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強渡大渡河,紅軍兩位突擊隊隊長,在建國後都授予什麼軍銜!

強渡大渡河是紅軍長征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戰鬥,當時蔣介石就想憑借大渡河這條天然屏障,在此殲滅紅軍主力,讓他們兵敗大渡河。因為在紅軍之前,太平天國将領石達開曾經想渡過大渡河,結果兵敗此地,跳河自殺。足以可見,想要渡過大渡河不是一件易事。

大渡河位于四川省越西縣(今屬四川省石棉縣),長909公裡,河寬300米,流域面積82,700平方公裡,是長江的二級支流,古稱沫水。大渡河為高山峽谷型河流,地勢險峻,水流洶湧,自古有“大渡天險”之說。大部隊想要通過極其困難,加上當時渡河工具有限。想想可知,想要渡過此河,那得有多困難。

但是1935年的紅軍,卻成功戰勝了這條天險,打破了蔣介石在大渡河殲滅我軍戰略。能夠成功渡過此河,18勇士功不可沒,強渡大渡河突擊隊分成兩批,第一批由隊長熊尚林帶領8人先渡河,第二批由孫繼先帶領8人再渡河。

強渡大渡河,紅軍兩位突擊隊隊長,在建國後都授予什麼軍銜!

十八名勇士冒着川軍的密集槍彈和炮火,在激流中前進。控制了大渡河對岸的渡口,後續部隊及時渡河增援,一舉擊潰川軍1個營,鞏固了渡河點。随後,紅1軍團第1師和幹部團由此渡過了被蔣介石視為不可逾越的天險大渡河,就這樣被紅軍戰士征服了。

紅軍能夠成功渡過大渡河,沖在第一前線的兩位突擊隊隊長功不可沒,那麼,你們知道?熊尚林與孫繼先軍兩位突擊隊隊長,在建國後都授予什麼軍銜嗎?

第一位紅軍突擊隊隊長是“熊尚林”,江西高安人,17歲時就參加了革命,先後經曆五次蘇區反圍剿戰争,之後跟着紅軍主力踏上長征之路。在這艱苦的長征途中,熊尚林先後參與了兩渡烏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著名戰鬥。

1935年5月,當紅軍到達大渡河時,紅一軍團,軍團長林總,把強渡大渡河的重要作戰任務交給了戰鬥力最強的紅一團團長楊得志,楊得志決定分兩批突擊隊向大渡河前進。

強渡大渡河,紅軍兩位突擊隊隊長,在建國後都授予什麼軍銜!

第一突擊隊率領七人,由熊尚林擔任突擊隊隊長,加上隊長一共就八位勇士,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并且順利摸到大渡河對岸,随後大部的一點點跟了上來增援,最終成功占領了渡口,順利度過大渡河。

作為突擊隊隊長,熊尚林自然是功不可沒,紅軍途中的英雄人物。再後來抗戰時期還參加了平型關戰役,但是後來他的戰場上英雄事迹就很少了。包括在解放戰争中,五大野戰軍都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更别說開國将領中了。為何這樣呢?

主要是在1942年,他率部分戰士脫離隊伍,欲獨自革命,後在崇禮縣西溝被其參謀長殺害。很可惜,這樣一位曾經的英雄人物,以這樣的形式結束了自己的人生。

第二位強渡大渡河紅軍突擊隊長是“孫繼先”,可能大家對這位都比較熟悉。

強渡大渡河,紅軍兩位突擊隊隊長,在建國後都授予什麼軍銜!

因為他不僅參加了紅軍土地改革時期的戰鬥,還是紅軍途中的英雄人物,包括抗戰時期以及解放戰争時期,都有孫繼先的功勞。

比如解放戰争時期,他擔任山東野戰軍第四師師長,參加了萊蕪戰役,與兄弟部隊在萊蕪殲滅李先洲兵團。在山東野戰軍與華東野戰軍合在一起後,孫繼先又擔任第八縱隊副司令員。參與了孟良崮戰役,還有之後的淮海戰役中,圍殲黃百韬兵團,杜聿明集團等戰鬥,為解放戰争的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1949年1月,孫任第三野戰軍22軍軍長,同年4月率領海陸兩軍并一舉解放了東南沿海的舟山群島,也為新中國的成立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是以在一九五五年,他被授予開國中将軍銜。

以上兩位,都是紅軍強渡大渡河突擊隊隊長,但是兩人最終結局截然相反,一位被殺,一位成為開國将帥。這就是人生,變化無常,世事難料。

強渡大渡河,紅軍兩位突擊隊隊長,在建國後都授予什麼軍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