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被敌人包围还能打游击开辟出根据地?我军这位虎将打仗如此巧妙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一恒独步,无授权禁转!

大将许光达自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职业革命家后,始终以忘我的精神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同时,为了更好、更出色的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曾经数度改名。

第一次让许光达有了改名的意愿发生在1928年10月7日这一天,当天,在湖南长沙从事地下工作的许光达中共党员的身份不幸暴露。穷凶极恶的长沙警备队奉湖南清乡督办署会办何键的命令,四处缉拿许光达。先行一步得到消息的许光达,抓住那时没有完善的户口登记制度的可乘之机,利用各种关系获得了身份证明,及时把自己的原名许德华改名许泛舟,才巧妙的摆脱了敌人的盘查、追捕。

被敌人包围还能打游击开辟出根据地?我军这位虎将打仗如此巧妙

[许光达大将]

许光达第一次把自己的原名许德华改名许泛舟,绝不是对革命悲观失望,而是更好地利用改名这一方式更加便利地开展工作。

首次改名后的许光达从湖南长沙远赴河北清河县,去投奔时任该县县长的岳父那里暂时躲避一段日子,只是为了等敌人抓捕他的风声过后再做打算。上世纪20年代末的中国交通设施不用说是非常落后的,绝没有现在的快捷方便。从湖南长沙一个南方省城去远在黄河以北的荒凉的县城,旅途的辛劳当然不用说,还不包括旅途之中因治安混乱,土匪猖獗,人身安全不时处于危险状态等等人为因素。但是,这一切对于去意已决的许光达来说,这些都早已不再考虑之列,他知道自己去那里不单纯的只是为了逃避追捕而远走他乡,是为了更好地积蓄革命力量,播下革命火种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毅然决然的乘轮船、坐火车、以及步行,历经许多天的辛苦奔波终于到了目的地。

许光达到了清河县这方地界,一方面借助于岳父的推荐,当然更多的是他个人的能力。许光达就读于黄埔军校5期生,按现在来说许光达大将的文凭等同于211或者985那样的一个档次,甚至比上面所列的这些大学还要响亮,他可是黄埔军校毕业的高材生,当时的黄埔军校对于整个中国来说,就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从那个军校出来的学生,都是北伐军的骨干,就是天之骄子。

凭借这块耀眼的金字招牌,让许光达当清河县的警察局长不用说真的是大材小用了。

当然,警察局内部的人根本不知道许光达的真实身份,只知道他们的这个局长虽然毕业于黄埔军校,老丈人又是县太爷,却是那么的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官架子,有事没事的时候还喜欢和部下讲解为何中国会被洋人欺负,为何地主老财不劳而获却脑满肠肥等等道理,让属下们听得很过瘾,也渐渐懂得了要打破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只有拿起枪杆子推翻这一吃人的制度,建立起另一个全新的社会。许局长的话点燃了部下们心里要打破这个不平等社会,建立一个新秩序的希望,在许光达的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中,竟把警察局的警卫队全部策反为中共领导下的游击队,在国民党基层政权里悄然埋下了革命的火种。

被敌人包围还能打游击开辟出根据地?我军这位虎将打仗如此巧妙

[贺龙在洪湖苏区给红军战士讲话]

不仅如此,许光达作为警察局长,职责所在,还经常到各个监狱了解监狱内部关押犯人的具体情况,一旦了解到被捕的人犯中有倾向于进步的人士和中共党员,及时利用局长的职权和编织起各种借口,把他们立即释放,让出狱的同志能够继续为革命工作。

当然,许光达当上了清河县警察局长这一清闲,又能说是肥差的工作,对于这些个人化的世俗的功名利禄,是无法让许光达心里涌起波澜的,他要的是天下人都过上富庶的日子,才是共产党人的宗旨。每天吃吃喝喝,是无法熄灭许光达心里时时燃起的要回到党组织的渴望的。

由于当时的信息闭塞,更多地是国民党独裁政府控制能力不强,地方军阀各行其是,客观上也使对许光达的抓捕行动,变得可有可无。许光达耳闻目睹抓捕共产党人的风声渐渐平息,这让他萌生去找党组织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终于,许光达任凭属下怎样的执意挽留,仍然义无反顾的踏上寻找党组织的征程。

那时,中共党组织包括中共中央机关,在20年代和30年代的工作重心几乎是在南方,许光达急切归队的愿望也只有在南方才能得到实现。

[黄埔军校学习期间的许光达大将]

