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标蘋果,小米的漫長激情與征程

小米12釋出前夕,小米公司又一次上了微網誌熱搜,原因是雷軍提出,小米12正式對标蘋果。雷軍是科技圈鮮有的依舊活躍微網誌上的大佬。

距離上一次因涉及蘋果和iPhone的言論引起争議,已經整整十年了。

對标蘋果,小米的漫長激情與征程

2011年8月,小米第一部手機釋出,《創業家》雜志做了封面報道,雷曉宇曆時20天,采訪了11個人,洋洋灑灑15000字,一句話關于喬布斯的話,被人揪出來,引起不小争議,很多人對雷軍和小米,冷嘲熱諷。

當年一起創業的人逐漸淡出,小米從默默無聞小公司成為世界五百強,小米手機也從小米1疊代更新到了小米12,十年過去了,許多事情也都變了,當然也有沒有變的,雷軍還在堅守小米陣地,依舊是精力充沛,野心勃勃。

網際網路的2021年,的确是“巨變”,小米公司的表現,可圈可點,有不足,也有成績。雷軍給小米的總結是,繼往開來、跌宕起伏、波瀾壯闊。小米宣布造車,開啟了新十年的新征程。這應該是小米今年最為重磅的消息。一如既往的,還有小米、紅米手機的疊代,以及電商、IOT等更新。

一件小事,成為小米一系列變化的注腳。小米品牌旗艦手機,從小米11開始,選擇在了12月釋出。小米旗艦機,最初選擇在8月,後來是2月,從去年開始,選擇在了歲末辭舊迎新之際。

12月28日釋出的小米12和小米12 PRO,與以往的确有些不一樣,雷軍很坦白地告訴大家,“這次小米12正式提出對标蘋果”,小米12與iPhone13對标,小米12PRO與iPhone13 ProMax,雙尺寸,雙旗艦,針尖對麥芒。

對标蘋果,小米的漫長激情與征程

對标蘋果之外,小米還有更大的目标。今年8月,小米宣布了一個新目标,“三年拿下全球第一”。這一目标的确有挑戰,并非遙不可及,小米手機出貨量穩定在世界第三的位置。事實上,2021年10月小米的銷量也曾超越三星,成為世界第一。飯要一口一口吃,圍棋要步步為營,小米12系列對小米這一目标的達成,有着舉足輕重的意義。

十年前,雷軍向媒體講述的故事是,蘋果iPhone的成功啟發了小米的創業,比如旗艦即暢銷,比如硬體、軟體和網際網路服務的三位一體,以及與使用者和粉絲溝通。十年後,雷軍講述的蘋果iPhone的故事,變成了向蘋果學習,挑戰iPhone。

可以說小米成長了,雷軍也有了更多的底氣。比如小米全球MIUI使用者突破5億,比如小米2021年開設了8000多家線下小米之家,又比如,小米有了更多的技術積累——截止2021年上半年,小米在全球範圍授權專利有2.1萬件,其中5G标準相關專利申請超過6200件。

對标蘋果,小米的漫長激情與征程

雷軍說他越來越堅信小米的鐵律是,技術為本。兩年前小米釋出了5年研發計劃,未來五年研發投入500億,兩年時間過去了,小米工程師團隊超過16000人,小米累計投入了220億,雷軍覺得,500億還不夠,于是他們把計劃提高到了1000億。這一幕或許也是十年前,許多人無法想象到的,那時候雷軍的想法可能隻有一條,小米要活下去。

如果說,小米創業,雷軍是憋着一股氣,證明自己,現在的堅持,更多的是為了某種榮耀和責任。小米1的時候,雷軍和團隊還要奔赴各種供應鍊廠商之間,此刻的小米公司,肩負着帶動國産供應鍊往前沖向上走的任務。小米更像中國科技産業鍊的“定海神針”,“沖擊全球第一”和“在高端市場,向iPhone挑戰”,也是這個時代賦予中國品牌的時代使命。

比如,小米12的螢幕采用了華星光電供貨的DisplayMate A+屏——這意味着手機高端螢幕市場不再是三星的獨立王國。小米推動的電池和充電技術革命讓國産電池工業走在全球新能源領域的前沿,而在智能制造領域,小米通過與藍思科技成立聯合研發中心的方式,将亦莊智能工廠的新材料、新工藝、先進制造技術等輸出給藍思科技,助力其打造全球領先的消費電子智能工廠。

小米開始習慣了,成為“國貨旗手”的角色。随着小米手機站穩高端,它高端能力的溢出效應也正在顯現。崛起的“小米供應鍊”正帶動國産供應鍊企業的成長,并有底氣和三星、蘋果等國際供應鍊在高端市場展開競争。

嚴格來說,對标蘋果,不是小米一家公司對标蘋果,而是小米背後整個供應鍊的對标。國貨當自強,國貨的成功,除了品牌,還需要背後整個生态的崛起。

小米和雷軍這種民族情感,也促成了小米與蘇炳添的合作。今年8月,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上,蘇炳添以9秒83的成績闖入決賽,也創造了亞洲紀錄。很快,蘇炳添成為小米首位品牌代言人。小米與蘇炳添的合作,更多的是精神和氣質的契合,蘇炳添在短跑運動員中算是“高齡”,為了百米跑道零點幾點的成績提高要付出超常的努力。

單場的比賽,要快,職業生涯要穩,快和更穩,也是小米12系列釋出的主題。每一代手機都能成為經典,跑得快,最終是公司的跑得遠,跑得穩。

蘇炳添讓世界看到短跑賽道不是黑人的壟斷,小米和其他中國品牌,也讓世界看到,中國品牌不再是亦步亦趨的跟随者,他們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高端創新之路。中國制造也不再是廉價、低端的代名詞,卻是品質效率雙高的“大國工匠”。

這一次,小米12系列搭載了自研的充電晶片澎湃P1,雷軍謙虛地稱它為小米又一款自研“小晶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華為從K3V1到麒麟990,用了十年時間,小米實作了4年三款晶片,實作了在SoC、影像、充電等多個晶片細分領域的體系化能力搭建。晶片隻是小米龐大科技體系的一環,給予小米足夠的耐心和時間,它會帶來更多驚喜。

十年前的雷軍,會把精力放在融資、商業模式打造以及市場推廣上,現在的雷軍,更關注小米的技術和研發,以及産品的落地。小米的技術創新,有“三級火箭體系”:在手機核心領域死磕技術創新、領先體驗,包括充電、電池、顯示創新、影像領域,以及自研晶片;在“手機×AIoT”領域,則在構築生态新連接配接,MIUI13互聯互通、連接配接萬物,UWB技術重構裝置之間的連接配接,智能眼鏡探索版重構人與資訊之間連接配接等;也有“新物種”布局,最前沿科技,像全球首款量産的仿生四足機器人CyberDog。

十年前談到蘋果和iPhone時,很多人認為雷軍和小米就是微不足道的笑話。十年後,小米從原來的“笑話”,變成世界五百強,雷軍堂堂正正地宣布,小米正式向蘋果對标。即便如此,還是有人對此冷嘲熱諷,嗤之以鼻。

但我希望雷軍和小米能夠保持他們原有的激情和決絕,成功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小米和雷軍的這份擔當和勇氣,一直是那麼的難能可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