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是國軍抗日名将,曾一戰擊退20萬日寇,晚年卻淪為乞丐

曆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在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中,有三名赫赫有名的山東籍将領,由于他們都姓李,人稱“山東三李”。即李延年、李仙洲和李玉堂。

此人是國軍抗日名将,曾一戰擊退20萬日寇,晚年卻淪為乞丐

李延年,字吉甫,1904年3月11日生于山東廣饒縣大王鎮王西村一個富裕耕讀家庭。父親李之權,熟谙五經四書,在本村任教多年,又望子成龍心切,很重家教;母親李氏,為人賢德,生有3子:長子壽年,次子延年,三子益年。李延年早年在私塾讀書,後考入濟南省立商業專門學校後入黃埔軍校一期。黃埔軍校畢業後曆任排長、連長、營長等職。

抗日戰争爆發。 8月13日,日本侵略軍悍然向上海大舉進攻。李延年奉命率部參加了淞滬抗戰,并升任二軍軍長兼九師師長,另轄七十六、一0三兩師。李部官兵前赴後繼,浴血奮戰,堅持3個多月,予敵以重創。

此人是國軍抗日名将,曾一戰擊退20萬日寇,晚年卻淪為乞丐

1938年5月,李延年部奉命日夜兼程,趕赴徐州第五戰區,增援台兒莊會戰,會戰終于連克強敵,全殲日軍兩個王牌師團,名震中外。李升任第十一軍團長兼第二軍軍長。

1939年初,李延年的二軍奉命移防四川秀山,剿滅酉。秀、黔、彭4縣小股土匪。9月即奉調廣西南甯,與第五軍合編為三十四集團軍,徐庭瑤任總司令,李延年任副總司令兼二軍軍長,參加昆侖關抗戰,并打前鋒。戰鬥異常激烈,相持月餘,斃敵3000餘人。

1940年初,李延年二軍奉調第五戰區,在鄂西襄樊、宜昌一線,與日軍展開江防守備戰和陸地攻堅戰。戰鬥持續四五個月之久,雙方互有進退,襄樊、宜昌雖得而複失,但該地日軍從此再未能前進一步。

此人是國軍抗日名将,曾一戰擊退20萬日寇,晚年卻淪為乞丐

1944年5月,日軍集結10萬精兵,配以10萬僞軍,由洛陽西犯,妄圖攻取潼關後,再經西安、寶雞直趨四川。蔣介石集結共30餘萬人,開赴豫西前線,并命李延年為抗日前敵總指揮,指揮上述大軍堅守潼關。

李接此委令後,當即用電話向蔣請示道:“胡宗南的部隊,有些驕兵悍将,倘有不服從指令的,軍長以上者,請示委座辦理,師長以下者,我就地懲處。這樣我就敢立軍令狀,如果潼關失守,我自刎人頭!”蔣答複說:“師長級的将領,有不聽指揮打了敗仗者,你可便宜行事。”

戰役開始。在第一道防線的胡部官兵,多年養尊處優,缺乏實戰經驗,經不住日軍來勢兇猛的攻擊,很快潰敗下來。特别是幾個師、團長不戰而退,棄陣而逃,緻使全線動搖。在如此危機情況下,李延年一面派其特務團堵截潰退官兵,一面下令将部隊撤至第二道防線。随之,召開檢讨大會,把擅退的師長傅維藩和棄陣而逃的兩個團長槍決,把作戰不力的師長戴慕真判處無期徒刑。這一果斷措施,震驚了全部官兵,全軍肅然。随即定出反攻計劃,嚴明軍紀。李延年親自指揮,向日軍發起反攻,僅4天時間,即收複失去的陣地。從此,日軍龜縮在洛陽附近,再未敢西犯。戰後,蔣介石賜李延年抗日一等勳章。

此人是國軍抗日名将,曾一戰擊退20萬日寇,晚年卻淪為乞丐

解放戰争中,李延年調任徐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九綏靖區司令官。他參加了淮海戰役,所率兵團遭到解放軍重創。後來,李延年參加防守長江防線,依然被解放軍突破摧毀。

1949年跟随蔣介石來到中國台灣後,等待李延年卻是牢獄之災。他被以擅自撤退罪遭到扣押。當時,陳誠力主處以死刑,蔣介石以無令撤退問罪,判處其有期徒刑10年。

此人是國軍抗日名将,曾一戰擊退20萬日寇,晚年卻淪為乞丐

在蔣鼎文、劉峙等國民黨元老及山東老鄉劉安琪等為李延年作保下,李延年服刑1年就出獄了。出獄後,李延年幽居台北郊區,靠老部下的接濟為生,幾乎淪為乞丐。他三餐不飽,不得不用鹽水蘸饅頭充饑。郁郁成疾,窮途潦倒下的李延年于1974年11月17日病逝于中國台灣省台北市,終年70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