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志願軍再次遇上陸戰1師,這一次,美軍傷亡是志願軍10倍

北韓半島上有很多相同的地名,比如鷹峰山就有很多座,對于我這種喜歡一個個去查找山頭的人來說,光這一個地名就可以把我搞暈掉。

對志願軍四十軍359團來說,魚龍浦這個地名是讓他們難忘的。1950年11月25日,正是359團在零下20多度的低溫中泅渡清川江、奇襲魚龍浦,打垮了美軍23團1營、第15炮兵營以及第72坦克營,創造了四十軍軍史上一個經典戰例。

兩年多後,359團又來到了魚龍浦。隻不過這個魚龍浦不是上文清川江邊那個,而是在闆門店的東面一點,這次他們是配屬給四十六軍。魚龍浦北山掌握在美軍手中,是陸戰1師5團的一個連。與美軍對峙的359團9連則駐守在魚龍浦北山西北400米處的無名高地上。

當志願軍再次遇上陸戰1師,這一次,美軍傷亡是志願軍10倍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軍事素養确實要比陸軍強很多。用小股部隊襲擾志願軍陣地,是美軍常幹的事,但海軍陸戰隊他們是晚上襲擾。而且深得我軍作戰精髓,有便宜可占就猛打,沒便宜打了就跑,追也追不上。這一點讓習慣于襲擾敵軍的志願軍很不習慣。向來都是我這樣打别人,啥時候我成了被襲擾對象了,居然還是晚上?

不過志願軍畢竟是行家裡手,深知對付襲擾戰術,提高警惕、加強防備都是假的,再怎麼防也是被動挨打。對付襲擾,最好的辦法就是伏擊。通過伏擊戰鬥給美軍陸戰隊一記狠的,他們以後就不敢來了。

這是獵人和獵物之間比耐心比智慧的決鬥。

359團9連決定,由1排副排長帶3班來執行伏擊任務。正當3班興高采烈勘察好地形選擇了伏擊陣地之時。360團發起了馬踏裡西山之戰,美軍陸戰1師5團忙于應付馬踏裡戰事,無暇再派小分隊襲擾。馬踏裡一戰下來陸戰5團損失慘重,又轉入休整。結果359團9連連續設伏了9個晚上,美軍都沒有出現。了解刑警工作的都知道,這種蹲點設伏是最累人,整個人都會被拖垮掉。但359團9連認為,美軍陸戰隊在馬踏裡吃了大虧,隻要緩過神來,肯定會變本加厲加強襲擾行動。

4月10日晚,3班再次進入伏擊陣地。3班進入陣地前先像獵人先檢查陷阱一樣,首先會檢查埋伏的8根爆破筒,以此判斷自己的伏擊企圖有無暴露。判明沒有情況才會進入陣地。

志願軍選擇的伏擊陣地是經過精心觀察的,處于魚龍浦北山西北鞍部,是美軍陸戰隊出動的必經道路。3班早已在有利地形構以口袋形築好了戰鬥工事,并進行了精心的僞裝,消除了一切痕迹。同時志願軍在美軍遭遇打擊後可能會利用的地形預先設定了爆破筒。

在等待了三個多小時後,21時20分,志願軍終于發現2個班的美軍從魚龍浦北山出來了,并以班縱隊向西北前進。志願軍戰士們立即做好了戰鬥準備。

但美軍陸戰隊确實戰術素養很高,在距離伏擊圈還有30米的時候,美軍先頭班改班縱隊為搜尋隊形,一邊搜尋一邊緩慢前進。

當志願軍再次遇上陸戰1師,這一次,美軍傷亡是志願軍10倍

但是志願軍也不是吃素的,在之前早已進行過演練,嚴格了戰鬥紀律,沒有信号任何人不準開槍,而信号是喇叭一長聲,其他任何都不是。

9連1排副排長緊張的看着美軍一步步搜尋前進,此戰成敗全在于他的信号何時發出。他手下11名戰士分成4個戰鬥小組——3個突擊組,人手一支沖鋒槍;一個火力組,正副射手加副排長自己,都等着他信号呢。

美軍陸戰隊的警惕性非常高,幾十米的距離足足搜尋前進了10分鐘。終于,大部分美軍都進入了伏擊圈,尖兵已經距離埋伏的志願軍戰士隻有幾米。美軍還沒發現僞裝的志願軍,但不能再等了。

