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說抗美援朝是一項偉大且了不起的奇迹,之是以說是奇迹就是因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在裝備和武器全面落後的情況下,靠着人力扭轉了戰場的局勢。
在北韓戰場上志願軍以血肉之軀對抗敵人的鋼鐵洪流,依然能夠将敵人趕到三八線以南,這樣的壯舉值得所有人歌頌。

但是敵人的坦克加步兵的戰術,給我軍帶來了非常大的困擾,當時的志願軍并沒有太多擊毀坦克的辦法,隻能通過火箭筒爆破或者靠人力扛着炸藥包接近坦克引爆,給予這個鐵家夥緻命打擊。
而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抗美援朝上的一個榮獲特等功的英雄班班長雷寶森,他在戰場率領一個班九名戰士,炸毀了敵人11輛坦克,完成了抗美援朝作戰曆史上的一個壯舉,但最後卻因為被敵人重重包圍跳崖自殺了。
戰後部隊去山崖下尋找但卻未能找到雷寶森的屍體,這個特等功獲得者就這樣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了。直到抗美援朝勝利之後,上層上司一直想要找到這位立下赫赫戰功的英雄,于是在《人民日報》和全國各省的報紙上刊登尋人啟事,最後在河南一個縣級招待所裡找到了這個英雄班長。
誰也沒有想到這位在戰場上立下不世之功的雷寶森,竟然在招待所裡幹清潔工。這位特等英雄班長到底經曆了什麼為何會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呢?回國之後他又為何在招待所幹清潔工呢?這位英雄班長最後又如何了呢?今天小編就通過這篇文章給大家詳細地講述這位英雄班長的故事。
三大戰役改變北韓戰場局勢,第四次戰役戰場形勢分外膠着
衆所周知中國建國之初的那場抗美援朝總共分為三個大階段,第一階段中國人民志願軍通過五次戰役,将美軍趕到了三八線以南。第二階段就是中美軍隊以三八線為界線,展開了無數的攻防戰。到了第三個階段就是雙方回到談判桌上邊打邊談的階段。
要說抗美援朝最為重要的自然就是第一階段,因為第一階段從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北韓開始,經曆了五大戰役将美軍驅逐到三八線以南。第一階段是志願軍傷亡最大也是戰場形勢最為慘烈的階段,這五次戰役當中前三次戰役算是志願軍以有心戰無心,打了美軍一個措手不及。
第四次戰役才是志願軍和美帝國聯軍真正的正面對抗,五大戰役當中以第四次戰役最為膠着,但最終還是以志願軍獲勝而結束。正是因為有了第四次戰役的勝利,是以才導緻了當時志願軍高層對于戰場上形勢誤判,導緻了第五次戰役志願軍損失巨大,最終也沒能完成既定戰略目标,從某些意義上講第五次戰役志願軍是失敗的。
抗美援朝三次戰役結束之後,美軍已經被志願軍驅趕到了三八線以南,但也正因為這三次戰役,讓美帝國聯軍摸清了志願軍的戰鬥力,了解到了志願軍的弱點。當時駐紮在三八線的志願軍因為戰線拖得過長,導緻支援不及時後續大部分離先遣部隊過遠,給美帝國聯軍創造了良好的反擊機會。
李奇微抓住了志願軍的弱點下達作戰方針,在三八線建立防線,然後又利用空投部隊高機動的作戰特性,從東西兩線在戰場上進行推進,意圖将志願軍趕到三八線以北重新占領漢城。西線漢城一帶美軍集結了16個師3個特戰旅共23萬人,一上來就把西線作為主要的突破口。
此時的志願軍雖然看破了美軍的戰術意圖,但是前三次戰役打得太過順風順水,美軍撤退得也太過迅速,導緻三八線前沿追擊部隊已經到達三八線,但後方的補給還需要從國内通過鴨綠江運輸過來,這就導緻了志願軍補給線過長,而且部隊過于疲勞。
