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瑕疵品造車,讓消費者決定買不買?這實在荒謬|51QC觀察家

自豐田宣布用瑕疵零部件造車後,網絡上有着不少的聲音。

“不敢相信,一向追求完美的豐田會作出這樣的決定”;

“用瑕疵零部件造車,無疑會對品質大打折扣”;

“缺芯讓豐田太難了,這可能是個暫時的過渡方案”;

“使用瑕疵零部件可能由來已久了,隻不過這次選擇了公開而已”。

确實,在豐田選擇公開使用瑕疵零部件造車的那一刻起,衆多消費者心目中至高無上的豐田形象開始了動搖。那麼豐田的這一舉動會不會成為車企們效仿的開始?用“瑕疵零部件”造的車,消費者該不該買?

瑕疵品造車,讓消費者決定買不買?這實在荒謬|51QC觀察家

01.

瑕疵品造車,把決定權交給消費者?

車質網一組真實的調研資料回報,48.2%的人極力反對使用瑕疵零部件造車,認為這是對産品品質的藐視。30.1%的人認為需要在瑕疵零部件産品中明示,由消費者決定是否購買;13.3%的人認為瑕疵零部件車流入市場,會存在品質安全隐患風險。僅為8.4%的人認為不反對瑕疵零部件造車,但車價理應下調。

瑕疵品造車,讓消費者決定買不買?這實在荒謬|51QC觀察家

過去被當作報廢處理的瑕疵零部件,如今重新啟用了,說明了什麼?疫情缺芯給豐田帶來的打擊太大了才出此的下下策。

豐田12月20日透露,将于2022年1月暫停日本國内5座工廠7條生産線的運作。半導體等零部件采購陷入停滞,比最近的計劃将減産約2萬輛。

從豐田公布的11月産銷資料來看,11月份全球産量為965455輛,同比增長2.8%,四個月來首次實作正增長。其中豐田的産量為821329輛,同比下降0.8%,連續第四個月下降。可以說“跌跌不休”了。

瑕疵品造車,讓消費者決定買不買?這實在荒謬|51QC觀察家

缺芯帶來的壓力倒逼豐田使出瑕疵零部件造車的招兒,這無可厚非。但目前整個行業都在對抗缺芯,等待車市回暖的盛況。作為在汽車行業深居已久的老大哥,豐田的這一做法,無疑也會倒逼消費者為其買單。

02.

流入市場,将繼續挑動消費者的敏感神經

一則車質網投訴資料顯示,2021年前11月品質問題投訴高達7.2萬,同比去年上漲4.4%。而且就單純品質問題投訴,近五年都呈現出增長的态勢。

踏實的産品才能讓消費者放心。對于購車,消費者的目的都是很明确的,需要用到才會買。而對于用車,涉及到機械、技術方面的問題,多半消費者都是一知半解的,更别說車子出了問題能進行很好的解決。在售後服務這塊,消費者是弱勢的。想必這也是連年來投訴遞增的原因之一。

瑕疵品造車,讓消費者決定買不買?這實在荒謬|51QC觀察家

而恰恰因為很多消費者存在着汽車知識盲區,才被車企加以利用。豐田在宣稱瑕疵零部件造車的時候曾表示過,對于那些容易看到的零部件,包括汽車外觀都非常小心,但是其他東西,除非大家非常認真去觀察,否則很難察覺到。

也就是說,瑕疵零部件造車并不能排除車子日後使用出現的品質隐患等問題。如果這些部件用到發動機、變速箱、制動系統、電控等等這些核心硬體上,引發嚴重的安全事故,又有誰能來負責呢?為其買單的也不過是消費者罷了,而且還是冒着存在危害生命的風險。

另一方面,對于消除品質投訴的問題并無幫助,反而會導緻惡性循環的局面。使用瑕疵零部件是目前降本保供的好辦法,車企日後的維修成本費用肯定也會不少。

03.

豐田率先試瓜,後續效仿不會少?

缺芯大環境下,車企也使出渾身解數應對。比如蔚來延遲交車,小鵬、理想先減配後補裝等等。豐田的做法雖優化了成本,改善了收益,但在市場上并不能起到一個好的表率作用。因為這可能會成為整個汽車行業新的“潛規則”,令其他企業效仿。

瑕疵品造車,讓消費者決定買不買?這實在荒謬|51QC觀察家

安全底線必須遵守。使用瑕疵零部件造車有可能在往後的日子裡引發品牌信任危機。而且針對瑕疵零部件造出來的車長久耐用性如何,質保情況如何,保值率如何都需要車企在市場面前一一解答。

目前緊張的供需關系令車企陷入造車焦慮,對車企來說,以次充好并不是長久之計,對消費者來說,品質有所打折的産品更應謹慎對待。是以,對于瑕疵零部件造的車要不要買呢,你的心中有答案了嗎?

真誠對待消費者,才是品牌的生命力所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