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期待下一出好戲!

點藍色字關注“央視新聞”

12月舉行的第十一次全國文代會,為文藝生态提出了四字方向:山清水秀。什麼是山清水秀的文藝生态?央視新聞《相對論·跨年之問》第五問,記者莊勝春對話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老戲骨”韓童生和《覺醒年代》中李大钊的扮演者張桐。

張桐:“唯流量論”對演員的打擊是摧毀性的

十七年前,張桐因電視劇《亮劍》成名,今年《覺醒年代》“破圈”,人們對他的稱呼從“魏和尚”變成了“守常先生”。

作為演員,“流量”既讓人向往,又是枷鎖。張桐說,文藝圈内曾經有一段時間“唯流量論”,對于他們這樣的演員來說,打擊是摧毀性的。“我們将面臨失業,因為沒有‘流量’,就沒人用你。”有朋友勸張桐買“粉絲”,但他并不認同。

如今,張桐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第十一次全國文代會對從業人員德藝雙馨提出要求,對未來創作内容和創作方向也提出了要求。“現在隻要是好作品,哪怕沒有‘流量’明星,大家依然會喜歡。”

韓童生:藝術壽命有限 投入不好的作品等于“折壽”

因為疫情防控,之前的演員無法參演,66歲的韓童生出現在國家話劇院院慶大戲——《直播開國大典》的複排現場。他說,這樣的緊急救場在行話裡叫“鑽鍋”。

2022,期待下一出好戲!

不過,即便是這位剛剛獲得國家話劇院“榮耀藝術家”稱号的“老戲骨”,“鑽鍋”也會忐忑不已。背詞、彩排……韓童生劇本不離手。“得盡最大努力,老演員拿不出一定水準,自己面子上都過不去。”

“‘老戲骨’的稱呼,對您來說意味着什麼?”記者問。

“意味着你要時刻提醒自己,你理應比年輕演員創作得更鮮明、更生動。”韓童生回答,這個稱呼是壓力,更帶來緊迫感。

韓童生表示,文藝工作者不能投機取巧,挑劇本的時候首先要過自己這道關,要考慮這個東西能不能接、值不值得接。“藝術壽命是有限的,投入一個不好的作品就是‘折壽’——折損演員的藝術壽命。”

人民需要什麼樣的文藝?

田沁鑫:要展現中國人的思考、中國人的精神

《偉大征程》《故事裡的中國》......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連續創作多部主旋律演出和作品,她認為不該因“主旋律”這三個字而自我設限。“創作主旋律作品應該從‘平地起’,這個人是什麼樣,這個故事是什麼樣,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什麼樣的風景。”

2022,期待下一出好戲!

關于人物塑造,田沁鑫談起了《故事裡的中國》的兩位主人公。重新塑造焦裕祿時,田沁鑫的第一反應是:很帥,有個人魅力。“他喜歡文藝。有兩件白色高領套頭衫,總是換着穿。我告訴演員,一定要把個人魅力的這一面表現出來。”看到張桂梅的照片,她驚訝于校長的瘦弱,更感動于校長在艱辛生活中展現出的如梅花一般耐寒吃苦的精神,“有悲憫心,又有強大的自信力”。

田沁鑫說,自己對人格高尚的人充滿敬意,在創作以他們為原型的戲劇時,每一次都會被感動。在逐漸形成的風清氣正的文藝空氣中,創作者得以放下很多包袱,專注于更純粹地去表達、刻畫人物。

人民需要什麼樣的文藝?“作為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我覺得要出‘高峰作品’,不能總在高原、甚至平原。‘高峰作品’就是專業性要強,‘國字頭’的國家隊水準要過硬。”在田沁鑫看來,中國的創作要展現中國人的思考、中國人的精神、中國的社會組成、中國的文化思想。

點選視訊,看更多内容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衆号(ID:cctvnewscenter)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