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蔡若曙:苦等黃維27年,團聚不過一年,卻因丈夫一句話,投河自盡

黃維在被俘虜後拒絕改造,是以他

在監獄中生活了27年。而

等待丈夫27年的蔡若曙,卻在丈夫出獄後一年後大罵她,由于忍受不了而跳河自盡。

蔡若曙:苦等黃維27年,團聚不過一年,卻因丈夫一句話,投河自盡

黃維的“難妻”原名叫

蔡維新

,生于杭州,是一個典型的南方姑娘,面容姣好,溫婉可人。

除此之外,蔡維新還擁有良好的家世。她的外公蔡仲初在當地非常有威望,屬于一代名流。

1933年,

意氣風發的黃維剛剛從陸軍大學特一班畢業,因事南下,到了杭州,黃維就慕名去拜訪了蔡仲初。

在西湖畔一場上流社會的舞會上,17歲的

與29歲的黃維相識,一見鐘情。彼時,

是杭州名流蔡仲初的掌上明珠,是杭州女中最美的校花,而不滿30歲的黃維已經是陳誠土木系王牌,第十一師少将副師長。

從各方面看,這兩人都可以說是郎才女貌,唯一的障礙是黃維在老家已有糟糠之妻,并為他生了三個兒子。但是,黃維隐瞞了自己已婚已育的事,跟

相愛并同居了

,甚至未婚先孕。

蔡若曙:苦等黃維27年,團聚不過一年,卻因丈夫一句話,投河自盡

蔡維新不顧一切地選擇嫁給黃維,婚後,黃維給蔡維新換了一個名字叫

蔡若曙

。意思是讓妻子迎來生命的曙光,或者是,她就是他生命中的曙光。于是他帶着自己光彩照人的一縷曙光"衣錦還鄉"了。

剛結婚沒幾個月,蔡若曙就遇到了第一個難關,原來黃維并非單身漢,他在老家已經結過一次婚,對方是黃維父母給安排的,黃維對這段包辦婚姻并不滿意。作為一個受過新式教育的女子,蔡若曙當然更不願意和别的女人共侍一夫。

不過,在那個年代,這根本不算什麼大問題,包辦婚姻是不受新社會保護的,黃維已經娶到了年輕貌美,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大家閨秀,當然不可能放棄這段婚姻,他果斷給父母寫信,決定和原配離婚,黃維的父母見到蔡若曙出身高貴,也欣然接受了這個新的兒媳婦,黃維的原配隻能黯然離家。

黃維同蔡若曙結婚的前幾年,夫妻兩人生活很幸福,1934年,他們的第一個女兒降生,她被黃維取名

黃敏

自此,有了嬌妻、美子(女)的黃維,在其軍事生涯上也漸漸走上了輝煌期。

蔡若曙:苦等黃維27年,團聚不過一年,卻因丈夫一句話,投河自盡

抗戰爆發,作為一名貨真價實的愛國将領,面對日寇的嚣張,黃維當仁不讓地頂了上去。

本來那年2月,黃維奉命到德國進修,妻子蔡若曙當然一同前往了。可6個月後,日本海軍中尉大山勇夫等人駕車闖入上海虹橋機場挑釁,被駐軍保安隊擊斃,進而點燃了史上赫赫有名的

淞滬會戰

。在德國的黃維得知後,義憤填膺,于是提前回國。回國前,鑒于戰争的危險性,他想讓妻子留在德國,等抗戰勝利了再接她回去。可蔡若曙堅決拒絕:

"你到哪裡,我就到哪裡,哪怕刀山火海,跟你一起上!"

于是二人攜手而歸。

回國後的第二天,黃維就奔赴戰場了,随後在被譽為"血肉磨坊"的羅店戰役中一戰成名。

蔡若曙:苦等黃維27年,團聚不過一年,卻因丈夫一句話,投河自盡

據說戰前動員黃維拿蔡若曙說事,激勵戰士們。他說,

我老娘為了養活我,守了20寡。可是你們的嫂子,我老娘不認

。現在,我老婆,你們的嫂子就在30公裡外和所有的上海百姓在一起。你們能忍心讓你們的嫂子,和全上海的百姓們都沒家嗎?

而蔡若曙聞聽日軍臨近,主動把居住地送到距離前線500米處的戰地記者營。親手打出一個火辣辣的橫幅:“

有我與你同在

”,成為淞滬抗戰的一段佳話。

在抗日戰争中,蔡若曙和黃維也是聚少離多。因為她不能回老家,黃維就在廬山上特地為她建了一所房子,妻子就帶着孩子們住在那裡。

1945年8月,抗戰以日本投降而告終,蔡若曙原本以為可以跟丈夫長相厮守了,結果蔣介石又悍然挑起了内戰,黃維不得不再次離開妻子。

蔡若曙:苦等黃維27年,團聚不過一年,卻因丈夫一句話,投河自盡

其實,在淮海戰役開始前,黃維就知道兇多吉少,是以提前把妻子和孩子都托付給了好友。

1949年初,在黃維44歲的人生裡發生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在雙堆集戰場,突圍時他乘坐的新坦克抛了錨,下屬胡琏坐着舊坦克跑了。

