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對楊玉環有多寵愛,可以從一水果上看出,那就是荔枝。
《唐國史補》載:“楊貴妃生于蜀,好食荔枝。”
《新唐書·楊貴妃傳》有:“妃嗜荔支,必欲生緻之。”
可楊玉環這時候在長安,長安是沒有荔枝的,隻能從老家川東發貨,
川東就川東吧,李隆基大手一揮,楊玉環就開始了吃荔枝之旅。
然而一次意外讓楊玉環發現嶺南的荔枝更好,她更喜歡嶺南的荔枝。

這時候就有一個問題了,那就是從嶺南到長安真的很遠,換算到現在,路程在2100多公裡以上,坐飛機要2小時,坐火車要30小時。
那麼在古代呢?事實上就算用驿卒快馬傳遞每天也隻能跑200公裡,是以需要大約10天半的時間。
10天半,就是蘋果它也得爛上個把,不要說颠簸中一不小心可能就破裂的荔枝,等到的時候,估計已經發毛。
可是楊玉環就想吃!李隆基于是大手一揮,嶺南荔枝就成了貢品。
可唐朝是怎麼做到讓楊玉環吃上新鮮荔枝的?
《唐國史補》載:“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
《新唐書·楊貴妃傳》有:“乃置騎傳送,走數千裡,味未變已至京師。”
這些史料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飛馳以進”“置騎傳送”,不間斷換人換馬來達到荔枝還未腐壞就達到京城的目的。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辦法,那就是連着樹一起挖走,高力士就是嶺南人,為了博取寵信,在荔枝上下了不少苦功夫。
像廣州增城挂綠就是耐儲存的荔枝植株,這樣帶過去,直接再摘下來就可以了,路上慢一點,爛一點也無妨。
不過事實不隻有這麼輕描淡寫,往往是“奔騰阻險,死者繼路”。
還有蘇轼寫《荔枝歎》:十裡一置飛塵灰,五裡一堠兵火催......宮中美人一破顔,驚塵濺血流千載。
雖然也沒有蘇轼“驚塵濺血”這麼誇張,但可以知道的是,楊玉環吃荔枝确實是受到了文人的譴責。
文人普遍認為這種行為勞民傷财,傷筋動骨,顯得非常奢靡,顯得非常腐敗,不适合。
然而李隆基的态度是?
《廣東新語》載:“貴妃吃各地荔枝,自酸而食到甜,自青黃而食到紅。”讓她一年吃到頭。
尤其根據現代科學研究表明,荔枝是有一種擁有美容功效的水果。
當然最早是李時珍《本草綱目》有:“荔枝,釋名離枝、丹荔;主治止渴、益人顔色。”“益人顔色”就是說可以讓人白裡透紅。
中國醫學科學院經過分析後,發現荔枝中有4種微量元素,即維生素A、維生素C、蛋白質、鈣。
且每100克中它們的含量可以達到:2微克、41毫克、0.9克、2毫克。
它們可以作用于保持皮膚的彈性、淡化皮膚的斑點、防止皮膚老化。
是以楊玉環——“溫泉水滑洗凝脂”“一枝紅豔露凝香”“芙蓉如面柳如眉”“雪膚花貌參差是”“梨花一枝春帶雨”。
而李隆基自然對她是——“長得君王帶笑看”“從此君王不早朝”“春從春遊夜專夜”“姊妹弟兄皆列士”。
也就是說楊玉環吃荔枝不是簡單地吃荔枝,裡面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她想要用保養容貌來防止帝王變心,她也清楚知道自己的資本是什麼。
而李隆基越讓楊玉環吃荔枝,楊玉環越美,楊玉環越美,他自然也就越疼寵,一不小心楊玉環吃了16年荔枝,他寵也就寵了她16年。
當然這種基于美貌的寵愛不牢固。
早先李隆基就是将她從自己兒子手中奪過來的,名不正言不順,委屈了楊玉環整整8年才給她名分。
且李隆基本又在世俗意義上站不住腳,以至于他的寵愛反而變成了楊玉環的罪愆,令她一直飽受非議。
公元755年作為一個皇帝的他,竟然昏聩無用到,被他人挾持逼死了自己的寵妃楊玉環,甚至連屍體都沒有能留下來。
從此嶺南的荔枝,失去了一個最愛它的人,蕩漾的華清池,再也沒有潺潺的水聲和笑語。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