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慈善公益廣播
992 久久愛
一千年來的瓷器,為何讓人千金難買?
一千年來的景德鎮,為何來者絡繹不絕?
一千年的文化,我們年輕一輩是不是不應該忘記?
3分鐘短片,帶你看中國瓷器、瓷上中國的前世今生。

王水彬,
60後,
因為在家排行老三,又稱三爺,
浮梁儲田人,出生農家,
景德鎮青白瓷制作技藝傳承人,
景德鎮宋元青白瓷研究所創辦人之一,
制瓷30年。
初見三爺,是在一個秋日的上午,
那天驕陽似火,
我們驅車一個多小時去浮梁,
原本是想去尋訪青白瓷的源頭,
隻拍攝影青瓷工藝,
可走進神瑛坊,看見三爺的那一瞬間,
我們就被他的仙風道骨打動了,決定拍攝這個人物。
一邊喝着三爺泡的茶,
一邊聽他講在這深山裡燒瓷的故事。
說到三爺的瓷技,屬自學成才派,
故事得從頑皮的少年時期說起,
那時他最喜歡的就是捏泥巴玩,
他捏出的小狗小貓小鴨,總是栩栩如生。
少時捏泥巴為日後制瓷生涯埋下了伏筆。
轉眼“頑少”變青年,
去了城裡練攤賣陶瓷,
自然也就客串學習制瓷。
時間長了,
古風古韻的 “古董”瓷也就見得多了,
尤其是熟知的宋代青白瓷。
是以,獨立開窯的願望就越來越迫切……
做有自己思想的玩藝兒——青白瓷!
遑論青白瓷,已斷代近千年,要建窯複燒,可真不是少年時“捏泥巴”那麼簡單。
但三爺說幹就幹,選址置換自留地據說隻用了一個星期!
三爺坦言,當初建複古的“階梯窯”及“洞穴窯”是憑一腔熱情,隻為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柴窯。
如今,這看似老舊的“洞穴窯”及“階梯窯”尚有些許碎片化的唐宋古韻,吸引了不少海内外朋友來此拾憶……!
轉眼間,複古柴窯已建燒20年,三爺制瓷技術已今非昔比。
他複刻的宋代湖田窯梅瓶一直美到你的心裡,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将宋代湖田窯青白瓷的“素肌玉骨”譽之,三爺複活了這隻宋代湖田窯梅瓶,胎體薄、造型挺拔、溫潤如玉。原物曾經在拍賣會上拍出2180萬的新紀錄。
而今,“三爺”這名号,在青白瓷之“江湖”是越來越有名。
三爺告訴我們:我追的是宋代宋人的那種審美和我們制瓷手藝人的堅守,追的是這個魂。窮盡一生愛瓷藝、誓留青白在人間!是我的人生終極追求!
來源:CC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