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任伯年作品南昌展出,看“天才縱橫”對海派的影響

澎湃新聞獲悉,作為江西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的跨年大展,“天才縱橫——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任伯年作品專題展(南昌站)”将于12月30日在八大山人紀念館開幕。展覽将通過50件任伯年及相關藝術家作品,展示任伯年處在中國繪畫這一重要融合轉變時期的藝術發展曆程,同時也展現了八大山人對海派繪畫藝術的深刻影響。

任伯年作品南昌展出,看“天才縱橫”對海派的影響

任伯年(1840年-1895年)

展覽将展出作品共計50件(29套),其中任伯年作品16套,相關12位藝術家作品13套。此次展覽将用“藝法古今”“韻勝恒蹊”和“潤澤百年”三個篇章,展示任伯年處在中國繪畫這一重要融合轉變時期的藝術發展曆程,同時也展現了八大山人對海派繪畫藝術的深刻影響。

任伯年作品南昌展出,看“天才縱橫”對海派的影響

任伯年《富貴平安圖》軸 1874年 紙本設色 縱93.2厘米 橫39厘米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任伯年作品南昌展出,看“天才縱橫”對海派的影響

任伯年《花鳥四條屏》之四 鹭鸶水草1881 年 紙本設色 縱180 厘米 橫46.5 厘米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任頤(1840-1895),初名潤,字伯年,小名任和尚,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清末著名畫家。是“海上畫派”中的佼佼者,與任熊、任薰并稱“海上三任”。任伯年在國内享譽高贊,是近現代中國畫史上的藝術大師之一,其繪畫技法全面,涵蓋人物、花鳥,山水等。在研習傳統的基礎上,融入西方繪畫中的素描、水彩技法,堪稱百年難遇的全才畫家。

任伯年作品南昌展出,看“天才縱橫”對海派的影響

任伯年《畫稿》冊頁二 共八開(展出二開) 清 紙本水墨 各縱22厘米 橫21厘米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任伯年作品南昌展出,看“天才縱橫”對海派的影響

任伯年《畫稿》冊頁一 共八開(展出二開) 清 紙本水墨 各縱22厘米 橫21厘米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任伯年是推動中國畫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的曆史地位。對傳統藝術,任伯年深受前賢滋養,八大山人也是對任伯年筆墨造詣頗有影響的明清畫家之一,他從八大山人處領會到了“懸腕中鋒”的繪畫技巧。

任伯年作品南昌展出,看“天才縱橫”對海派的影響

任伯年《賣肉圖》軸 1881年 紙本設色 縱135厘米 橫33.3厘米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任伯年作品南昌展出,看“天才縱橫”對海派的影響

任伯年《米癫拜石》纨扇 1893年 絹本設色 直徑21厘米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此次任伯年專題展來到南昌,走進八大山人紀念館,也是兩位藝術大師作品穿越200多年的直接對話。對現代畫壇,任伯年秉承辯證創新的精神,在研習傳統的基礎上,融入西方繪畫中的素描、水彩技法,再加之新的藝術觀念和藝術趣味,用長舍短地尋求有新意的藝術語言。他不斷在繪畫中進行多種筆法、構圖、用色、結構上的創新試驗,這些有益的成果不僅影響了當時的畫壇風氣,也對20世紀以來的中國畫變革産生了一定影響。

任伯年作品南昌展出,看“天才縱橫”對海派的影響

朱耷 雙鵲大石圖軸 清 紙本 縱159cm橫49cm八大山人紀念館藏

任伯年作品南昌展出,看“天才縱橫”對海派的影響

朱耷 焦石芙蓉圖軸 清 紙本 水墨 縱178cm橫45cm 八大山人紀念館藏

近現代畫家如吳昌碩、王一亭以及倪田、王夢白、陳半丁等人,皆在學藝階段或受教于任氏,或臨習任氏作品揣摩筆墨技法。

任伯年作品南昌展出,看“天才縱橫”對海派的影響

任伯年《米癫拜石圖》軸 1892年 紙本設色 縱167.5厘米 橫45厘米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任伯年作品南昌展出,看“天才縱橫”對海派的影響

