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慈善公益广播
992 久久爱
一千年来的瓷器,为何让人千金难买?
一千年来的景德镇,为何来者络绎不绝?
一千年的文化,我们年轻一辈是不是不应该忘记?
3分钟短片,带你看中国瓷器、瓷上中国的前世今生。

王水彬,
60后,
因为在家排行老三,又称三爷,
浮梁储田人,出生农家,
景德镇青白瓷制作技艺传承人,
景德镇宋元青白瓷研究所创办人之一,
制瓷30年。
初见三爷,是在一个秋日的上午,
那天骄阳似火,
我们驱车一个多小时去浮梁,
原本是想去寻访青白瓷的源头,
只拍摄影青瓷工艺,
可走进神瑛坊,看见三爷的那一瞬间,
我们就被他的仙风道骨打动了,决定拍摄这个人物。
一边喝着三爷泡的茶,
一边听他讲在这深山里烧瓷的故事。
说到三爷的瓷技,属自学成才派,
故事得从顽皮的少年时期说起,
那时他最喜欢的就是捏泥巴玩,
他捏出的小狗小猫小鸭,总是栩栩如生。
少时捏泥巴为日后制瓷生涯埋下了伏笔。
转眼“顽少”变青年,
去了城里练摊卖陶瓷,
自然也就客串学习制瓷。
时间长了,
古风古韵的 “古董”瓷也就见得多了,
尤其是熟知的宋代青白瓷。
因此,独立开窑的愿望就越来越迫切……
做有自己思想的玩艺儿——青白瓷!
遑论青白瓷,已断代近千年,要建窑复烧,可真不是少年时“捏泥巴”那么简单。
但三爷说干就干,选址置换自留地据说只用了一个星期!
三爷坦言,当初建复古的“阶梯窑”及“洞穴窑”是凭一腔热情,只为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柴窑。
如今,这看似老旧的“洞穴窑”及“阶梯窑”尚有些许碎片化的唐宋古韵,吸引了不少海内外朋友来此拾忆……!
转眼间,复古柴窑已建烧20年,三爷制瓷技术已今非昔比。
他复刻的宋代湖田窑梅瓶一直美到你的心里,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将宋代湖田窑青白瓷的“素肌玉骨”誉之,三爷复活了这只宋代湖田窑梅瓶,胎体薄、造型挺拔、温润如玉。原物曾经在拍卖会上拍出2180万的新纪录。
而今,“三爷”这名号,在青白瓷之“江湖”是越来越有名。
三爷告诉我们:我追的是宋代宋人的那种审美和我们制瓷手艺人的坚守,追的是这个魂。穷尽一生爱瓷艺、誓留青白在人间!是我的人生终极追求!
来源:CC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