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蒲松齡72歲還在科考,範進中舉後瘋了。古代科舉考試你了解多少

蒲松齡72歲還在科考,範進中舉後瘋了。古代科舉考試你了解多少

說到科舉考試,每個人都不陌生。不管在曆史書籍裡還是電視劇裡面,都可以看到科舉考試的相關情節。

。科舉,簡單來說就是由國家設立科目,用考試的方法來選拔人才。科舉開始于漢,廢除于清朝光緒年間。在這漫長的時間裡,科舉制度經曆了一個發展到完整的過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科舉的發展。

蒲松齡72歲還在科考,範進中舉後瘋了。古代科舉考試你了解多少

一、漢代以前——周代鄉舉裡選、戰國養士

周代之前的夏商時期,我國屬于奴隸制社會,這時候在統治者左右任職的貴族,都是世襲制的。

當然,也有統治者從下層社會中選拔人才,比如說,伊尹、傅說兩人,本來都是奴隸,但是受到了當時君主的重用,進而為君主們立下了汗馬功勞。不過,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西周時期,

大夫以下的職務開始實行鄉舉裡選制。

什麼是鄉舉裡選呢?那時候的“鄉”指的是貴族居住的地方,是城市裡。“裡”則是指基層居民點。

鄉舉裡選就是由鄉、裡評論、推選出“秀士”、“俊士”等人才供天子驅使。

鄉舉裡選每三年一次,在當時稱為大比。《周禮.地官.鄉大夫》裡記載:“三年則大比,考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者、能者”。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由奴隸制社會走向封建社會,社會發生了大變革。這時候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官員任命不再用世襲制,而是注重其才能。

為了滿足統治者的需求,很多地方開始辦起了私學,私學的興起,又湧現了大批的知識分子。這時候把具有一定知識和才能的人都叫“士”。最後為了滿足需要,各國的君主、宰相等等紛紛養起士來。

士的來源有貴族,也有平民。他們的到來使原來的世襲制完全被廢除了。

蒲松齡72歲還在科考,範進中舉後瘋了。古代科舉考試你了解多少

二、漢代——察舉與征辟

随着漢代大一統王朝的建立,以前養士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國家的需要,于是又産生了新的任官途徑:太學、察舉和征辟。

太學在京師開辦,裡面的學員由太常選拔,或者由郡國選送。

然後由五經博士(漢代職掌五經學術和太學教育的官職)教授學習。每年進行考試,考試通過則可以授予官職。

察舉又叫薦舉,是由公卿級郡國守相向朝廷推薦德才兼備的人。

這時候的察舉主要考察兩方面,即孝廉和文才。不過,察舉上來的人才還要經過皇帝“策問”才能授予官職。“策問”有兩種形式:一是對策,也就是皇帝現場提出問題,應試者根據問題作答;二是射策,應試者用箭投射簡策,然後回答簡策上的問題。杜甫就曾在《醉歌行》裡寫道:隻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門期第一。

征辟則是指對有名望的士人,直接征聘,授予官職。如果是皇帝直接聘請,就為“征”,由官府聘請的則為“辟”。

蒲松齡72歲還在科考,範進中舉後瘋了。古代科舉考試你了解多少

三、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東漢末年,曹操提出“唯才是舉”的主張。後來,曹丕稱帝後,就将選官制度變成了九品中正制。

“九品”就是把選拔的對象分成了九種,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政府按等級錄用。

中正指的是評判等級的官員,他們都是朝廷中非常有聲望的人。中正官員在選拔人才的時候基本上還是以漢代的孝廉、秀才兩方面進行推薦。

這種制度在開始确實為國家輸送了很多人才,隻是到了後期,人物品評由豪門貴族操縱,隻注重對方的家世,不考慮德行。到了晉代,九品中正制甚至淪落為豪門貴族鞏固門閥權力的工具。

蒲松齡72歲還在科考,範進中舉後瘋了。古代科舉考試你了解多少

四、隋唐——科舉制度的确立

隋代統治者廢除了九品中正制,大小官員變成直接由中央任命。

選拔的方式就是分科公開考試。

隋炀帝大業二年,設定進士科,以考試來選拔人才,中國科舉制度正式開始。

除開進士科,隋代還設立了明經科。進士科重文辭,明經科重經術。

唐代後來遵循隋朝的制度,繼續實行科舉考試,隻是增加了“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餘科,不夠還是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