随着清脆的喇叭聲在夜空響起,全班戰士突然向美軍陸戰隊猛烈射擊。遭到突然打擊後的美軍陸戰隊顯示了他們的戰術素養,并未慌亂,而是迅速搶占有利地形準備與志願軍交戰。

不過那是志願軍預料之中的,爆破筒正等着美國人。然而,計劃外的一幕出現了,在爆破筒的爆炸聲後,雖然有一部分美軍開始到處逃竄,但有幾個美軍并未跟着跑,而是就地一滾随即開槍射擊。正面沖上的第一組中兩個志願軍戰士當即中彈倒地。這幾個美軍陸戰隊員必是極有戰鬥經驗的老兵,在爆破筒的氣浪和巨大的聲響中毫不驚慌。老讀者都看過以前的文章,我自己親身經曆過演習中預先設定的炸點,我被炸得渾身發抖、臉色發白、大腦一片空白。在這種情況下,這幾個美軍陸戰隊員不僅僅是不慌亂,而且是馬上辨識出來敵方向開槍射擊并能擊中目标,這是真正的精銳。

幸而這些美軍的對手是四十軍部隊。四十軍,外号就叫“旋風部隊”,就我個人觀點,恐怕是把林彪“三猛戰術”發揮到淋漓盡緻的部隊。第一組雖然沖擊受阻,但第二組的協同非常到位,幾乎同時從右側展開沖擊。美軍雖是精銳,但要在這種情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第二組的志願軍直接兇猛撲上,将這幾名美軍擊斃,同時俘虜兩人。我寫了一大堆,其實在戰場上這一幕也就短短的幾十秒。撇開國籍、種族、敵我,這幾個美軍确實也是勇士。尊重值得尊敬的對手,這也是中外軍隊的慣例。

志願軍這個班的分工協作相當出色,第一組、第二組對付頑抗美軍之時,第三組對逃跑的美軍展開火力追擊。最終,359團9連3班以1人犧牲、1人負傷的代價,擊斃美軍陸戰隊18人,生俘2人,繳獲輕機槍3挺,步槍、卡賓槍各3 支,取得完勝。

當志願軍再次遇上陸戰1師,這一次,美軍傷亡是志願軍10倍

這次伏擊戰鬥,志願軍359團9連3班以1比2的兵力對比,取得了1比10的戰損比,主要原因在于:

1、選擇伏擊地區精準。能否選擇好伏擊地區,是伏擊戰鬥成功的最基本條件。伏擊戰鬥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被動待敵的戰鬥,但做好偵察、判明敵軍機動路線,又是一種主動行為。不能判明敵軍機動路,任何伏擊都是無意義的。這就是以前我跟有個讀者說的,沒有情報就沒有伏擊。

2、僞裝嚴密。不讓敵軍發現伏擊企圖是伏擊戰鬥另一個關鍵。這次戰鬥中志願軍是前出伏擊,雙方陣地之間的直線距離其實隻有400多米。但志願軍利用地形硬生生在美軍眼皮完成了伏擊陣地的設定,并預判美軍可能利用的地形設下爆破筒埋伏。這一僞裝措施是極其成功的,在長達10天時間裡,美軍各類哨兵均未發現志願軍伏擊陣地,甚至都沒發現每天都隐蔽進入陣地的志願軍戰士。這一點充分反映出志願軍優秀的戰術素養。

3、猛沖猛打。迅速解決戰鬥,是伏擊戰鬥再一個關鍵。伏擊,本身就是要利用打擊的突然性。但因為完全依賴信号,無法完美做到火力控制。這就是說,在第一波射擊中,不可能打到全部敵軍,甚至有多支槍口瞄的是同一個目标。是以必須在敵軍遭遇打擊出現慌亂的一瞬間,大膽發起攻擊,不能給敵軍重新組織戰鬥的時間。這就要求編成的各組要密切協同,打好配合。正是因為各組協同到位,是以雖然這次伏擊美軍非常有戰鬥力,就地進行抵抗,但依然被志願軍抓住時間差予以消滅。

這一戰,志願軍359團9連3班各組的協同近乎完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