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奉,江西甯都田頭鄉琵琶嶺腦村人,小時候家裡十分貧窮,14歲那年就去尋找紅軍隊伍并參軍,因為人很機智,又靈活,參加紅軍的第二年開始,從1930年至1937年,七年多年時間,一直擔任紅軍高層上司人的勤務兵參加過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五次反 “圍剿”鬥争和二萬五千裡長征。

1934年初,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強大兵力的“圍剿”,紅軍在戰鬥中處于被動,損失慘重,中央革命根據地日益縮小,特别“廣昌保衛戰”失利,廣昌、建甯失守後,中央蘇區的形勢日趨惡化。此時,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所轄一軍團為左翼,三軍團為右翼,五軍團為後衛,中間是龐大的軍委縱隊8.6萬餘人,在上級的指導下,被迫實行戰略轉移,也就開始了著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征。
陳昌奉跟随中央紅軍首長,告别蘇區人民,走上長征之路,一路上,曆經千辛萬苦和艱難險阻,1935年6月初,長征的紅一方面軍及中央縱隊,在成功奪取泸定橋勝利,沿大渡河順河而下,兵分兩路,從化林坪出發,翻越飛躍嶺,一路上雖然山路難行,但速度還是相對較快,隊伍進入荥經縣境後,前往雅安天全、蘆山,地勢稍微平坦,道路也好走起來,但敵機又不斷在上空騷擾。
這一天,紅軍隊伍正在急行軍,陳昌奉和首長們一起,登上一座山峰的時候,突然,從空中傳來馬達聲,三架敵機轟隆隆出現在首長先進的隊伍上空,帶隊的上司大聲高呼“卧倒”。話音未落,隻見一顆巨大的炸彈呼嘯而下。
此時,山坡上掀起了一陣巨大的煙柱,随着一聲聲巨響,伴随着大地的顫抖,炸彈在首長的身邊爆炸了。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警衛班長胡長保騰空躍起,将首長撲倒在地安然脫險,但胡長保則身中數塊彈片,倒在血泊之中,再也站不起來了……
站在一旁的警衛員陳昌奉從地上爬起來,看到首長滿身是土、正蹲在胡昌保身邊呼喊着:“小胡,小胡,胡昌保同志……”陳昌奉忙跑過去,隻見胡長保臉色蒼白,兩眼垂閉,雙手緊捂住鮮血流淌的腹部。
這時,胡長保慢慢地睜開眼睛,看着陳昌奉說“請轉告我的父母,他們住在江西吉水。”說着,慢慢地閉上了雙眼,壯烈犧牲。
陳昌奉含着眼淚,安葬了胡長保這位同鄉、上司加戰友,一路上久久不能忘懷,一直記着胡長保臨終的囑托:幫我看一下我的父母!
建國後,陳昌奉授予上校軍銜,後晉升為大校,先後擔任山東省警察局教導團副團長、山東省公安總隊總隊長、濰坊軍分區副司令員,後調任江西省軍區司令員,江西省委書記等職務。
因為自己的工作地,陳昌奉先後三次來到胡長保當年提到的老家吉水,翻閱了所有的資料,走了吉水很多有胡姓的村落,都沒有找到胡昌保的父母、親屬,對胡長保的情形進行仔細調查了解,走訪很多老人,尋找相關線索,并叮囑當地幹部群衆一起尋找。甚至連知情人也沒有找到。
後來,陳昌奉為了紀念這位戰友,特意重走了長征路,來到胡長保犧牲的地方,站在胡昌保倒下的山坡上,回憶四十多年前的那段難忘的往事,凝視着這片烈士倒下的地方,和當地幹部群衆一起,收集了胡長保犧牲地的一些文物,在他的幫助下,當地還建設了一座胡長保紀念館。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胡長保為了革命勝利,犧牲在長征路上,他的戰友陳昌奉雖然多方尋找沒有辦法找到他的親人,也不知老家在什麼地方,成了無名英雄,但他的光輝形象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晚年的時候,陳昌奉特意來到北京天安門廣場,并鄭重地穿上軍裝,深深地敬了一個軍禮,默默地告訴他的戰友胡長保,革命勝利了,烈士安息吧。
1986年,陳昌奉去世時,依然還向家人說起犧牲在長征路上的這位同鄉、戰友和上司胡長保,值得欣慰的是,雖然沒有尋找到你的親屬,但全國人民都是你的親屬,胡長保烈士紀念館裡每一年清明節期間,都有許多親人來這裡為你掃墓,緬懷你的功,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