是以在美軍發起反攻攻勢之後,志願軍的防線便岌岌可危。後續部隊還要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戰場,志願軍必須在防守線上堅守到預備部隊的到來。志願軍指揮部根據戰場形勢作出戰場調整,西線部隊就地挖掘防禦工事,堅決将來犯之地阻擊在防線以外。
東線則是選擇戰略性後撤誘敵深入,然後中線再派出部隊穿插敵軍縱深讓他們在西線戰場上不敢肆無忌憚地進攻,進而拖延甚至瓦解美帝國聯軍的攻勢。作戰計劃非常的理想但執行起來卻意外不斷,東線誘敵深入但卻未能在戰場上成功地殲滅東線深入之敵,導緻了東線戰場形勢突變。
而西線戰場在不斷地防禦當中也損失慘重,如果按照既定戰術作戰,将會給志願軍一線部隊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于是在戰場進入第二階段之後,志願軍指揮部及時調整戰略,在三八線附近建立起了兩道防線,以運動防禦的姿态阻擊美軍的進攻,這樣做不但可以瓦解美軍的主力攻勢,還能以最小的傷亡換取最大的殲敵。
1951年2月19日美帝國聯軍對漢江發起攻勢,志願軍守軍在漢江防線給予來犯敵人狠狠一擊。志願軍南漢江守軍在堅守近一個月完成殲敵任務之後選擇戰略性後退,大部隊後撤到三八線以北進行休整,第二道防線準備迎敵。
第四次戰役最為慘烈的一戰七峰山阻擊戰,就發生在第二道防線迎敵之時。
七峰山阻擊戰,第四次戰役最為慘烈的戰鬥
志願軍制定的運動防禦戰,第一條戰線達到任務後後撤,把抵擋敵軍進攻的任務交給第二道防線。本來敵軍在進攻受挫的情況下,進行調整然後進攻第二道防線,這樣第二道防線就可以從容迎敵,然後最大範圍殲滅敵軍之後從容後撤,這時後退的第一道防線再次建立出新的防線。
這樣一條防線人員交替後退不但可以防止敵人追擊,還能給予敵人巨大的傷亡。可美軍将領李奇微似乎看出了志願軍的意圖,在拿下三八線以南的漢城地區之後,根本沒有進行休整,部隊快速地向北推進。
而且美帝國聯軍還利用空投部隊機動強的優勢,向前線空投兵力和武器,這樣就打亂了志願軍的布置,是以就有了那場慘烈的七峰山保衛戰。
負責守衛七峰山的是第26軍78師234團3營,最開始26軍接到的任務是在七峰山防守十五到二十天,這座山峰是志願軍防線上的重要戰略高地,也是美帝國聯軍通往北方前線的必經之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七峰山阻擊戰中美雙方就陣地先後展開了11次争奪,先後出動坦克4o多輛,以一個團的兵力在火炮飛機的轟炸下,向七峰山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
234團3營以一個營的兵力阻擊了對方一個團的進攻,而且還殲敵1000餘人,在陣地上防守了三十八天,最後一個營的兵力戰鬥至隻剩下加營長在内的16人,全營傷亡在95%以上依然堅守陣地。
一個班炸毀美軍11輛坦克
七峰山山腳下有一條道路依山而建,本來這個山坡并沒有多麼陡峭,可修路的時候為了更好地開辟出道路,是以在山的最底坡處沿路開出了一條高3米長約200米的斷崖,正是因為有了這條斷崖的存在,才讓七峰山成為易守難攻之處。
所有進攻七峰山的機動火力都要經過這條斷崖,通過這條道路轉到側面然後再對七峰山發起攻擊。是以隻要守住這條道路,将敵人的機動火力阻擊在這條道路上,七峰山的防守就固若金湯。而雷寶森和他們班裡的九個戰士負責的就是在這條公路旁打阻擊,他們早早地來到了公路旁邊挖好了戰壕。美帝國軍隊進攻還未開始,飛機和火炮就開始對七峰山進行轟炸。
在轟炸過後美軍步兵在沒有機動部隊掩護的情況下,就從東面山體對七峰山發起沖鋒,眼看着戰鬥已經打響,可雷寶森等人卻在公路上守着個寂寞,所有的戰士都渴望加入戰場奮勇殺敵。
美軍并沒有讓雷寶森和他的戰友們等太久,下午2點左右公路上傳來了發動機的轟鳴聲,地面也因為坦克的行走開始震動。遠處的公路上塵土飛揚,美軍坦克部隊正在緩緩地向着雷寶森的陣地駛來。