任伯年《牧童攻讀圖》軸 1892年 紙本設色 縱150厘米 橫57厘米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衆多後世畫家在任伯年的藝術中受益頗多。他的藝術成就,對開辟中國畫的新路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亦對20世紀以來的中國畫變革産生了深遠影響。然而,回溯對任伯年的學術研究與畫史定位,其間也充滿着各種不同聲音。在其生前,吳昌碩譽其為一代“畫聖”;虛谷評其“筆無常法,别出新機,君藝稱極也”。在其逝後不久,其子任堇記曰:“今日論者,佥謂曾波臣後第一手”;徐悲鴻更是為其撰寫評傳,“定之為仇十洲以後中國畫家第一人”,更引達仰論評說:“任伯年真是一位大師”。但在文人畫話語權力的慣性影響下,也一直存在着“任伯年作畫不能脫俗”“格調不高”“缺少書卷氣”“文化修養不夠”等看法。

任伯年作品南昌展出,看“天才縱橫”對海派的影響

任伯年《無量壽佛》鏡心 清 紙本設色 縱24厘米 橫22厘米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任伯年作品南昌展出,看“天才縱橫”對海派的影響

任伯年《以誠小像》軸 1877年 紙本設色 縱102厘米 橫45厘米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任伯年作品南昌展出,看“天才縱橫”對海派的影響

任伯年《鐘馗圖》軸 1874年 紙本設色 縱135厘米 橫64厘米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立足于當下時代,如何更為客觀地從曆史語境和現實啟示來重新評價任伯年,顯得如此的迫切和急需。陳半丁曾這樣比較任伯年與吳昌碩,“他長于巧,吳長于拙;吳的拙處勝于他,他的巧處勝于吳。吳的學曆勝他,他的畫才勝吳。……但是,他講究結構,用色舒服,用筆巧妙,這是同時代畫家所趕不上的。”在比較中客觀地分析優劣特點和各擅所長,而并非簡單、武斷地整體否定,此為可取之法。另再如不少研究者指出,任伯年的主要藝術特點正在于“雅俗共賞”,而他的“俗”是平易近人的通俗,而非低級趣味,“是把自己的藝術供廣大讀者欣賞,為廣大群衆所了解”,這恰恰是其不同于其他畫家的個人獨創性和獨特性,是其繪畫藝術與衆不同、大放異彩的根本原因。

任伯年作品南昌展出,看“天才縱橫”對海派的影響

任伯年《人物花鳥》畫扇冊之二 共十五開 1871年 紙本設色 縱29厘米 橫58厘米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任伯年作品南昌展出,看“天才縱橫”對海派的影響

任伯年《紫藤八哥》軸 1886年 紙本設色 縱144.5厘米 橫78.5厘米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任伯年的藝術成就,對開辟中國畫的新道路具有正面的意義。特舉辦此次展覽,任伯年這種以辯證的态度看待傳統,以積極的思想創新藝術,正是當下中國畫壇所需要的。通過此次學術展覽的舉辦,能夠使畫壇進一步思考傳統與創新、傳承與發展的關系,能夠使觀衆進一步了解在中國近代處在變革中的藝術家的作品,體會中國水墨、設色繪畫之美,學習在時代中的中國繪畫的發展變化,以期更好地發揮八大山人紀念館的文化功能,服務人民群衆。

任伯年作品南昌展出,看“天才縱橫”對海派的影響

任熊《狗》軸 1854年 紙本水墨 縱64厘米 橫32厘米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任伯年作品南昌展出,看“天才縱橫”對海派的影響

徐悲鴻《三雞圖》軸 1937年 紙本設色 縱84厘米 橫50.5厘米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任伯年作品南昌展出,看“天才縱橫”對海派的影響

陳淳《白芙蓉》軸 明 紙本水墨 縱50.7厘米 橫27.3厘米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任伯年作品南昌展出,看“天才縱橫”對海派的影響

費丹旭 《紅妝素裹圖》軸 1841年 絹本設色 縱123厘米 橫33厘米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任伯年作品南昌展出,看“天才縱橫”對海派的影響

華嵒《牧牛圖》軸 清 紙本設色 縱125.5厘米 橫45厘米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本次展覽展期為3個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