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災民買不起米,範仲淹卻宣布:繼續漲價,災民:範大人做得好!

1050年,江浙一帶發生了罕見的大饑荒,民不聊生,餓殍滿地,然而面對這樣的慘況,江浙一帶的商人們不但不幫助百姓,反而把米價提升到了一鬥一百二十文錢的天價,無數百姓就那麼活活餓死了。

災民買不起米,範仲淹卻宣布:繼續漲價,災民:範大人做得好!

就在此時,曾說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卻宣布——米價由120文提升到150文,等等?這是什麼操作?120文都買不起了,還提升到150文?于是乎,彈劾範仲淹的折子一本接着一本,大臣們紛紛辱罵範仲淹謀求私利,不顧百姓死活。

面對責備聲,範仲淹不為所動,繼續要求提價,半個月後,災民們皆大呼:“範大人做得好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災民買不起米,範仲淹卻宣布:繼續漲價,災民:範大人做得好!

範仲淹,989年出生于徐州一官宦人家,範家的來頭可不小,先祖範履冰乃唐高宗時期著名的宰相,素以忠谏敢言,不畏權勢得名,時稱“良相”,高祖、曾祖、祖父、父親均有官職,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似乎注定了範仲淹會有不平凡的一生。

然而2歲那年,父親範墉卻因病逝世,整個範家陷入了貧困之中,母親謝氏為了養活範仲淹,隻能改嫁給北宋官吏朱文翰,直到範仲淹22歲那年,才知道自己的身世,範仲淹一時之間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毅然離開了家,将所有精力放在學習上,4年後,範仲淹高中進士,成為廣德軍司理參軍,雖然這隻是一個“九品芝麻官”,但範仲淹卻依然一絲不苟,事事親力親為,後來還全面負責重修捍海堰的工作,得到了宋仁宗的賞識,從此平步青雲,官運亨通。

災民買不起米,範仲淹卻宣布:繼續漲價,災民:範大人做得好!

由于範仲淹在“基層”待了10多年,是以對民生疾苦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是以當他得到入京為官的機會後,常常直言不諱、針砭時弊,甚至主張削減郡縣,精簡官吏,毫無疑問,範仲淹得罪了許多人,但幸好他的一片忠心得到了宋仁宗的賞識,對他“照顧”有加。

公元1043年,範仲淹出任參知政事,并發起了著名的“慶曆新政”,試圖通過一系列改革來整饬仁宗時期混亂不堪的官僚隊伍,這一次,那些官員們坐不住了,紛紛開始诽謗範仲淹,逼得範仲淹主動請求出任鄧州,離開朝堂,随着他的離開,慶曆新政以失敗告終。

災民買不起米,範仲淹卻宣布:繼續漲價,災民:範大人做得好!

然而即使是被人潑了無數髒水,且疾病纏身,範仲淹仍然沒有放棄當一個好官,他來到鄧州以後,重修覽秀亭、構築春風閣、營造百花洲,并且設立了花洲書院,忙完了公事,範仲淹就會跑去書院講學,學子們非常開心,百姓也安居樂業,也正是在這裡,範仲淹寫下了傳世名作《嶽陽樓記》,這3年,是他最開心的時光。

1049年,皇帝将範仲淹調任到杭州,其實他根本不想走,但聽聞江浙一帶發生了饑荒,範仲淹拖着病軀,還是來到了杭州,不久之後,便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這樣一位好官,為何會做出“提升米價”的事情呢?

災民買不起米,範仲淹卻宣布:繼續漲價,災民:範大人做得好!

話說當年範仲淹宣布全面提升米價以後,全國各地的大米商人聞風而動,紛紛運着糧食跑來杭州,杭州的大米越來越多,趨于飽和,範仲淹見時機成熟,立馬宣布“開倉放糧”,百姓們歡呼雀躍,紛紛跑去領取救濟糧,商人們的高價米無人過問。

由于杭州現有糧食實在太多,商人們隻能主動搞“低價促銷”,米價一路狂降,饑荒迅速得到了解決,百姓皆高呼:“範大人真是好官啊!”

災民買不起米,範仲淹卻宣布:繼續漲價,災民:範大人做得好!

然而解決完這次危機後,操勞過度的範仲淹身體便迅速垮了下去,1年多後,範仲淹便病逝了,時年64歲,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各地百姓皆涕淚橫流,送走了這位一生為民服務的好官。

參考資料:《宋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