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敵人包圍還能打遊擊開辟出根據地?我軍這位虎将打仗如此巧妙

原創不易,請随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一恒獨步,無授權禁轉!

大将許光達自192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職業革命家後,始終以忘我的精神狀态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同時,為了更好、更出色的完成黨交給他的任務曾經數度改名。

第一次讓許光達有了改名的意願發生在1928年10月7日這一天,當天,在湖南長沙從事地下工作的許光達中共黨員的身份不幸暴露。窮兇極惡的長沙警備隊奉湖南清鄉督辦署會辦何鍵的指令,四處緝拿許光達。先行一步得到消息的許光達,抓住那時沒有完善的戶口登記制度的可乘之機,利用各種關系獲得了身份證明,及時把自己的原名許德華改名許泛舟,才巧妙的擺脫了敵人的盤查、追捕。

被敵人包圍還能打遊擊開辟出根據地?我軍這位虎将打仗如此巧妙

[許光達大将]

許光達第一次把自己的原名許德華改名許泛舟,絕不是對革命悲觀失望,而是更好地利用改名這一方式更加便利地開展工作。

首次改名後的許光達從湖南長沙遠赴河北清河縣,去投奔時任該縣縣長的嶽父那裡暫時躲避一段日子,隻是為了等敵人抓捕他的風聲過後再做打算。上世紀20年代末的中國交通設施不用說是非常落後的,絕沒有現在的快捷友善。從湖南長沙一個南方省城去遠在黃河以北的荒涼的縣城,旅途的辛勞當然不用說,還不包括旅途之中因治安混亂,土匪猖獗,人身安全不時處于危險狀态等等人為因素。但是,這一切對于去意已決的許光達來說,這些都早已不再考慮之列,他知道自己去那裡不單純的隻是為了逃避追捕而遠走他鄉,是為了更好地積蓄革命力量,播下革命火種這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才毅然決然的乘輪船、坐火車、以及步行,曆經許多天的辛苦奔波終于到了目的地。

許光達到了清河縣這方地界,一方面借助于嶽父的推薦,當然更多的是他個人的能力。許光達就讀于黃埔軍校5期生,按現在來說許光達大将的文憑等同于211或者985那樣的一個檔次,甚至比上面所列的這些大學還要響亮,他可是黃埔軍校畢業的高材生,當時的黃埔軍校對于整個中國來說,就是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從那個軍校出來的學生,都是北伐軍的骨幹,就是天之驕子。

憑借這塊耀眼的金字招牌,讓許光達當清河縣的警察局長不用說真的是大材小用了。

當然,警察局内部的人根本不知道許光達的真實身份,隻知道他們的這個局長雖然畢業于黃埔軍校,老丈人又是縣太爺,卻是那麼的平易近人,沒有一點官架子,有事沒事的時候還喜歡和部下講解為何中國會被洋人欺負,為何地主老财不勞而獲卻腦滿腸肥等等道理,讓屬下們聽得很過瘾,也漸漸懂得了要打破這種不合理的制度,隻有拿起槍杆子推翻這一吃人的制度,建立起另一個全新的社會。許局長的話點燃了部下們心裡要打破這個不平等社會,建立一個新秩序的希望,在許光達的耐心細緻的說服教育中,竟把警察局的警衛隊全部策反為中共上司下的遊擊隊,在國民黨基層政權裡悄然埋下了革命的火種。

被敵人包圍還能打遊擊開辟出根據地?我軍這位虎将打仗如此巧妙

[賀龍在洪湖蘇區給紅軍戰士講話]

不僅如此,許光達作為警察局長,職責所在,還經常到各個監獄了解監獄内部關押犯人的具體情況,一旦了解到被捕的人犯中有傾向于進步的人士和中共黨員,及時利用局長的職權和編織起各種借口,把他們立即釋放,讓出獄的同志能夠繼續為革命工作。

當然,許光達當上了清河縣警察局長這一清閑,又能說是肥差的工作,對于這些個人化的世俗的功名利祿,是無法讓許光達心裡湧起波瀾的,他要的是天下人都過上富庶的日子,才是共産黨人的宗旨。每天吃吃喝喝,是無法熄滅許光達心裡時時燃起的要回到黨組織的渴望的。

由于當時的資訊閉塞,更多地是國民黨獨裁政府控制能力不強,地方軍閥各行其是,客觀上也使對許光達的抓捕行動,變得可有可無。許光達耳聞目睹抓捕共産黨人的風聲漸漸平息,這讓他萌生去找黨組織的願望越發強烈起來。終于,許光達任憑屬下怎樣的執意挽留,仍然義無反顧的踏上尋找黨組織的征程。

那時,中共黨組織包括中共中央機關,在20年代和30年代的工作重心幾乎是在南方,許光達急切歸隊的願望也隻有在南方才能得到實作。

[黃埔軍校學習期間的許光達大将]

