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歆堅守何種底線得以在亂世成功?

作者:許雲輝

華歆堅守何種底線得以在亂世成功?

(華歆)

東漢末年,三個志同道合的少年,為了拓展視野和擴大知名度,聯合組成遊學小隊,從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出發,外出闖蕩。這支小隊很快聲名鵲起,被時人贊美為“一龍”。龍頭,便是被曹丕尊稱為“一代之偉人”的華歆。

一、名聞遐迩

華歆的家鄉高唐,是古代齊國的著名都市,風俗奢靡,崇尚虛榮,官吏們惟恐路人不認識自己,上下班時喜歡抛頭露面或招搖過市,華歆被官府聘用後,卻非常低調,盡量隐瞞公職人員身份。與好友談論事情或議論别人時,他總是公正客觀,從不诋毀傷害别人,在朋友圈中人氣極高。

同僚陶丘洪也很有才,但出于嫉妒心理,總宣稱自己明智和見識遠超華歆。正巧,冀州刺史王芬因為不滿漢靈帝的殘酷統治,“與豪傑謀廢靈帝”,派密使邀請華歆和陶丘洪到冀州商議大事。

陶丘洪滿心歡喜準備上路,華歆不計前嫌阻止他:“廢立皇帝是天下大事,再聖明的臣子都會感到為難!王芬性格疏忽且缺乏勇氣,一時沖動想換皇帝,必定一事無成。你此去必然株連九族,千萬别去!”陶丘洪聽從勸阻,“後芬果敗,洪乃服。”

華歆堅守何種底線得以在亂世成功?

(漢獻帝)

此後,華歆因表現優異,被官府舉孝廉,正式走上仕途。他在擔任漢靈帝侍衛官期間,目睹漢靈帝和朝政的腐敗,大失所望,以生病為由辭官。不久,他又被召回朝廷。董卓将漢獻帝挾持到長安時,華歆機智地請求外任縣長,再次稱病離職,連夜和幾個朋友逃離董卓的魔爪。

逃命途中,有個老人苦苦哀求加入他們的逃難隊伍。華歆斷然拒絕,在大家勸說下,勉強帶上老人。半路上,老人不慎掉入深井,很難施救。情況緊急,大家都想放棄救援。華歆挺身而出:“先前我不想接收他,就是怕連累他。現在既然已經帶上他,抛棄他就太不仁義了!”老人被救出後,大家都稱贊華歆是大仁大義之人,華歆也從此更加“以高行顯名。”

《世說新語》還記錄了一個相似的故事:

華歆餘王朗一起乘扁舟避難,船離岸前,有個人苦苦哀求搭乘。華歆有心救人,但考慮到載重量,擔心遇到風浪扁舟傾覆,左右為難。王朗不滿華歆的遲疑,認為小船還可搭人,于是此人拉上小船。小船因為超重而無法離岸,追兵卻氣勢洶洶追到河邊。

王朗見情勢緊急,想将乘客推下水以減輕重量。

華歆阻止王朗:“您剛才既然已經答應他上船,豈能在此生死關頭抛棄他!”于是,衆人一起努力,終于脫險。世人聞知,“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華歆堅守何種底線得以在亂世成功?

(王朗)

華歆逃到河南,勸說袁術出兵讨伐董卓未果後,繼續東行到徐州,被漢獻帝委任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華歆考慮到戰亂頻仍,百姓生計艱難,于是簡政放權,不煩擾百姓,治理得“吏民感而愛之”,清官美名不胫而走。以至揚州刺史病逝後,揚州官民集體推舉華歆繼任揚州刺史,同時派代表團到豫章駐紮了幾個月,強烈要求他赴任。

華歆婉言拒絕,費了好大勁才把代表團打發走。

這時,孫策在江東悄然崛起,占據揚州後,兵鋒直指豫章。

華歆深知孫策用兵如神,為豫章百姓計,決定不做抵抗,整理衣冠歡迎孫策。

孫策進城後,與華歆促膝談心,敬若神明,于是“遂親執子弟之禮,禮為上賓。”當時,孫權手下有不少為躲避戰亂從中原逃到江南的賢士,聽說華歆“年德名望,遠近所歸”,都很不服氣。見到孫策對他如此謙恭,才“皆長歎息而心自服也。”

孫策主持召開大會時,都先恭敬地請華歆說話,其他人“莫敢先發言”,等到華歆說完更衣離座後,才開始喧嘩議論。華歆天生好酒量,喝完一公斤酒,依然神志清醒,言行得體,衣冠整齊,在江南有“華獨坐”的美譽。

華歆堅守何種底線得以在亂世成功?

(孫策)

二、歸附曹魏

正在官渡與袁紹鏖戰的曹操聞聽華歆的美名,上表請求漢獻帝征召華歆到許昌任職。

此時,孫策已死,孫權繼位,舍不得放走華歆。華歆思慮再三,決定離開孫權到朝廷發展,于是巧妙說服孫權:“您憑借遵奉皇上旨意,才能與曹公結下情誼。但是,這份情誼還不夠穩固。如果您讓我去朝廷為您效力,豈不是更好嗎?您強留我,就是養個廢物,還得罪朝廷和曹公,我替您覺得不值!”孫權覺得有理,答應放行。

華歆動身前,親朋好友和同僚一千多人前來送行,并送上“數百金”的紅包。華歆照單全收,暗中卻在所有紅包上記下主人。臨别時,華歆把紅包拿出來對大家說:“感謝大家的饋贈!我這次孤身單車北上中原,本沒有絲毫危險。但懷着暗藏璧玉,就有被暗殺的危險。懇請親朋好友們幫我想個萬全之策!”

