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泉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推出系列報道《烽火記憶》,通過口述回憶、一枚勳章、一張照片、一本日記本等老物件來講述參戰老兵、優秀退役軍人等功臣模範老兵的“烽火記憶”。2021年12月29日起,連續5天推出,敬請關注!
《烽火記憶》系列報道——陳培塔
自豪為抗美援朝出力 願祖國昌盛

陳培塔介紹
第一次見到陳培塔老人,他正在興緻勃勃地觀看中央電視台播放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聽老人的家裡人講,這個視訊陳培塔已經反反複複看過很多次,但是每次觀看他都還是激動不已,因為,對比于老人所處的那個時代,如今我國的軍事化力量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陳培塔,1924年12月出生于泉州石獅市蚶江鎮,今年已經96歲了,雖然年事已高,但對自己的烽火歲月陳培塔記憶深刻。當年一場戰鬥緊接着一場戰鬥,從勝利走向勝利,他所獲得的一枚枚獎章記錄了他随部隊南征北戰的浴血榮光。
陳培塔的獎章
在采訪中,當我們問到:“戰争中,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
老人的回答是:“那些吃‘炒面’的日子”。老人口中的“炒面”不是現在的炒面,而是用不過水的面粉直接炒熟。抗美援朝初期,美軍常派出各種轟炸機重點襲擊志願軍後方,給志願軍的物資補給造成困難。同美軍嘴裡的各種罐頭、友善食品甚至咖啡、口香糖相比,作為志願軍最主要口糧的炒面,幾乎就是一種最簡單、最原始的食品,“一把炒面一把雪”,是抗美援朝戰争之艱苦最真實又最凝練的寫照。
“炒面”圖檔資料
70多年過去了,回望當年的烽火歲月,曾經貧窮落後、戰亂紛雜的祖國大地,如今山河無恙,人間皆安。這大地,陳培塔看過、走過,流過血,也親曆生死,可依舊深愛着。那些被小心翼翼珍藏着的紀念章,是老人留給子孫最厚重的傳家寶,激勵年輕一代銘記曆史,珍愛和平,弘揚家國情懷。
《烽火記憶》系列報道——王木昌
如果有需要,我能再上前線
《烽火記憶》攝制組一行來到泉州市惠安縣螺城鎮,采訪王木昌老人,他1946年出生于惠安縣羅陽鎮,1959年12月入伍,196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當我們問起老人軍旅生涯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麼時,老人毫不猶豫的回答是崇武以東海戰。
說起56年前的這場戰鬥,這位老“猛虎兵”王木昌的日記裡這樣寫道:1965年11月13日下午,5點左右,突然接到上級的緊急通報,台灣蔣介石反動派派遣護航炮艦“永昌号”和大型獵潛艦“永泰号”,到我崇武以東漁場破壞我們的漁業生産,上級指令我們迅速出擊,消滅這股來犯之敵。
王木昌的日記
在雙方武器裝備力量懸殊的情況下,王木昌所在的炮艇經過激烈的戰鬥,創下了人民海軍近戰夜戰、以小艇勝大艦的經典戰例。而作為炮艇“心髒”保護神的王木昌,在整場戰鬥過程中,排除萬難讓炮艇“心髒”工作正常動力十足,保證了戰争的最後勝利,他本人也因個人的突出表現榮立一等功。
獲得國防部授予“海上猛虎艇”光榮稱号的 588艇
王木昌的獎狀
如今,王木昌雖然已是88歲高齡,但是壯心不已,他和我們說道:“如果有革命的需要,我再重回機關,能再上前線,再到艦艇上去!”
來源:泉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東南網
點亮小花
為參戰老兵、優秀退役軍人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