南下成為許光達不二的選擇,他又重新跨黃河,過長江,锲而不舍的尋找,終于在1929年的5月,許光達在安徽蕪湖找到了中共黨組織,重新回到了他渴望的生活。

在蕪湖許光達隻待了兩個月,就接到通知要他去上海參加中央軍委舉辦的軍事訓練班學習。為了行程安全,不在發生可能的意外,許光達又把許泛舟改名為許洛華,隻身趕赴上海。曆時兩個月的軍事訓練班結業後,許光達接受了中共中央派給他的一項艱巨而又光榮的任務,去湖北洪湖蘇區作為黨中央代表,從事軍事鬥争和擴大根據地建設。許光達還是從安全考慮,又把許洛華改為許光達,意思是黨的前途光明一定能夠到達。自此這個名字一直伴随許光達大将的一生。雖然,許光達幾經改名,但是唯一不改的是對黨和革命事業的忠誠。

許光達要去的洪湖蘇區建立于1927年9月、11月,位于洪湖區域的沔陽、監利等縣的農民在黨的上司下發動的旨在推翻國民黨殘酷統治的武裝暴動,在這些武裝暴動的基礎上,于洪湖建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五軍,并相繼建立了幾支農民武裝和幾個小塊的遊擊區。

紅色根據地自建立的那天起,無疑就成為敵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加之紅軍幹部自身缺乏軍事素養,在敵人的頻繁圍剿中逐漸陷于困境,正是處于這樣萬分緊急的情況之下,中央才決定委派許光達等懂得軍事鬥争的同志去洪湖蘇區,積極參與紅軍的組織建設,特别是發揮其軍事鬥争的才能。

1929年9月許光達到達洪湖蘇區,不久,就被任命為紅六軍參謀長。許光達作為這支紅軍部隊的智囊,親眼目睹部隊的整體素質不高,缺乏應有的訓練等不足。他為了這支部隊很快完成向革命軍人的轉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親自編制訓練教材,開辦培養基層紅軍軍官的紅軍軍校,逐漸使紅軍隊伍走向正規化。此外,他積極帶領和指揮部隊參加戰鬥,娴熟自如的運用各種戰術戰法打擊來犯之敵,相繼取得洪湖區域諸多戰鬥的勝利。

被敵人包圍還能打遊擊開辟出根據地?我軍這位虎将打仗如此巧妙

[抗戰時期的許光達大将]

這裡尤其要說到1930年7月,許光達奉命率第22團掩護紅軍第2軍團主力撤退的一場阻擊戰,第22團進入陣地後和前來進攻的數倍敵人打了一天,一直未能讓敵人前進半步。

可是,在激烈的交戰中,許光達率領的第22團也與轉移出去的上級失去了聯系。面對這一處境,許光達沉着冷靜的要求指戰員們始終堅定革命的信心,上級上司肯定會用各種方式來和我們進行聯系的。同時,他更明白我們決不能被敵人困守在這裡,必須打出去,隻有跳出敵人的包圍圈才能重新煥發出紅軍的戰鬥力。為此,許光達一方面積極部署和敵人的戰鬥,一方面派出偵查人員偵查能有效突圍的路徑。當派出去的偵查員告訴他可以從一處懸崖部位突圍的消息後,許光達非常高興,又親自去進行實地檢視,積極準備攀登懸崖所需要的繩索、砍刀等工具。他還為了更便于部隊做到突圍的突然性和隐蔽性,許光達把突圍的時間定在夜裡,讓敵人不能輕易察覺紅軍的動向。

當夜色來臨,許光達帶領第22團的戰士們攀登懸崖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後。敵人一大早就向第22團陣地開火,胡亂打了一陣見對面陣地毫無動靜,便壯起膽子來到紅軍陣地時,早已空無一人,消滅這股紅軍的狂妄計劃徹底泡了湯。

突出重圍後的許光達沒有倉促的去尋找紅軍主力,不讓敵人知道紅軍主力的去向,而是采取相反的辦法,在深山老林和敵人兜圈子打遊擊,就這樣堅持戰鬥了兩個多月,不僅保住了紅軍的有生力量,還因地制宜開辟了一塊根據地,消息傳至第二軍團司令賀龍那裡,賀老總不僅誇獎許光達帶兵有方,多謀善斷,還能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建立了根據地,真是非常的難能可貴。可以說許光達自進入洪湖蘇區後,為建立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更為日後建立紅二方面培養了很多軍事素養較高的幹部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被敵人包圍還能打遊擊開辟出根據地?我軍這位虎将打仗如此巧妙

最讓人感動的,也是許光達始終未變的是對愛情的忠貞不渝,1922年,14歲的許光達與隻有9歲的鄒靖華,由父輩做主定了娃娃親,毋庸置疑,這是屬于典型的封建包辦婚姻。倆人雖然在1928年9月28日成婚。誰知,許光達與鄒靖華新婚才過了10天,就因為長沙警備隊發現許光達是“共匪”緝拿許光達。在這樣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許光達隻有選擇離開新婚的妻子,逃出長沙。這一别就是10年,在這10年裡,許光達已經成長為我軍的進階幹部,身邊自然不缺少既有才華,又長得很漂亮的青年女性,自然也有傾慕許光達才華的紅軍和八路軍女戰士,可許光達始終不為所動,一直未娶。直到國共兩黨因抗日大局再次合作,生活在國統區的許光達的妻子鄒靖華才知道許光達在延安的消息,便立即趕到延安,夫婦自此團聚後,二人相伴終身,真的讓後人敬佩不已。

參考資料:許光達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