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水浒传》中,皇帝连宋江都敢赐死,为何唯独不敢动柴进?

毒死宋江的不是皇帝,而是奸臣。宋江不低调行事,反而高调抢军功,结果把自己给搭了进去;柴进对奸臣们构不成任何威胁,且能及时隐退,所以能保住性命。

《水浒传》中,皇帝连宋江都敢赐死,为何唯独不敢动柴进?

毒死宋江的不是皇帝,而是奸臣

毒死宋江的并不是皇帝,而是奸臣们在御酒里做了手脚:

高俅道:“愿闻你的妙计如何。”杨戬道:“……等太师奏过天子,请旨定夺,却令人赚他(卢俊义)来京师。待上皇赐御食与他,于内下了些水银,却坠了那人腰肾,做用不得,便成不得大事。再差天使却赐御酒与宋江吃,酒里也与他下了慢药,只消半月之间,以定没救。”高俅道:“此计大妙!”

酒里下毒,最先想到此毒计的是杨戬。

之后,经杨戬、高俅、蔡京、童贯这四大奸臣联合奏请,糊涂的皇帝先请卢俊义品尝御食,后送宋江御酒……他哪里会知道,奸臣们早就在御食御酒上做了手脚。

从宋江死后托梦与皇帝的对话可以看出,这皇帝真是不知道御酒里有毒:

(宋江)今陛下赐臣药酒,与臣服吃,臣死无憾……”上皇听了大惊曰:“寡人亲差天使,亲赐皇封御酒,不知是何人唤了药酒赐卿?”宋江奏道:“陛下可问来使,便知奸弊所出。”

不是所有的皇帝都那么狠心。宋江的死与当时的皇帝无关,要恨就恨奸臣们。

《水浒传》中,皇帝连宋江都敢赐死,为何唯独不敢动柴进?

奸臣们谋害宋江的原因

宋江招安前多次得罪奸臣,招安后,他非但没有低调行事,反而一直高调的和奸臣们抢军功,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推向绝路。

征讨辽国,是宿太尉的主意。其主要目的是让宋江攒点功劳,顺便避开奸臣骚扰。

征讨王庆,是亳州太守的推荐。宋江与卢俊义对此并不反感,反而是满心欢喜地接受任务。

征讨田虎、方腊,则是宋江和卢俊义主动的要求。那时的他们已经找到给脸上贴金的门路,那便是多去剿灭地方贼寇。

征讨辽国势如破竹,一百单八好汉完整无损,于是,宋江开始有点飘,开始享受到攒军功的乐趣,所以到处打听哪里有贼寇作乱……直到惨胜方腊后,宋江才如梦初醒,但那时的他,再也没什么资本去防奸臣们使坏了。

《水浒传》中,皇帝连宋江都敢赐死,为何唯独不敢动柴进?

奸臣们是很不喜欢宋江,但至少在破方腊之前,蔡京和高俅等人并没有想要宋江性命的意思,顶多也就是想找些借口分散梁山人马到各地。仅此而已。

作为朝廷新人的宋江,他天真的认为攒军功是好事,却不知,这么做是动到了奸臣们的奶酪。比如征讨王庆,其实就是在打蔡京和童贯的脸(蔡京的儿子蔡攸和童贯先于宋江征讨王庆,结果兵败);征讨方腊,其实就是在抢童贯的风头。

奸臣们一直忍着,直到破方腊之后:

尉高俅、杨戬,因见天子重礼厚赐宋江等这伙将校,心内好生不然。两个自来商议道:“这宋江、卢俊义皆是我等仇人,今日倒吃他做了有功之臣,受朝廷这等恩赐,却教他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我等省院官僚,如何不惹人耻笑?

靠着一系列战功,宋江从无官无品(刚招安时,皇帝还不急着给封官)跳到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官是有了,但宋江的势力已大不如前,奸臣们再不动手,更待何时?

如果宋江招安后能老老实实稳住不跳,虽说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奸臣排挤,但要争个小官当当,保住性命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是,这宋江太急,把奸臣们给惹急了。

《水浒传》中,皇帝连宋江都敢赐死,为何唯独不敢动柴进?

柴进对奸臣构不成任何威胁

奸臣们的主要目标是宋江与卢俊义,对于其他好汉,蔡京他们压根就不放心上。只要把领头的按死了,其他好汉爱怎么蹦跶都行,奸臣们并不担心。

事实上,宋江和卢俊义死后,奸臣们并没有对其他好汉下手,比如继续为朝廷效力的关胜、呼延灼、朱仝、金大坚、安道全等人,要么是战死沙场,要么是死于意外,或者是病死或善终;而辞官或隐姓埋名的柴进、武松、李应、杜兴、燕青、穆春等人,也没听说有谁是被奸臣追杀的。

说白了,宋江和卢俊义之外的好汉,在奸臣们眼里就是一堆小蚂蚁,兴不起什么风浪,不足为据。

正因为如此,柴进才有机会善终。

《水浒传》中,皇帝连宋江都敢赐死,为何唯独不敢动柴进?

柴进后来官封横海军沧州都统制,小小的六品官而已,手底下两三千人马(李逵后来说过,他在润州有三千兵马,而柴进与李逵同是都统制,以此推出柴进所掌握的兵马也应是两三千),就算想造反,这点人根本就折腾不出什么来。后来柴进辞官,奸臣们就更不用担心了。

另外,柴进怎么说也是前朝皇族后人,有太祖皇帝御赐的丹书铁券护身。奸臣们哪怕是吃了几十个豹子胆,谁敢闲着没事去挑战太祖权威?

《水浒传》中,皇帝连宋江都敢赐死,为何唯独不敢动柴进?

宋江的悲剧,主要是奸臣们使坏的结果,但宋江他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