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最高榮譽“飛虎旗”,第74軍連拿4次,不愧第一王牌軍

曆史客棧介紹過了“青天白日勳章”和“國光勳章”,都是抗戰時期“保家衛國、抵禦外辱”的至高榮譽。

不過,這兩枚勳章都是授予個人的,在抗戰時期,還有一種集體最高榮譽,即“飛虎旗”。

抗戰最高榮譽“飛虎旗”,第74軍連拿4次,不愧第一王牌軍

飛虎旗始于1935年,

“凡部隊、艦艇、航空隊或要塞,于戰時特著忠勇之戰功者頒給之”。

到1949年,共有192人獲得“青天白日勳章”,但獲得“飛虎旗”的團隊隻有20個,是以,如果能得到這面旗幟,絕對是值得驕傲一生的榮耀。

那麼,飛虎旗的授予标準有多嚴格呢?那些枯燥的資料咱就不羅列了,隻要看看這些就知道了——

最慘烈的淞滬會戰沒有人獲得,最輝煌的台兒莊大捷沒有人獲得,最龐大的武漢會戰也沒有人獲得……一直到1940年,才終于有人得到了一面“飛虎旗”。而且,讓人想不到的是,第一面飛虎旗的獲得者,既非老蔣的嫡系,也非功勳赫赫的名将,而是閻錫山的一個小小的營。

那是1940年3月,第35軍軍長傅作義率部在綏遠發動五原戰役,最終将盤踞五原城的日僞軍全部清除,收複五原,創下了抗戰時期收複失地的先例。

在戰鬥中,新編第32師95團1營營長趙壽江,率領1營将士擔任突擊隊,跟敵人展開巷戰,一座房子一座房子地往前推進,每前進幾步,都會付出血的代價,最後連營長趙壽江都壯烈犧牲。但1營将士們沒有後退,高喊着為營長報仇的口号,繼續戰鬥,最終沖進敵軍指揮部,為五原大捷立下頭功。

抗戰最高榮譽“飛虎旗”,第74軍連拿4次,不愧第一王牌軍

因這次戰役創下了抗戰時期收複失地的先例,極大地振奮了中國人抗戰的士氣,是以政府授予該營第一面“飛虎旗”,該營也是抗戰時期獲得飛虎旗的唯一一個營級機關。

大家都知道第74軍的大名,五大主力之首,王牌中的王牌,這個榮譽當然不是白來的,曾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内,連拿4面飛虎旗,成為獲得飛虎旗最多的部隊。

這4面飛虎旗,有3面是在常德會戰中獲得的。在常德會戰中,第74軍57師師長餘程萬,率八千虎贲,硬抗日軍三萬精銳,硬是以血肉之軀,力守常德12天之久,最後全師僅剩83人,堪稱八年抗戰中最悲壯的戰役之一。

戰後,授予第74軍司令部、第57師和炮兵團3面飛虎旗,炮兵團也是抗戰中獲得飛虎旗的唯一一個團級機關。

關于74軍炮兵團在常德會戰中的表現,客棧以前介紹過,非常感人,現在截取其中一小段——

常德失守後,為了避免大炮落入日軍之手,炮兵團團長金定洲下令,将所有大炮全部炸掉。炮兵團僅剩的十幾個士兵哭着求團長不要炸掉,但除了炸掉還能有什麼辦法?副官李鳳林咬了咬牙,點燃了導火線。當導火線快要燃盡時,突然,十幾個士兵一齊跑了過去,緊緊地抱住大炮,随着幾聲巨響,十幾條生命跟着大炮一起灰飛煙滅……

李鳳林曾經最大的願望就是戰争結束後回東北老家,但經此事後,終生再未離開常德一步。晚年時,李鳳林喃喃地說:“這裡有我的弟兄們,有我的炮,我不能走,我走了,誰來陪他們呢?”

抗戰最高榮譽“飛虎旗”,第74軍連拿4次,不愧第一王牌軍

此時的74軍軍長已經換成了施中誠,原來的軍長王耀武成為第4方面軍司令,第4方面軍正是此次會戰的主力部隊。

此次會戰曆時55天,共殲滅日軍1.25萬人,我軍陣亡7817人,在八年抗戰中絕對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勝利,也成為我軍從防禦轉入進攻的重大轉折點。

戰後,第74軍51師因表現最為突出,被授予飛虎旗,74軍也是以成為民國曆史上獲得飛虎旗最多的部隊,無愧于第一王牌軍的英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