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是一個盛産名刀名劍的時代,幹将莫邪、歐冶子等大師以及古代十大名劍都誕生于這個時代。然而令人疑惑的是,這些流傳千古的名刀名劍在春秋戰國以後突然消失了。按說這些刀劍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它們最初的主人大部分是各國王侯,這麼珍貴的東西,不可能說沒就沒呢?
據史料記載,這些春秋名刀劍的消失很可能和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吳王夫差的父親,曾經派遣專諸用魚腸劍刺殺王僚的吳王阖闾!而這些名刀劍,就藏在吳王阖闾的墓中!
吳王阖闾怎麼會擁有這麼多名刀名劍?請聽進一步分析!
衆所周知,吳王阖闾墓位于今天蘇州阊門外的虎丘山,山上有一座深潭,名為劍池!公元前496年,吳王阖闾在與越國的槜李之戰中,被越大夫靈姑浮用戈斬下腳趾,傷重而死。阖闾的兒子夫差是個大孝子,為了給父親修造陵墓,他征調了10萬民工,驅使大象運送土石,穿土鑿池,積壤為丘,曆時三年,建造了虎丘山(人工堆成的山)!并在山上設計了劍池(人工水潭)! 據史料記載,阖闾的棺椁“銅椁三重,傾水銀為池,黃金珍玉為凫雁”。因阖闾生前酷愛寶劍,下葬時以專諸、魚腸等名劍3000柄殉葬,故有“劍池”一稱!
魚腸劍,原本是歐冶子為越王允常打造的一把短劍,上面有像魚内髒一樣蜿蜒細密的花紋。後來越國将這把劍進獻給了吳國,到了嗜劍如命的公子光手中。公子光就是後來的吳王阖闾。公子光為了争奪王位,準備殺死吳王僚,于是在家中宴請吳王,讓刺客專諸把魚腸劍藏在烤魚當中,刺死吳王僚,自立為王。
除了魚腸劍之外,虎丘山的阖闾墓裡可能還藏着哪些名刀名劍?
第一、楚王劍。公元前506年,孫武和伍子胥奉吳王阖闾之命攻打楚國,從淮水打到漢水,五戰五勝,攻克了楚國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既然把都城攻陷了,肯定得搜羅戰利品吧,吳王最愛寶劍,楚國的名刀名劍自然歸了吳國。楚國有哪些名刀劍呢?據史料記載,歐冶子曾受風胡子之邀,與幹将夫婦合作,為楚王打造了龍淵、泰阿、工布三劍!
第二、越王劍。吳王夫差給父親阖闾建造虎丘陵墓的同時,在太湖的小島上大敗越國軍隊,生擒了越國的國君勾踐,罰勾踐一家人住在阖闾墓建築工地的石頭屋子裡,給建造墓室的工匠洗衣做飯,拔草砍柴。勾踐在虎丘山上穿着破衣爛衫,成天吃糠咽菜,直到阖闾墓竣工,前後曆時三年!夫差知道父親阖闾生前最愛刀劍,既然把越國的國君都給俘虜了,越國寶刀寶劍自然也就成了阖闾的陪葬品!越國有哪些名刀名劍呢?那簡直太多了!春秋時期吳越地區以出産寶刀寶劍而著稱!其中最著名的是歐冶子為越王允常打造的五劍: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阙!
第三、其他名刀名劍。吳王夫差一生窮兵黩武,四處征戰,繳獲戰利品無數。而且當時流行戰敗國向戰勝國逐年進貢。各諸侯國進貢給阖闾、夫差父子的寶刀寶劍應該也不在少數。
阖闾墓建成後不久,吳國遭到越國反撲,夫差被越王勾踐逼死,葬在蘇州城北陽山之上。勾踐以伯侯之禮為夫差下葬,讓軍士每人背一筐土,建成墳冢。有民間故事說夫差修造劍池,集天下名刀名劍給父親陪葬,有違天命,以至亡國身死。換句話說,人家那些寶刀寶劍本來也是開過光的……扯遠了,咱們接着說劍池和裡邊的寶劍!
1955年整修虎丘,給劍池清淤,從業人員發現,在劍池的岩壁上有明代唐伯虎等人發現阖闾墓後,在入口刻的石刻!明代正德七年,劍池水幹,唐伯虎等人在池底發現吳王的墓門!石刻結尾提到:“萬年深,一旦為人所窺,豈非數耶!命掩藏之。”唐伯虎等人出于敬畏之心,又用泥土将墓門掩埋住了。整修虎丘的從業人員在池底仔細尋找,發現了一個石洞,裡面果然有一道石門。但究竟這個石門通向何處,是不是為了轉移視線而設計的假墓門,甚至藏有某些機關?至今仍是千古之謎。
虎丘阖闾墓藏有3000把春秋名劍,早就不是什麼秘密,古代詩文當中多有提及。
《題虎丘寺》:茲峰淪寶玉,千載唯丘墓。 埋劍人空傳,鑿山龍已去。
蘇東坡所作《虎丘寺》:陰風生澗壑,古木翳潭井。湛盧誰複見,秋水光耿耿。
阖闾墓曆經二千餘年,從各類記載來看,該墓仍保持完好。相傳勾踐滅了吳國之後,曾經命人挖掘虎丘阖闾墓,想找回越國的傳國寶劍,最終未能如願。秦始皇、孫權當政時,曾經動用民工在虎丘掘地三尺, 尋找傳世名劍,也全部無功而返。
究竟有哪些名刀名劍藏在阖闾墓裡?這些刀劍是否儲存完好,還是已經年深日久化為泥土?目前尚不可知。文中配圖為匠人工坊純手工大馬士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