南下成为许光达不二的选择,他又重新跨黄河,过长江,锲而不舍的寻找,终于在1929年的5月,许光达在安徽芜湖找到了中共党组织,重新回到了他渴望的生活。

在芜湖许光达只待了两个月,就接到通知要他去上海参加中央军委举办的军事训练班学习。为了行程安全,不在发生可能的意外,许光达又把许泛舟改名为许洛华,只身赶赴上海。历时两个月的军事训练班结业后,许光达接受了中共中央派给他的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去湖北洪湖苏区作为党中央代表,从事军事斗争和扩大根据地建设。许光达还是从安全考虑,又把许洛华改为许光达,意思是党的前途光明一定能够到达。自此这个名字一直伴随许光达大将的一生。虽然,许光达几经改名,但是唯一不改的是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忠诚。

许光达要去的洪湖苏区建立于1927年9月、11月,位于洪湖区域的沔阳、监利等县的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发动的旨在推翻国民党残酷统治的武装暴动,在这些武装暴动的基础上,于洪湖创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五军,并相继建立了几支农民武装和几个小块的游击区。

红色根据地自建立的那天起,无疑就成为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加之红军干部自身缺乏军事素养,在敌人的频繁围剿中逐渐陷于困境,正是处于这样万分紧急的情况之下,中央才决定委派许光达等懂得军事斗争的同志去洪湖苏区,积极参与红军的组织建设,特别是发挥其军事斗争的才能。

1929年9月许光达到达洪湖苏区,不久,就被任命为红六军参谋长。许光达作为这支红军部队的智囊,亲眼目睹部队的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应有的训练等不足。他为了这支部队很快完成向革命军人的转变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亲自编制训练教材,开办培养基层红军军官的红军军校,逐步使红军队伍走向正规化。此外,他积极带领和指挥部队参加战斗,娴熟自如的运用各种战术战法打击来犯之敌,相继取得洪湖区域诸多战斗的胜利。

被敌人包围还能打游击开辟出根据地?我军这位虎将打仗如此巧妙

[抗战时期的许光达大将]

这里尤其要说到1930年7月,许光达奉命率第22团掩护红军第2军团主力撤退的一场阻击战,第22团进入阵地后和前来进攻的数倍敌人打了一天,一直未能让敌人前进半步。

可是,在激烈的交战中,许光达率领的第22团也与转移出去的上级失去了联系。面对这一处境,许光达沉着冷静的要求指战员们始终坚定革命的信心,上级领导肯定会用各种方式来和我们进行联系的。同时,他更明白我们决不能被敌人困守在这里,必须打出去,只有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才能重新焕发出红军的战斗力。为此,许光达一方面积极部署和敌人的战斗,一方面派出侦查人员侦查能有效突围的路径。当派出去的侦查员告诉他可以从一处悬崖部位突围的消息后,许光达非常高兴,又亲自去进行实地查看,积极准备攀登悬崖所需要的绳索、砍刀等工具。他还为了更便于部队做到突围的突然性和隐蔽性,许光达把突围的时间定在夜里,让敌人不能轻易察觉红军的动向。

当夜色来临,许光达带领第22团的战士们攀登悬崖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后。敌人一大早就向第22团阵地开火,胡乱打了一阵见对面阵地毫无动静,便壮起胆子来到红军阵地时,早已空无一人,消灭这股红军的狂妄计划彻底泡了汤。

突出重围后的许光达没有仓促的去寻找红军主力,不让敌人知道红军主力的去向,而是采取相反的办法,在深山老林和敌人兜圈子打游击,就这样坚持战斗了两个多月,不仅保住了红军的有生力量,还因地制宜开辟了一块根据地,消息传至第二军团司令贺龙那里,贺老总不仅夸奖许光达带兵有方,多谋善断,还能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建立了根据地,真是非常的难能可贵。可以说许光达自进入洪湖苏区后,为建立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更为日后建立红二方面培养了很多军事素养较高的干部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被敌人包围还能打游击开辟出根据地?我军这位虎将打仗如此巧妙

最让人感动的,也是许光达始终未变的是对爱情的忠贞不渝,1922年,14岁的许光达与只有9岁的邹靖华,由父辈做主定了娃娃亲,毋庸置疑,这是属于典型的封建包办婚姻。俩人虽然在1928年9月28日成婚。谁知,许光达与邹靖华新婚才过了10天,就因为长沙警备队发现许光达是“共匪”缉拿许光达。在这样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许光达只有选择离开新婚的妻子,逃出长沙。这一别就是10年,在这10年里,许光达已经成长为我军的高级干部,身边自然不缺少既有才华,又长得很漂亮的青年女性,自然也有倾慕许光达才华的红军和八路军女战士,可许光达始终不为所动,一直未娶。直到国共两党因抗日大局再次合作,生活在国统区的许光达的妻子邹靖华才知道许光达在延安的消息,便立即赶到延安,夫妇自此团聚后,二人相伴终身,真的让后人敬佩不已。

参考资料:许光达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