大家了解他的意思,各自收回了紅包“而服其德。”

華歆堅守何種底線得以在亂世成功?

華歆仕途順利,一路直升至副丞相高位。曹操建魏國後,華歆改任魏國副宰相。曹操去世後,曹丕繼承王位,提拔他為宰相并封安樂鄉侯。

曹丕代漢稱帝時,華歆登壇主持受禅儀式,向曹丕獻上皇帝玺绶,親手終結了漢王朝的殘生。

然而,素來“性周密,舉動謹慎”的華歆在主持受禅過程中,表情陰沉動作僵硬。曹丕很是不爽,于是在給高官封賞爵位時,故意遺漏華歆。後來,有人向曹丕解釋:“華歆絕不是對您有意見。他原是漢朝舊臣,您登上皇位,他心底與大家同樣喜悅。隻是他認為如果不加克制,像所有人那樣得意忘形,會引起您的憎惡!”曹丕這才龍顔大喜,重新重用華歆。

華歆堅守何種底線得以在亂世成功?

(曹丕與漢獻帝)

三、存身有道

華歆官高位顯,所有賞賜加起來“諸公莫及”。但華歆深谙存身之道,他一方面“淡于财欲”,始終過着“素清貧”的日子,“終不殖産業”;一方面仗義疏财,扶危濟困,把口糧和賞賜都赈濟了親朋故舊,家中沒有足夠的儲糧。

朝廷經常把罰沒為奴的青年女子賞賜給朝臣,朝臣們都心安理得享用,唯獨華歆讓她們恢複自由去嫁人。

曹丕歎息不已,特意号召朝臣們向他學習:“華老是國家難得的寶貴财富,現在朝臣們都享受美味珍馐,唯獨他粗茶淡飯而且毫不計較。”曹丕把自己的衣服賞賜給華歆,還給華歆一家人專門做衣服。

朝廷鑒于亂世中人才匮乏現狀,打算舉孝廉時廢除儒家經典考試程式,隻以道德高低為評判人才的标準。華歆堅決反對:“天下動亂,儒家經典本就遭到毀壞導緻衰敗,朝廷更應該扶持它以發揚正道。如果舉孝廉廢除經學考試,恐怕經學從此廢棄了!是以經學考試應該保留,破格征召和提拔優秀人才也要抓緊。”

曹丕充分肯定華歆的意見,采取他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招攬了大批人才。

華歆堅守何種底線得以在亂世成功?

四、忠仁相濟

魏明帝即位後,委任華歆為兵部尚書。

華歆深谙高處不勝寒之道,屢屢上表稱病不上班,乞求皇上改任他人。

魏明帝派特使送去诏書回答華歆:“我剛繼承皇位,日理萬機,正需要你們這些老臣輔佐。您卻屢次以生病為由推辭任命,拒絕參加宴會。您這是想表明潔身自好、打算以死殉節嗎?您應該克服病痛參加朝會,好歹給我個面子!您如果再不來赴會,我就帶文武百官站在凳子邊恭候,直到您現身!”

同時給特使下了死指令:“你必須想方設法說服華老答應出任兵部尚書,才能回來複命!”

華歆聽出了魏明帝謙和中潛藏的殺氣,隻得違心答應就職,并每次按時參加朝廷宴會。

公元230年,魏明帝派大軍征伐蜀漢,華歆不顧年邁體衰,果斷上書勸阻。他認為,“夫兵不得已而用之”,征發兵役,必定損害農桑業;勞師遠征,難以克敵制勝;保障不力,士氣必然低落。是以“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隻要皇上“先留心于治道”,把中原地區建設成物質文明和公德心雙豐收的王道樂土,蜀國和吳國百姓必定感懷德政,拉家帶口前來投奔魏國。華歆以“修文德,止征伐”的治國理念成功說服了魏明帝,使這場戰争消弭于無形。

華歆堅守何種底線得以在亂世成功?

華歆品德高尚,“淵清玉潔,有禮有法。”

但是,《世說新語》記錄他的兩則故事,則從另一面證明他有“貪榮慕利之心”:

華歆年輕時,曾與好友管甯在菜園勞作、忽然“見地有片金”。管甯視之如瓦石,繼續揮鋤挖地。華歆卻一把抓起,好一陣才戀戀不舍丢棄;

還有一次,華歆和管甯同席讀書時,忽然聽見門外鼓樂喧天,原來是有高官路過。管甯充耳不聞,一心讀書。華歆卻心癢難禁,丢下書本跑到門外看熱鬧。管甯鄙視他愛慕名利之心,斷然與他絕交:“甯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由于《世說新語》是小說而非史書,是以故事是否真實無法斷定。即便是真,也隻能證明華歆有入仕報國之心,而非單純愛慕名利。

75歲時,華歆去世。

他一生風平浪靜且步步走高的秘訣,在于他堅守“事上以忠,濟下以仁”的為人底線!而“事上以忠,濟下以仁”,正是任何時代任何人都應該恪守的行事為人的準則。

華歆堅守何種底線得以在亂世成功?

【作者簡介】許雲輝,男,1984年畢業于雲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雲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團進階講師。曾出版專著兩部,在省級以上文學刊物發表文章五十餘萬字。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