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得知北平25萬國軍起義,閻錫山為何要罵傅作義“沒有人格”?

歡迎閱讀史源曆史專欄第2018期。1949年1月,北平國民黨軍事首領傅作義率領20餘萬大軍,向東北野戰軍及華北軍區部隊宣告起義,并将所屬綏軍、中央軍部隊開出城外,接受我軍整編,這是傅作義在解放戰争時期做出的最大貢獻。

得知北平25萬國軍起義,閻錫山為何要罵傅作義“沒有人格”?

當得知傅作義在北平主動繳槍的消息之後,離他不遠的山西“土皇帝”閻錫山勃然大怒,公開評論傅作義的做法是“沒有人格”。為什麼閻錫山會如此生氣呢?雖然閻錫山和傅作義當時都是國民黨軍上将,但就軍閥特點和勢力範圍而言,他并不和傅作義屬于同一軍事體系。閻錫山又不是老蔣,按理來說不至于有如此大的反應。

得知北平25萬國軍起義,閻錫山為何要罵傅作義“沒有人格”?

傅作義是綏軍軍閥頭領,早年他也是閻錫山的部下,曾是晉軍将領。但是自抗戰初期自立門戶起,傅作義有了自己的嫡系部隊,和閻錫山沒有了直接關系;到了解放戰争中後期,他的官職更是比閻錫山還要大,成為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部的統帥,直接、間接掌握了近60萬軍隊,是華北地區國軍的最高長官。

得知北平25萬國軍起義,閻錫山為何要罵傅作義“沒有人格”?

49年太原解放前,閻錫山雖然手上的部隊隻有十幾萬人,但是山西一省曾長達三十餘年在其掌控之下,許多地區都被工事化、要塞化,我軍要攻克閻錫山的城池也是非常艱難的,甚至不少當地老百姓也被閻錫山迷惑,比較支援他。在傅作義起義之前,山西的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被徐帥率領華北第1兵團打了下來,閻錫山手上僅剩太原一座古城,形勢非常不樂觀。在這種背景下,我軍強攻太原雖勝算不小,但勢必付出重大傷亡。

得知北平25萬國軍起義,閻錫山為何要罵傅作義“沒有人格”?

閻錫山之是以要怒罵傅作義,指責他沒有人格,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華北地區包含了山西省,北平和山西離得很近,傅作義的幾十萬軍隊不戰而降,那麼解放軍自然有更多的兵力集中起來攻打太原。原本華北部隊的兵力有限,隻有一個兵團圍困太原,徐帥的第1兵團出身實力較弱的地方部隊。是以閻錫山的軍事壓力不小,卻還能勉強相持一下。其實閻錫山原本具有防守優勢,在晉南、晉中都有重兵,結果因為軍事指揮上的差距,被徐帥帶着原本隻有牽制任務的6萬多官兵,硬生生打掉了晉軍主力,從南到北一路打到了太原,這是閻錫山之前沒有預料到的。

得知北平25萬國軍起義,閻錫山為何要罵傅作義“沒有人格”?

傅作義在北平繳槍,原本用來對付傅作義軍隊的80多萬東北野戰軍以及華北的其他兩個兵團,便可以進行靈活機動了。如此一來,閻錫山的太原城肯定是保不住了,單純從軍事角度來考慮,閻錫山對于傅作義的舉動自然會感到憤怒。除此之外,山西已經大部被解放,太原遭到解放軍圍困,軍需補給很成問題,主要物資依靠空運、空投來解決。北平是距離山西最近的一座大城市,也是它的主要物資中轉點,現在北平被解放了,機場不能使用,閻錫山部隊的補給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即使是單純的圍困不進攻,也可以困死太原守軍,這令閻錫山感到憤怒和絕望。

得知北平25萬國軍起義,閻錫山為何要罵傅作義“沒有人格”?

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閻錫山雖然在國外記者和山西老百姓面前表現得很有“骨氣”,不像傅作義那麼“沒有人格”,但完全是在作秀。他知道北平被解放之後,山西戰局崩潰也隻是時間問題了,是以便私下緊鑼密鼓地籌備逃跑計劃,還在公開場合煞有介事地告知手下将領及太原百姓,自己将要和太原共存亡。閻錫山不忘找來一些美國記者,在他們面前展示了他準備的氰化鉀藥物和一口大棺材,意思是他絕對不會離開太原城,萬不得已就會主動“殉職”。而在一切安排妥當之後,他就乘飛機離開了太原,以應國府要求外出開會為名脫離險境,再也沒有回來。

得知北平25萬國軍起義,閻錫山為何要罵傅作義“沒有人格”?

在太原被我軍解放之前,閻錫山的部隊就在晉中戰役遭到過毀滅性的打擊,損失了10萬主力。晉中戰役當中,他委任的指揮官趙承绶中将被我軍生俘。徐帥、趙承绶和閻錫山本來都是山西老鄉,徐帥和閻錫山的老家更是隻有一河之隔。徐帥對趙承绶非常客氣,他跟趙承绶坐下了探讨了之前的戰事,然後謙虛地詢問:趙将軍覺得我軍的指揮布置方面,還有哪些欠缺和失誤呀?趙承绶聽徐帥這麼講,覺得羞愧難當:敗軍之将,哪還能看得出貴軍有什麼破綻呀?

得知北平25萬國軍起義,閻錫山為何要罵傅作義“沒有人格”?

趙承绶深感解放軍的優待政策,決心棄暗投明,于是便寫信勸老上司閻錫山盡早投降,為軍子弟謀一條生路。結果閻錫山收到信之後,不光不聽勸,反而大罵趙承绶“沒有尊嚴”,和後來評價傅作義時如出一轍。事實上,在我軍總攻太原之前,為了減少雙方官兵及老百姓的傷亡,徐帥曾經打算派和談代表,到太原城内和閻錫山洽談起義事宜,希望能夠在最後時刻争取一下這位老鄉,并承諾給其優厚保障和政治地位。

得知北平25萬國軍起義,閻錫山為何要罵傅作義“沒有人格”?

趙承绶曾主動請纓,要去當這個和平使者,但是徐帥考慮到安全因素,婉拒了趙将軍。我軍派到城裡的,是閻錫山少年時代的老師。結果出人意料,老師沒說幾句話,就被閻錫山憤怒地下令槍決了,而這位老人當時已經80多歲了,閻錫山的做法非常殘忍。徐帥得知後,憤怒地說了三個字:打進去!

得知北平25萬國軍起義,閻錫山為何要罵傅作義“沒有人格”?

相比之下,傅作義起義至少顧及了幾十萬下屬的性命安全,沒有像閻錫山那樣讓晉軍将領王敬國等人死守太原,自己卻提前找機會逃跑。這樣看來,倒是傅作義将軍更加光明磊落、深明大義一些。“史源曆史專欄”由中國近現代史作家營運,專注于黨史、軍史、戰史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曆史全貌,帶來精彩曆史細節。歡迎關注

@史源曆史專欄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