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樣是劉氏子孫,劉表的兒子和劉備的兒子太窩囊,劉璋的兒子輕松完勝

曆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三國時期,表現活躍的劉姓人物莫過于劉備,劉表,劉璋三人了,劉備胸懷大志,劉表守城之主,劉璋昏庸暗弱,很顯然,劉備完勝其他兩位漢室宗親。有趣的是,他們仨人各自的兒子,劉璋的兒子可以說是完勝劉備和劉表的兒子。為什麼這麼說呢?同樣是敵寇入侵,劉璋的兒子劉循堅守城池長達一年之久,劉備的兒子劉禅繳械投降,把國家拱手相讓,劉表的兒子劉琮主動請降,放棄荊州。

同樣是劉氏子孫,劉表的兒子和劉備的兒子太窩囊,劉璋的兒子輕松完勝

劉璋生有兩子,長子劉循,頗有能耐。當時劉備從葭萌關出發殺向成都,路徑重要據點雒城,鎮守此城的正是劉璋的兒子劉循,《三國志·劉備傳》記載:先主進軍圍雒,時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意思就是說劉備攻打雒城,打了一年才拿下來,龐統還在此戰中喪生了。

要知道當時劉備一路打下來都是順順利利的,劉璋的臣下投降的投降,被殺的被殺。可偏偏在雒城這個要塞上耗費了那麼長的時間,對劉備集團是很不利的。劉備集團東有孫吳,北有曹魏,都虎視眈眈,務必要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内拿下益州,争取時間上的優勢。可以說,這一年的流走,基本注定了劉備将不可能統一天下。

這麼說并不誇張,劉備剛拿下益州不久,孫權就來攻打荊州,于是劉備大軍又向東去,曹操來打漢中,劉備和孫權暫時平分荊州,劉備大軍又向西北開去,劉備軍隊在這幾年感覺一直在路上,沒停下來過,不可謂不忙碌啊!

言歸正傳,劉循抵禦劉備的軍隊長達一年之久,是防守上的奇迹了,劉循的膽識和果敢是值得肯定的。

同樣是劉氏子孫,劉表的兒子和劉備的兒子太窩囊,劉璋的兒子輕松完勝

再來說劉璋的二兒子劉闡(chǎn)。劉璋投降後,劉闡跟随劉璋流放到了荊州,孫權侵吞荊州後重用了他。據《吳書》記載:闡一名緯,為人恭恪,輕财愛義,有仁讓之風,後疾終於家。簡單來說,劉闡為人不錯,有名士風範。

公元225年,蜀漢的南中地區豪強雍闿反叛,和孫權暗通,孫權當然響應他,名義上任命劉闡為益州刺史。諸葛亮平定南中後,劉闡在東吳官居禦史中丞,職位挺高的。

同樣是劉氏子孫,劉表的兒子和劉備的兒子太窩囊,劉璋的兒子輕松完勝

那劉表的兒子如何呢?劉表有三子,長子劉琦,次子劉琮,三子劉修。

劉琦此人生性慈善,沒有什麼大作為。被弟弟劉琮集團的人排擠到了江夏,早早地就病逝了,他的軍隊自然而然被劉備收編了。劉琮就更别說了,在蒯越、韓嵩等人的勸說下,劉琮獻荊州給了曹操,後在魏國任谏議大夫。劉修也在魏國做官。

連曹操都曾經感歎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同樣是劉氏子孫,劉表的兒子和劉備的兒子太窩囊,劉璋的兒子輕松完勝

再說劉備,劉備的寶貝兒子劉禅,想必大夥都很熟悉,和劉琮相似,鄧艾大軍殺到,在谯周的勸說下,舉國投降。劉禅的性質比劉琮更嚴重,他背負着是一個國家,而劉琮不過是一個州地。之後劉琮在魏國還做官了呢,而劉禅在吃喝玩樂。

當然,劉備還有兩個兒子,分别是劉永、劉理,公元230年,劉永被封為甘陵王,劉理被封為安平王。劉理早逝,劉永之後在魏國做官。

同樣是劉氏子孫,劉表的兒子和劉備的兒子太窩囊,劉璋的兒子輕松完勝

相比較而言,劉璋的兒子們比劉表和劉備的兒子們厲害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