第二件事,彼時妻子蔡若曙已經身懷有孕,正在上海焦急地盼望着他回來。

她幾次三番給國防部打電話,詢問丈夫的情況,然而得到的答複永遠是“等突圍”。

蔡若曙:苦等黃維27年,團聚不過一年,卻因丈夫一句話,投河自盡

然而黃維卻回不去了。

當他穿着士兵的衣裳,和被俘的官兵坐在一起的時候,或許會想起1948年最後一次跟蔣告别時的約定,打過這一仗,我還要回去辦軍校。

在黃維的内心深處,他其實并不想打這一仗。

但是被俘虜後,他内心卻依舊帶着孤傲。

浍河南岸的趙廟村,是黃維兵團團以上被俘軍官的臨時關押點。

等到淮海戰役失敗後,黃維被俘,他的妻子和孩子也都被蔣介石帶去了台灣。

當時國民黨宣傳黃維已經“殺身成仁”。不過,蔡若曙并不相信自己的丈夫已經陣亡,她到處打探丈夫的下落,後來,黃維的上司陳誠偷偷告訴她黃維還活着,隻是被關在戰犯管理所中改造。

于是就毅然帶着孩子秘密回到了大陸,陪伴丈夫。在那個年代,一個女人帶着幾個孩子,可想而知生活有多麼艱難,尤其是蔡若曙的特殊身份,更讓她的生活捉襟見肘。但蔡若曙沒有後悔,無怨無悔地撫養幾個孩子,等着丈夫出獄的那一天。

隻是黃維冥頑不靈,起初被俘,黃維是說什麼不肯低頭,一身倔骨頭,完全看不出戰俘該有的姿态。他黃維自己也說:我無罪可認,我最大的錯誤就是打了敗仗。

蔡若曙:苦等黃維27年,團聚不過一年,卻因丈夫一句話,投河自盡

或許是從神壇跌落得太快,功德林這樣的改造所也實在不符合黃維“君子”的身份,總之,黃維與功德林裡面其他的軍閥顯得格格不入。

他患有五種結核,已經是病入膏肓,卻還是精神百倍的與功德林管事人員對着幹。

當年,為了讓功德林裡接受改造的人穩定情緒,不至于做出自我了斷以求“大義”的沖動行為,功德林是徹夜不關燈的。

從1959年開始一直到“文革”開始,一共有過6次特赦,然而黃維作為功德林裡頑固分子始終上不了特赦的名單。

而在這期間,蔡若曙還是經常從上海前往北京去看望丈夫,除了帶去生活用品,就是試圖勸丈夫改變自己的态度,配合一下政府改造,争取早點出來團聚,卻被脾氣執拗的黃維一次次罵了回來。

一次次的等待,一次又一次次的失望,用紙上的文字描述不過是數十餘個字,對于蔡若曙确是上千個日夜的煎熬和侵蝕。世界上最殘忍的事莫過于給了你希望卻又一次次的把希望打碎。

蔡若曙:苦等黃維27年,團聚不過一年,卻因丈夫一句話,投河自盡

直到1975年3月21日,黃維乘坐沈陽到北京的列車抵達北京站,此時他的妻子蔡若曙正在站台上等待着黃維,兩人分别27年後終于在這一天團聚。對蔡若曙來說,這一天仿佛夢幻一樣,她等待這一天已經太久了。

蔡若曙:苦等黃維27年,團聚不過一年,卻因丈夫一句話,投河自盡

黃維出來的時候已經人到暮年,這時的蔡若曙已經不再年輕貌美。團聚不過一年,而黃維還在執着于研究永動機,妻子蔡若曙勸說他,他竟然大罵蔡若曙:

"滾,你知道什麼?!"

蔡若曙:苦等黃維27年,團聚不過一年,卻因丈夫一句話,投河自盡

蔡若曙在經年的煎熬折磨中患上了抑郁症

,加上黃維性格頑固,一次又一次的特赦中沒有丈夫,讓蔡若曙的精神飽受折磨。而這些異樣,出獄的黃維并沒有注意,反而還是專注于自己的事情。

蔡若曙把自己的感情和時間全部給了丈夫,結果換來了丈夫隻對永動機感興趣。

蔡若曙:苦等黃維27年,團聚不過一年,卻因丈夫一句話,投河自盡

蔡若曙最終選擇了

緩緩地走入永定河中,嘴裡不停地說着:“都是我不好,拖累了你們一家人”,最後被河水淹沒。

黃維在知道妻子投河時,也義無反顧地跳下去想要挽回,黃維找來時蔡若曙已經變成了屍體。

那一刻他可能真的是後悔的吧。

他親手為妻子寫下了挽聯:

“若曙難妻,黃維敬挽。”

用27年的等待,換來1年的團圓,卻以這樣的結局告終,正如她當年寫下的話:

“沒有你,我會瘋掉;嫁給你,我還是會瘋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