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奇中的家國情懷,讀《寶慶傳奇》有感

初識汪鑫,是源于他的長篇曆史傳奇小說《徽州魂之建吳稱王》。其實這麼說是不準确的,因為看這本書的時候,是在2018年的7月,而早在2017年深秋,因為我參加“青年作家網”舉辦的文學大賽,就和汪鑫成為微信好友。之是以要把相識的時間定在2018年7月,除因那時我們第一次相見之外,更源于我個人的小怪癖。文人往往有以文識人的情愫,兩個人的文字若能彼此吸引,這樣成為好朋友的機率就會劇增,甚至可以相交莫逆。我從《徽州魂之建吳稱王》中讀到了呼之欲出的家國情懷,和對生命領悟的通透、遇事時的從容淡定,而這些,也正是汪鑫身上所具備的。是以,我把我們的相識定在讀罷小說之後,也在情理之中了。

傳奇中的家國情懷,讀《寶慶傳奇》有感

《徽州魂》系列是以隋末唐初真實的曆史事件和真實的曆史人物為創作背景,叙述了被江南六州百姓奉為神明的、集儒釋道于一身的、擁有非凡軍事才能和政治謀略的汪華,為了六州安定,平定賊寇、主攻歙州、統禦六州、建吳稱王等傳奇故事。自唐至清,唐玄宗、宋徽宗、元世祖、明太祖、乾隆帝等曆代帝王多次下诏,稱汪華為忠君愛國、勤政安民的典範表彰。汪鑫的這部作品将汪華和那段隋唐曆史複活,為讀者呈現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時代和一個愛國愛民的人物形象。這段時日,我在看《寶慶傳奇》的時候,當年在我腦海中印象深刻的汪華又出現了,而那時對汪鑫的小說隐約形成的觀點和看法,不可遏制地鮮活起來。

《寶慶傳奇》也是一部真實曆史背景下創作的傳奇小說,它與《徽州魂》的差別是,主人公汪鐵錘這個人物是虛構的。從這兩部小說主人公的名字不難看出,汪鑫對他的姓氏有着血濃于水的深厚感情。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喜歡汪鑫的另一個名字——汪家弘。家弘,可以了解為是他的字。所謂“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古人給自己起的字,往往代表個人的情懷和品格,從“家弘”兩字中,汪鑫的思想和人生追求可見一斑。

傳奇中的家國情懷,讀《寶慶傳奇》有感

在未讀《寶慶傳奇》之前,我這個東北人真不知道寶慶就是湖南的邵陽。我想,住在北京多年的汪鑫,或許是希望通過這部書的書寫,來表達他對故鄉深深的熱愛和無法釋懷的思鄉之情吧。

寶慶,因地處湘中偏西南,上控雲貴、下制長衡、易守難攻,曆來是兵家必争之地。《寶慶傳奇》就是截取康熙年間吳三桂叛亂這一曆史片段,通過少俠汪鐵錘破獲“黃金大迷案”“刺殺吳三桂”“智破八卦陣”“勇戰芙夷鎮”“絕密新行動”、義取“驚天大寶藏”,這六個互相關聯而又可獨立成章的傳奇故事,将吳三桂叛亂的曆史事件,寶慶的人文風化,寶慶人民淳樸正義、情意如山、精誠團結、敢為人先的種種優秀品格融合在一起,在讀者面前展開一幅有國有家、有正義有陰謀、有武有俠、有情義有背叛的豐盈的曆史畫卷。

從小說的整體構制上看,其懸念設定精巧,迷霧重重,使讀者總有一口氣看完的沖動;小說裡的人物衆多,關系複雜,汪鑫卻能條分縷析地讓他們各個性格分明,鮮活立體,尤其是汪鐵錘和蓮花、雲裳兩個女人間的情感糾結,他并沒有刻意地渲染愛情,而是着重描寫三人之間雖然大方向相愛,但又因兩個美女天性中的争風吃醋,時而“相殺”的小情趣,讀罷令人不禁莞爾。

傳奇中的家國情懷,讀《寶慶傳奇》有感

我個人覺得,這部書的結局是非常可圈可點的。作為草根的汪鐵錘,在朝廷遭遇動蕩時挺身而出,在建功立業後能悄然隐退,這一出一退,才展現出什麼是真正的情懷。我出,不為所謂的名利,而是“為國”“為家”“為百姓”,隻有在這樣的初衷之下,才能有功成而身退的舉重若輕。

家是國的基礎,國是家的延伸,在中國人的精神譜系裡,國家與家庭、社會與個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在汪鑫的小說裡,不管是汪華還是汪鐵錘,他們身上所展現的家國情懷,是這個社會裡年輕人應該提倡的。無論是《禮記》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文理想,還是《嶽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大任擔當,家國情懷從來都不隻是攝人心魄的文學書寫,其實它更近于自身的心靈感觸和生命自覺,更近于内心的精神歸屬。那種與國家、民族休戚與共的壯懷,是紮在孟子“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家國理想之中的。“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正因為感念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的同頻共振,我們才能主動融家庭情感與愛國情感為一體,從孝親敬老、興家樂業的義務走向濟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擔當。(文/佟掌櫃)

傳奇中的家國情懷,讀《寶慶傳奇》有感

作者簡介:佟惠軍,筆名佟掌櫃。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從2016年開始寫作,有作品發表于《小說月報》《安徽文學》《天津文學》《啄木鳥》《延河》等期刊,多次被《小說選刊》《作家文摘》《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台港文學選刊》等刊物轉載,小說入選多個年度選本,出版有小小說集《孔雀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