在唐代,參加進士科考試的人,被稱為“進士”或“秀才”,要參加進士科考試,還需要請當世顯貴或者有文學聲望的人向考官推薦,才有及第的希望。

進士科每一百個人中隻會錄取一到兩個人,是以非常難考,一旦考中,則被視為“登龍門”。第一名就是我們熟知的“狀元”或者是“狀頭”。

除這些常科以外,唐代還有制科,制科也就是皇帝臨時設立的科目,比如“賢良方正直言極谏”科、“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風雅古調”科等百餘種。

制科考試合格後可以直接授官,常科考試後還需要參加吏部的“選試”,“選試”合格後才能被授予官職。在授官方面,制科最好,其次是明科,再次是進士。不過進士雖然開始授予的官職較低,但是升遷很快。很多當時的宰相都是進士出身。

蒲松齡72歲還在科考,範進中舉後瘋了。古代科舉考試你了解多少

五、宋元——科舉制度的發展

宋元時期的科舉制度,相對于前面幾個朝代有着不少重大的改革與發展。

一是殿試制度的建立以及錄取名額的擴大。

為了直接控制科舉,宋太祖開創了殿試,也就是由皇帝在殿廷舉行最高一級的考試。這樣就把所有的考生變成了“天子門生”,避免了考官與考生之間的政治勾結。相對于唐代每次錄取二三十人,宋代的錄取人數可是大大增加,每次大約二三百人,最多的時候甚至到了五六百人。

二是考試内容改革。廢除明經等科,常科隻保留了進士科。

而且内容變化,從詩賦、帖經等改為經義、論策,重點強調對經書義理的闡述。

蒲松齡72歲還在科考,範進中舉後瘋了。古代科舉考試你了解多少

三是制科受重視。

制科被稱為當時的“大科”,官員或百姓都可以參加考試,考生先由考官進行“閣試”,再由皇帝“禦試”。考取後即可升官或者授官。

四是考試程式和方法的改革。

宋代常科考試分為州府試、禮部試和殿試。各州通判主持州府試,錄取後被稱為“舉子”、“貢生”。然後每年春季由禮部舉行禮部試。被錄取的人方可參加殿試。閱卷的要求相對于唐代也嚴格些,試卷要糊名、謄錄、彌封用印再送給考官評閱。

五是元代重經義。

元代也實行科舉考試,不過民族歧視政策很明顯,就拿考試難易程度來說,蒙古、色目人(北方各少數民族)較易,漢人、南人(滅宋後所收服的人)較難。

在考試内容上,元代重經義,經義在“四書”内出題,答案則要參考朱熹的《四書集注》,這種考試方法,在明清時代仍然沿用,對中國思想界的影響很大。

蒲松齡72歲還在科考,範進中舉後瘋了。古代科舉考試你了解多少

六、明清時代——科舉制的鼎盛

明清時期,是科舉制度的鼎盛期,清末科舉制又進入衰亡期。但是縱觀整個科舉制的發展,明清時期的科舉制方法、制度方面,堪稱曆代之最。

明清時期科舉的最大特點是科舉與學校的相結合,進學成為了科舉的必由之路。要入學,首先必須經過縣試、府試和院試。通過院試後即可入學。

入學之後還要經過鄉試、會試和殿試三級方可任官。鄉試每三年在京城和各省省會舉行一次。會試則于鄉試的第二年春天在禮部舉行。會試之後舉行殿試,由皇帝親自舉行。

蒲松齡72歲還在科考,範進中舉後瘋了。古代科舉考試你了解多少

除殿試之外,其他考試均考八股文和試帖詩,八股文的題目出自“四書”、“五經”,應試者還得以古人的語氣作文。殿試内容則隻有經史時務策一道,在保和殿舉行,答題時間為一天。

殿試分三甲錄取,隻有等次之差,不會落榜。其中第一甲最是厲害,不僅賜進士及第,而且隻取前三名,就是我們熟知的狀元、榜眼、探花。第二甲才進士出身,第一名稱傳胪。第三甲則隻賜同進士出身。

蒲松齡72歲還在科考,範進中舉後瘋了。古代科舉考試你了解多少

科舉制度在中國實行了兩千多年,科舉制度的初期,統治者确實秉着“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本質,但是其實整個科舉制度也是統治者籠絡人才、鉗制思想的一種手段。許多人兜兜轉轉,一輩子混迹于科舉場,也不過是為了能夠一朝得中、揚名立萬。

參開資料:《中國古代文化史》張崇琛

《宋代科舉社會》梁庚堯

《科舉史話》王道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