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戰時期,有一枚勳章經常出現,也是民國時期名氣最大、影響最廣的勳章,就是青天白日勳章。

青天白日勳章的頒授對象是保家衛國、抵禦外侮的有功軍職人員,從1930年開始頒授,第一批人選是在中東路事件中表現突出的有功之臣,共授予了6個人,第一個就是少帥張學良,另外5人為:王樹常、胡毓坤、于學忠、鄒作華、沈鴻烈,都是東北軍名将,後來也都因戰功而獲封二級上将軍銜。
中東路事件發生于1929年,中蘇雙方共出動了20萬人,當然中方主要是張學良的東北軍,是中蘇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争。這場戰争以東北軍完敗而告終,也是以而失去了著名的黑瞎子島,但東北軍在這場戰争中表現出的愛國精神是值得稱贊的,是以上面那6人也成為第一批授予青天白日勳章的功臣。
第二批授予者隻有一個人,就是老蔣,是在1931年授予的,原因是他結束了軍閥混戰的局面,有着不可磨滅的貢獻,可以說也符合“保家衛國、抵禦外侮”的标準。不過,同樣在1931年,還爆發了一場中國人永遠的傷痛——九一八事變,老蔣在事後的表現,實在有愧于這枚青天白日勳章!
接下來就到了中國人跟日本人的沖突時期,比如一·二八事變、長城抗戰等等,也出現了大批的勳章授予者;到了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更是這枚象征“保家衛國、抵禦外侮”的勳章最應該授予的時期。據統計,在撤出大陸之前,共有192人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其中在抗日戰争中被授予的占了166人,我們耳熟能詳的那些名将,也基本上都是在這個時期授予的。
因為戰功的特殊性,能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的基本上都是軍官,最低也得是低級軍官,但其中還是有兩個人,卻以士兵的身份得到了這枚“保家衛國、抵禦外侮”的至高勳章,這兩位士兵名叫安德成、張綸林。
那是在1938年8月的武漢會戰中,第23軍58師戰車防禦炮連在烏沙閘駐防,因日軍的火力實在太過猛烈,炮連損失慘重,隻有某班班長安德成和炮手張綸林拒絕下火線,即使身受重傷,也仍然操縱大炮對日軍的軍艦猛烈轟擊。戰後,政府為了表彰二人的英勇事迹,破例為他們授予了青天白日勳章,成為該枚勳章曆史上僅有的兩位士兵。
但可惜的是,同時也是光榮的,這兩位英雄分别在1941年的上高會戰、1944年的衡陽會戰中壯烈殉國。
另外,還有4個美國人也獲得了青天白日勳章,當然,這4個人可都是大名鼎鼎的,即史迪威、陳納德、魏德邁和馬歇爾。
史迪威和魏德邁都擔任過中國戰區參謀長、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對中國的抗戰事業貢獻極大,陳納德更是大名鼎鼎的美國援華飛虎隊隊長,其功勳無人不知,至于馬歇爾将軍,則是在二戰後的國共和談中出力甚多,雖然最後也沒能阻止國共之間的大決戰,但老蔣為了讨好美國人,也給德高望重的馬歇爾将軍授予了青天白日勳章。
在青天白日勳章的曆史上還有一位唯一的女性,即宋美齡。看起來,宋美齡跟青天白日勳章八竿子都打不着,政府此舉有“獻媚”之嫌,但實際上,宋美齡在抗戰中的功勞還是不可忽視的。
首先,宋美齡是抗戰時期空軍的實際負責人,連美國飛虎隊也是她牽線找來的;另外,宋美齡在美國的巡回演講,更是極大地宣傳了中國軍民鐵血抗戰的英雄事迹,為中國的抗戰事業争取了數不清的外援。是以,宋美齡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也是受之無愧的。
最後再說說老蔣的那枚勳章。青天白日勳章是按授予的時間順序編号的,比如張學良是一号,王樹常是二号,依次類推,那麼到了老蔣這裡,就出問題了,如果按照時間順序,老蔣應該是七号,但他作為一國之主,怎麼能排在第七位呢?最後還是當官的有辦法,把老蔣的勳章改成了“特壹”号,比張學良的一号還“一号”。
因為這枚勳章是表彰老蔣在平定全國上的功勞,是以意義非常重大,老蔣也非常重視,每次出席重要場合都要戴着它。
不過,不知道什麼原因,後來這枚勳章竟然流了出來,2012年8月赫然出現在了香港的拍賣會上。但因為真僞的問題,這次拍賣流拍了。一年後,即2013年7月6日,這枚“特壹”勳章再次在香港拍賣,以500萬港币起價,最終以720萬港币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