戒,因為這麼做相當于将平台商家拱手相送。

商品載體之外的互融

目前來看,在短期内,亞馬遜将仍然作為跨境電商的主要管道。

據跨境電商資料公司Marketplace Pulse報告,在2021年1月份,在亞馬遜所有新賣家中,中國賣家已經占到了75%。未來會有更多缺乏經驗的中國賣家湧入跨境電商領域。對于小白賣家以及中小賣家來說,建獨立站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都不低,更不具備相關經驗。

至于Tik Tok,目前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電商閉環,Tik Tok Shopping雖是獨立發展,但對Tik Tok的依賴性過高且缺乏獨立電商APP的許多功能,目前Tik Tok主要和衆多獨立站合作為主。

在未來,品牌出海将成為跨境電商行業的共識,但不同管道仍然會具有不同的特性。

其中亞馬遜将趨向于精品化。與國内電商平台規則不同,比如天貓更加重品牌,而亞馬遜更加重商品,一切都以商品為中心。在鋪貨模式被打擊的無以為繼之後,商品精品化是賣家更好的出路。

獨立站走向社交化。對于賣家來說,有跨境電商服務商提供建站能力,但是流量依然需要從臉書、INS、推特等平台擷取。想要做好獨立站的曝光和獲客,就必須做好社交,打造私域流量。與花西子選擇亞馬遜作為出海第一站不同,完美日記首先上線了海外品牌獨立小站,畢竟完美日記在國内就比較重視社交流量的挖掘。

Tik Tok則是興趣化。雖然與抖音背後的團隊不同,但是兩項産品背後的本質邏輯是一樣的:通過算法資料,了解使用者的興趣偏好,進行精準商品推薦,提高使用者和商品之間的比對效率。

當然,對于賣家來說,有能力的話或許都會涉足,三者并不是割裂,隻是三個可以放雞蛋的籃子而已。亞馬遜是作為“新手村”的更好選擇,對于獨立站需要慢慢積累經驗,是進階選項,而随着Tik Tok在電商領域的布局完善,同是本土出身,國内賣家必然會更适應Tik Tok的玩法。

跨境電商,跨得不隻是境,更是文化與觀念。電商輸出的也不隻是實體産品,更是商業模式的流動與融合。跨境電商實體商品的載體外,帶來的更是一種互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