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瞬間:鬼子從汜水北岸沖上來,鮑養玉端起刺刀迎敵

抗戰瞬間:鬼子從汜水北岸沖上來,鮑養玉端起刺刀迎敵

1942年5月的一天下午,鮑養玉與3營到汜水北岸偵察時,突遭日軍攻擊,敵人用小炮轟炸重機槍掃射,到傍晚全營戰死100多人,鬼子沖上來,鮑養玉端起刺刀迎敵。

鮑養玉是洛陽偃師縣首陽山鎮人。全面抗戰爆發後,國立中字西遷,他乘火車經渭南、西安到寶雞,在漢中遇上國民黨軍招兵,就報名進入漢中補充兵訓練總處教導總隊,後編入黃埔七分校特種兵訓練班,重點學習敵後工作技能,如射擊、爆破、拳擊、劈刺、目測距離、觀察天氣、醫療救護等,無論是捷克式、B國造

即比利時造,槍身上印有“B”字、各種轉盤槍,蒙上眼要能拆卸再裝上。夜裡瞄準打火香頭,手槍練心思槍即不瞄準,憑感覺,手臂手腕一條線,扭頭甩手就要打中。練劈刺用木槍,槍頭裝上橡皮,頭戴面罩,身上穿“卡”,可以直接往身上捅、紮、滑、撥、鈉(“打")。

抗戰瞬間:鬼子從汜水北岸沖上來,鮑養玉端起刺刀迎敵

1940年,經過3年學習,鮑養玉畢業配置設定到一戰區第4集團軍,成為戰幹團中尉連長,負責在荥陽汜水河口盤查登記往來人員,抓獲日僞特務數十人。此次他與38軍3營在汜水北岸遇險,他見部隊犧牲100多人,心想不能這樣固守等死,就組織營部的營長、副營長、副官、炊事員等17人,利用夜晚突圍。鬼子沖上來,營長帶隊正面防守,由副營長帶兩挺轉盤機槍率近百人向敵人左側沖擊,鮑養玉則帶十幾個戰士悄悄向敵右後側包抄過去。

鮑養玉和戰士們悄悄爬到敵右側,大一齊齊投擲手榴彈,他挺刺刀沖在最前面,瞬間挑死兩個鬼子兵,又和戰友們一起刺死砍死七八個鬼子,有兩個日本兵被活捉,他們突圍時把這兩個鬼子用鐵絲綁住,輾轉交到38軍軍部。此仗後上級發給鮑養玉銀質勳章,上面印有“英雄銀獎”字樣。

抗戰瞬間:鬼子從汜水北岸沖上來,鮑養玉端起刺刀迎敵

1942年6月,鮑養玉被任命為道清交通隊隊長,職級為少校營長。道清鐵路為從道口到清化鎮,經過焦作、武陟等很多地方。道清交通隊的任務:一是負責戰幹團與太行山區四個軍的聯絡,二是搞敵後破壞,三是收容北平等難區的知識青年通過道清鐵路再過黃河。交通隊共有不到40個隊員,都是軍官,由鮑養玉負總責。交通線上,日本兵和“皇協軍”交替布崗設卡,要害地段有日軍的炮樓,炮樓外挖有4米寬、4米深的牆溝,四周布有地雷。

1942年11月,鮑養玉奉命前往黃河北岸,渡過黃河來到溫縣境内,遇到日軍重兵把守的一處封鎖線,封鎖線上有3個炮樓,炮樓之間距離大約50米。他們沒有别的路,隻能闖炮樓。當日24時許,為防止被探照燈發現,鮑養玉和其他兩名隊員脫光衣服,将身體塗黑,把炸藥綁在腰上,匍匐着接近炮樓,他們在地上爬了400多米,剪斷鐵絲網後,爬進5米深的壕溝,搭人梯摸到了炮樓下。幾聲巨響後,三個炮樓同時倒塌。

抗戰瞬間:鬼子從汜水北岸沖上來,鮑養玉端起刺刀迎敵

鮑養玉做通了“皇協軍”頭子李段章的工作,建立了朋友關系。李段章表示關鍵時期當好内應,幫助打好交通線,他提供了僞軍領章、少校副官證件等。每次炸僞軍的炮樓時,鮑養玉就提前暗地通知他們,隻炸炮樓不傷人,幾個月炸掉5個炮樓。有一次兩個湖南籍的隊員踩上地雷,人被炸沒,鮑養玉心裡難受,但工作必須堅持。日本人最後這段段地方的炮樓都撤銷了。鮑養玉又帶隊把壕溝炸平數段,在敵封鎖線上開了3裡寬的口子,打通了交通線,路軍軍和國民黨軍都輸送大量的物資,接送了數不清的青年學生。

鮑養玉和交通隊在焦作、新鄉、沁陽、武陟分别設有工作點,重點在車站掌握敵運輸軍火和糧饷情況,能劫的就劫,不能劫的就炸。有一次敵人從新鄉往沁陽運送大米、彈藥供給中條山的部隊。鮑養玉通過沁陽的内線弄清了具體物資、發車時間等情況,帶隊在沁陽車站外1公裡處安置炸藥,用普通引信點燃引爆,炸毀了鬼子軍列。

1943年夏,鮑養玉得知日軍3輛汽車、37個鬼子要從懷慶府往北前往濟源,就和第4集團軍打遊擊的何隊長取得聯系,伏擊這股敵人。他們埋好炸彈,等最後一輛車進入伏擊點後,引爆炸彈,堵住了敵人退路,37個鬼子全被炸死和打死,他們繳獲了敵人物資。

抗戰瞬間:鬼子從汜水北岸沖上來,鮑養玉端起刺刀迎敵

1944年5月,洛陽失守後,鮑養玉奉命留守洛陽,在西大街開了一家金店做掩護,和西安方面保持聯絡。洛陽各縣都留有地下工作隊員,八路軍的電台設在金店後面李家房裡。

抗戰勝利後,鮑養玉轉往湯陰縣孫殿英部隊軍事學校任助教,1947年向劉鄧大軍投誠,在林縣軍官收容所參加學習,随後返鄉務農。

新中國成立後,鮑養玉因特殊技能,成為偃師警察局助理員,協助公安機關偵破多起敵特大案要案。鮑養玉說:"如果時光倒流,我照樣會選擇上戰場殺敵,即便戰死沙場也心甘情願!”鮑養玉老人高齡100歲,在偃師平靜地生活着。

抗戰瞬間:鬼子從汜水北岸沖上來,鮑養玉端起刺刀迎敵

河南在八年抗戰中既目前線,又當後方,既承受了抗戰需要的人力物力,又遭受了罕見的花園口決堤及水旱蝗災,在如此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用尚未淪陷的有限土地和人民,為抗戰提供了全國第二多的兵員和大量糧食稅收,其貢獻和所付出的代價都是驚人的。感謝河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