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趙構在古代帝王中,算是比較高壽的,活了足足81歲。但比較離奇的是,他在56歲這一年就退休,把皇位傳給後人,而這後人還不是他的嫡子,而是祖上趙匡胤一脈。
按理來說,當皇帝是一輩子的事,退休幾乎是不可能的,趙構怎麼會做出如此舉動呢?畢竟他的皇位是來之不易的,有着金人和徽欽二帝的雙重威脅。
但隻要深入了解南宋初年的政治形勢,就會明白趙構的選擇,簡單的退位背後,是主戰與主和兩種政策走向的角逐,趙構内心也不想那麼早傳位,但他不得不那麼做。

趙構的皇帝之路
趙構是極其幸運的一個人,無出其右,因為金兵滅掉北宋的靖康之變中,他沒有像父親和哥哥一樣,被俘虜到蒼茫凄冷的北地,也沒有像其他皇子一樣被殺,而是在南京應天府被擁立為皇帝。
要知道他可是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還是庶出,其母韋賢妃也不是得寵之人。如果沒有金兵的入侵,趙構撐死也就是個小王爺,怎麼可能繼承大統。
繼承皇位之後,趙構可不是高枕無憂,與之相反,他整天擔驚受怕,一方面,趙構的皇位并不是合乎正統的,免不了有反對派,對其指指點點;另一方面,金兵也不是吃素的,整天追着他跑。+
起初的趙構是意氣風發的,任用主戰派李綱為宰相,想要聚集兵力,揮師北望,收複汴京等中原地帶,但打着打着,趙構的心裡就犯了嘀咕,尋思着這麼做的利弊。
雖然進軍中原,收複失地,可以獲得些好名聲,但也僅限于此,弊端卻是層出不窮,一來金兵不是好惹的,北伐一旦焦灼起來,難保不會禍及自身,被金人從南京追到臨安,乃至海上,就是個教訓。
二來宋高宗趙構沒有心腹軍隊,所依靠的主戰派軍隊,并不都是全對他效忠的,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想要迎回徽欽二帝,照此來說,豈不是為他人作嫁衣。
在這些小心思的作祟下,趙構的執政方向開始發生很大改變,他開始排斥主戰派的人,罷免了李綱,重用主和派的汪伯彥、黃潛善等人,不再企圖光複中原,而是偏安江南一隅。
趙構的煩惱
盡管選擇退居江南一隅,趙構的心裡依然是患得患失、不得安生,他這個皇帝是被衆人用放大鏡來看的,因為宋朝之恥擺在眼前,不圖謀複興,反而倒退,是群眾和軍士不能接受的。
在趙構退居杭州不久,苗傅和劉正彥就以清君側為名,逼迫宋高宗趙構退位,要求趙構退位讓賢,傳位給皇太子,這一舉動把趙構推到風口浪尖上,驚出其一身冷汗。
在各地勤王勢力的風起雲湧下,苗劉之變很快就被平息,宋高宗趙構的皇位得以保全,雖然有驚無險,但是趙構的心裡卻出現陰影,而且這塊陰影越來越大。
趙構的心裡還是想着和金兵一決高下的,但是他沒有祖先太宗那樣的威信和能力,可以招攬衆将,死心塌地效忠于自己,事實上南宋初年很多兵力都是原自地方。
而趙構也沒有時間培育自己的心腹武裝,因為金兵氣勢正盛,欲踏平南宋,一統中華大地,是以他隻能緩圖之,在戰與和之間反複橫跳,徘徊不止。
主戰派得勢之後,趙構任用嶽飛、韓世忠等知名将領,嶽飛可是金兵的苦主,金将兀術征伐南宋過程中,所向披靡無人可擋,但偏偏遇上嶽飛就不靈了,頻頻被打得落荒而逃。
在嶽飛的帶領下,宋金戰事發生逆轉,之前被金人奪去的建康、襄陽、鄭州和洛陽等地相繼被收複,兵鋒所指所向披靡,金人甚至發出“撼江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口号。
既然明的玩不過嶽飛,金人就開始玩陰的,具體說來,他們要使用攻心政策,從宋高宗趙構那裡殺掉嶽飛,當然金軍這麼做是有資本的,因為徽欽二宗在他們手裡。
趙構的軟肋,也就是繼位的合法性,是牢牢被捏在金人手中的,一旦他不聽話,金人就會放回徽欽二帝,這是他不想看到的。
另一方面,嶽飛進軍朱仙鎮的同時,想要實作的軍事目标是收複中原,迎回徽欽二帝,這不得不讓趙構心裡起疑心,嶽飛對他是不是忠心,更何況嶽飛手裡的兵力遠勝之前的苗劉。
“兼之嶽飛深得民心,假如他調轉兵鋒,反攻南宋,我将死無葬身之地。”趙構心裡這麼想着,外加主和派大臣秦桧勸說,遂動了殺心,十二道金牌召回嶽飛,并在風波亭将其殺害。
傳位的背後
從殺害嶽飛的那一刻,宋高宗趙構就已經失去軍心和民心,雖然他找秦桧為自己背鍋,依然難改誅殺功臣的罪過。
而且他還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宋金和議裡滿是屈辱的文字,南宋每年向金國繳納金銀财帛不說,還需向金稱臣,這對于南宋軍民是不可忍受的。
最終趙構在56歲那年,宣布傳位,可謂明智之舉,他要是繼續在皇位上呆下去的話,兵變和民變都有可能發生,到時候丢的可不是皇位,而是身家性命。
這就是趙構的精明之處,他所有的決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他所標明的這位繼承人也是大有來頭,其人不是趙構的親兒子,而是養子,趙匡胤七世孫,史稱宋孝宗。
宋孝宗是趙家正統血脈,趙構之是以這麼做,就是想要重振南宋自和談以來萎靡的氣勢,因為國之氣勢不強,那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另外趙構也是在為自己的行為忏悔,畢竟嶽飛是他所殺,寒了廣大将士的心。而宋孝宗和主戰派人士走得非常近,他繼位後,可以糾錯之前的行為,重新打起抗金大旗。
宋孝宗确實也是這麼做的,他統治之下,平反嶽飛案,重新任用主戰派大臣,對金取得諸多勝利,除此之外,還重視吏治,關心生産,後世稱為“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
最有利的一面是趙構保全了自己,之後得以頤養天年,活了足足81歲,帝王術莫過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