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真的是仁義之君嗎?老百姓一路追随他,其實都是被逼的

三國亂世之中,皇權衰落,各方豪傑紛紛登場。在這樣一個亂世之中,各方英雄各顯神通,出現了一大批的武将和謀臣。這些人可以說構成了中國最豐富多彩的一個篇幅,當然其中不乏很多出名的君主,劉備就是以仁義為基點,開創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劉備真的是仁義之君嗎?老百姓一路追随他,其實都是被逼的

劉備作為一個仁君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其中最有名的一段就是劉備攜民渡江。話說當時劉備的軍隊駐紮在樊城這個地方,本來兵馬就是不是很多。面對大軍南下的曹軍,自然是無法抵抗,是以并準備撤退,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不忍心丢下這些老百姓遭受曹軍的蹂躏。

便一路上帶着這些自願跟随劉備的百姓,在他的軍隊的護送之下,全部往南方遷徙。當時還有人勸劉備說是百姓的走得比較慢,不如放棄這些百姓。但是他卻堅持說百姓沒有放棄我,願意跟随我,我怎麼能率先抛棄百姓呐?于是沒有同意這種意見。

劉備真的是仁義之君嗎?老百姓一路追随他,其實都是被逼的

當然,不管真假與否,至少他非常愛民的形象在當時很多地方都是廣為裡流傳。正是因為這樣,在荊州的時候才會有不少的名士願意跟随劉備,同時很短的時間中,劉備的軍隊就能夠招募大量的兵馬。這些結果其實就和劉備的名聲有很大的關系。

難道劉備真的就是這樣一個真仁義的人嗎?其實答案是顯然的,首先我們看看劉備這個人,他的家中雖然祖上是中山靖王,但其實到他父親這個時候已經是非常的落魄。是以他早年的時候并沒有太多的學識。是以儒家仁義,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深入他的内心。

劉備真的是仁義之君嗎?老百姓一路追随他,其實都是被逼的

其實劉備知道自己雖然是名門之後,但是家中近幾代人都沒有在朝中當官,是以按照當時的門閥制度來看,劉備其實就隻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普通人想要成就一番功業,要麼有才,要麼有德。畢竟你得先有過人之處才能号召一批人來跟随你。

劉備就是走的後一條路線,畢竟在當時的制度下,對于一個人的品德是很看重的,一個人能不能做官其實最主要的就是家族背景和個人品德,才華反而其次。正是因為當時的社會很看重一個人的品德,是以劉備才會以仁君的形象出現。

劉備真的是仁義之君嗎?老百姓一路追随他,其實都是被逼的

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劉備不能放棄這些百姓,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基礎是農業。而農業最重要的就是人口,是以隻要有人口,隻要有勞動力,就不怕不能東山再起。畢竟當時整個國家也就不過幾千萬人,對于整個中國來說其實還有大量的土地是出于未開發的狀态。

劉備真的是仁義之君嗎?老百姓一路追随他,其實都是被逼的

也就是說土地是有多餘的,而在亂世中,人口是比土地跟重要的一種資源,其實對于老百姓來說,在哪裡都是無所謂的,是以為什麼老百姓會跟着他走呐?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被逼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