藏在戰壕裡的戰士們臉上都露出了喜悅之色,有戰士看着遠處的坦克一輛輛地數了起來一二三四……,美軍此次進攻總共出動了12輛坦克和1輛吉普車,坦克後面還有步兵無數。雷寶森和班裡的九名戰士死死地隐蔽在戰壕當中,就怕敵人發現他們的埋伏。
他們之是以選擇在這個地方伏擊是有理由的,這段斷崖處道路狹窄,一邊是3米高的斷崖另一邊是深不可測的峽谷,隻要把首尾兩輛坦克擊毀剩下的坦克就會被堵死在這段狹窄的道路當中,成為他們的活靶子。
美軍坦克似乎意識到了這段道路的兇險,在進入狹窄路段的時候還特地利用坦克的瞭望塔對周圍進行觀測,幸虧雷寶森等人隐蔽得好才沒有被美軍發現。
當美軍坦克緩緩進入狹窄道路之後,雷寶森緊張地雙手緊緊地握着拳頭,等最後一輛坦克也進入狹窄道路之後,雷寶森大吼一聲開火,攜帶火箭彈的戰士便彈出戰壕瞄準射擊,火箭彈拖着長長的尾焰擊中了第一輛坦克,發出了巨大的爆炸,緊接着坦克便失去動力停了下來。
之後11輛坦克沒有絲毫準備一個緊挨着一個地撞了上去,所有的坦克在這時擠在了一起。走在最後的坦克意識到了不妙,立刻挂倒擋沒被倒車。作戰經驗豐富的雷寶森怎會給他這個機會,在火箭彈命中第一輛坦克之後,他便下令戰士們主動出擊。此時已經有戰士迂回到最後一輛坦克身後,利用反坦克手雷将最後一輛坦克炸毀。
就這樣12輛坦克成為了堵在馬路上的活靶子,雷寶森協同班裡的9名戰士對美聯軍步兵進行火力壓制,然後通過反坦克雷和火箭彈将馬路上剩餘的坦克一一擊毀,這一戰他們總共炸毀了美軍11輛坦克和一輛吉普車,如果不是反坦克手雷不夠用最後一輛也不會給美軍剩下。
這次雷寶森以一個班的兵力炸毀了美軍11輛坦克,創造了步兵對抗坦克的奇迹。這樣優秀的戰績上報之後立刻得到了上級上司的重視和嘉獎。上級特批雷寶森的班級為反坦克英雄班,雷寶森也榮獲一等戰鬥英雄的稱号。
重傷未死被送回國,英雄享受到了該有的榮譽
雷寶森和他們班的戰士卻沒有等來這光榮的嘉獎,在他們打出那場大勝之後的第二天,美軍便氣急敗壞地調遣主力部隊展開了總攻,美軍集結了3萬兵力從三個方向展開了進攻,在兵力懸殊又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雷寶森和他們班的全體戰士在彈盡糧絕之後選擇了與敵人同歸于盡。
雷寶森在掩護傷員轉移之後也跳崖自殺了,整個反坦克英雄連基本全部戰死。這次戰鬥勝利之後,部隊回到戰場清理遺體,但不管是在陣地上還是懸崖下面都沒有找到雷寶森的屍體,可身受重傷的雷寶森從那麼高的懸崖跳下來,基本上沒有生還的可能了。
可誰也沒有想到跳下山崖的雷寶森重傷之下真的沒死,他被兩個北韓老鄉救下送往了後方的戰地醫院,身負11處重傷的雷寶森很快便被送回了國内治療。肺部的彈片因為技術原因取不出來,這也導緻了雷寶森身體已經無法再成為一名光榮的士兵,傷好之後就複原回家了。
抗美援朝士兵尤其是身體有造成暗疾的老兵複員,地方政府或多或少地會給予一些幫助的,而雷寶森便在地方政府的安排之下,進入家鄉政府招待所成為了一名打雜的員工。在招待所工作期間雷寶森從未提起自己在戰場上的事,是以大家也根本不知道他能獲得一級戰鬥英雄。
直到抗美援朝全面結束之後,26軍政治部委員李耀文将軍在為他記功時,發現當時在戰場上根本沒有找到雷寶森的屍體。于是就有了開頭的這一幕,李耀文在《人民日報》以及多家地方報紙上刊登尋人啟事,最終在河南找到了這位一級戰鬥英雄。
雷寶森享受到了自己該有的戰鬥英雄待遇,之後在國慶八周年之時還收到了彭德懷老總的邀請,去往天安門城樓觀看國慶典禮。之後還以戰鬥英雄的身份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待,毛主席還稱他為“志願軍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