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战瞬间:鬼子从汜水北岸冲上来,鲍养玉端起刺刀迎敌

抗战瞬间:鬼子从汜水北岸冲上来,鲍养玉端起刺刀迎敌

1942年5月的一天下午,鲍养玉与3营到汜水北岸侦察时,突遭日军攻击,敌人用小炮轰炸重机枪扫射,到傍晚全营战死100多人,鬼子冲上来,鲍养玉端起刺刀迎敌。

鲍养玉是洛阳偃师县首阳山镇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立中字西迁,他乘火车经渭南、西安到宝鸡,在汉中遇上国民党军招兵,就报名进入汉中补充兵训练总处教导总队,后编入黄埔七分校特种兵训练班,重点学习敌后工作技能,如射击、爆破、拳击、劈刺、目测距离、观察天气、医疗救护等,无论是捷克式、B国造

即比利时造,枪身上印有“B”字、各种转盘枪,蒙上眼要能拆卸再装上。夜里瞄准打火香头,手枪练心思枪即不瞄准,凭感觉,手臂手腕一条线,扭头甩手就要打中。练劈刺用木枪,枪头装上橡皮,头戴面罩,身上穿“卡”,可以直接往身上捅、扎、滑、拨、钠(“打")。

抗战瞬间:鬼子从汜水北岸冲上来,鲍养玉端起刺刀迎敌

1940年,经过3年学习,鲍养玉毕业分配到一战区第4集团军,成为战干团中尉连长,负责在荥阳汜水河口盘查登记往来人员,抓获日伪特务数十人。此次他与38军3营在汜水北岸遇险,他见部队牺牲100多人,心想不能这样固守等死,就组织营部的营长、副营长、副官、炊事员等17人,利用夜晚突围。鬼子冲上来,营长带队正面防守,由副营长带两挺转盘机枪率近百人向敌人左侧冲击,鲍养玉则带十几个战士悄悄向敌右后侧包抄过去。

鲍养玉和战士们悄悄爬到敌右侧,大一齐齐投掷手榴弹,他挺刺刀冲在最前面,瞬间挑死两个鬼子兵,又和战友们一起刺死砍死七八个鬼子,有两个日本兵被活捉,他们突围时把这两个鬼子用铁丝绑住,辗转交到38军军部。此仗后上级发给鲍养玉银质勋章,上面印有“英雄银奖”字样。

抗战瞬间:鬼子从汜水北岸冲上来,鲍养玉端起刺刀迎敌

1942年6月,鲍养玉被任命为道清交通队队长,职级为少校营长。道清铁路为从道口到清化镇,经过焦作、武陟等很多地方。道清交通队的任务:一是负责战干团与太行山区四个军的联络,二是搞敌后破坏,三是收容北平等难区的知识青年通过道清铁路再过黄河。交通队共有不到40个队员,都是军官,由鲍养玉负总责。交通线上,日本兵和“皇协军”交替布岗设卡,要害地段有日军的炮楼,炮楼外挖有4米宽、4米深的墙沟,四周布有地雷。

1942年11月,鲍养玉奉命前往黄河北岸,渡过黄河来到温县境内,遇到日军重兵把守的一处封锁线,封锁线上有3个炮楼,炮楼之间距离大约50米。他们没有别的路,只能闯炮楼。当日24时许,为防止被探照灯发现,鲍养玉和其他两名队员脱光衣服,将身体涂黑,把炸药绑在腰上,匍匐着接近炮楼,他们在地上爬了400多米,剪断铁丝网后,爬进5米深的壕沟,搭人梯摸到了炮楼下。几声巨响后,三个炮楼同时倒塌。

抗战瞬间:鬼子从汜水北岸冲上来,鲍养玉端起刺刀迎敌

鲍养玉做通了“皇协军”头子李段章的工作,建立了朋友关系。李段章表示关键时期当好内应,帮助打好交通线,他提供了伪军领章、少校副官证件等。每次炸伪军的炮楼时,鲍养玉就提前暗地通知他们,只炸炮楼不伤人,几个月炸掉5个炮楼。有一次两个湖南籍的队员踩上地雷,人被炸没,鲍养玉心里难受,但工作必须坚持。日本人最后这段段地方的炮楼都撤销了。鲍养玉又带队把壕沟炸平数段,在敌封锁线上开了3里宽的口子,打通了交通线,路军军和国民党军都输送大量的物资,接送了数不清的青年学生。

鲍养玉和交通队在焦作、新乡、沁阳、武陟分别设有工作点,重点在车站掌握敌运输军火和粮饷情况,能劫的就劫,不能劫的就炸。有一次敌人从新乡往沁阳运送大米、弹药供给中条山的部队。鲍养玉通过沁阳的内线弄清了具体物资、发车时间等情况,带队在沁阳车站外1公里处安置炸药,用普通引信点燃引爆,炸毁了鬼子军列。

1943年夏,鲍养玉得知日军3辆汽车、37个鬼子要从怀庆府往北前往济源,就和第4集团军打游击的何队长取得联系,伏击这股敌人。他们埋好炸弹,等最后一辆车进入伏击点后,引爆炸弹,堵住了敌人退路,37个鬼子全被炸死和打死,他们缴获了敌人物资。

抗战瞬间:鬼子从汜水北岸冲上来,鲍养玉端起刺刀迎敌

1944年5月,洛阳失守后,鲍养玉奉命留守洛阳,在西大街开了一家金店做掩护,和西安方面保持联络。洛阳各县都留有地下工作队员,八路军的电台设在金店后面李家房里。

抗战胜利后,鲍养玉转往汤阴县孙殿英部队军事学校任助教,1947年向刘邓大军投诚,在林县军官收容所参加学习,随后返乡务农。

新中国成立后,鲍养玉因特殊技能,成为偃师公安局助理员,协助公安机关侦破多起敌特大案要案。鲍养玉说:"如果时光倒流,我照样会选择上战场杀敌,即便战死沙场也心甘情愿!”鲍养玉老人高龄100岁,在偃师平静地生活着。

抗战瞬间:鬼子从汜水北岸冲上来,鲍养玉端起刺刀迎敌

河南在八年抗战中既当前线,又当后方,既承受了抗战需要的人力物力,又遭受了罕见的花园口决堤及水旱蝗灾,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用尚未沦陷的有限土地和人民,为抗战提供了全国第二多的兵员和大量粮食税收,其贡献和所付出的代价都是惊人的。感谢河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