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入宮二十天皇帝駕崩,14歲才女被迫殉葬,臨終絕筆流傳千古

在古代封建社會有着極多的殘忍的制度,其中殉葬就是最慘無人道的一條。在古代因為這一制度而喪命的女子不可謂不多。特别是在皇室,皇帝一駕崩許多宮女乃至于皇帝生前的愛妃都要随之入葬。數千年的封建王朝發展,不知有多少相關的辛酸故事。

入宮二十天皇帝駕崩,14歲才女被迫殉葬,臨終絕筆流傳千古

翻閱近代考古的筆記,其中不乏一些看起來十分形态扭曲誇張的骸骨,這些屍身往往便都是殉葬的産物。這個封建陋習的形成,要從商朝開始說起,商人相信在人死之後,靈魂會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是以很多奴隸主和貴族死後,都會有奴隸殉葬,以供死後依舊有人驅使。

入宮二十天皇帝駕崩,14歲才女被迫殉葬,臨終絕筆流傳千古

後來到了秦漢時期,稍微有了一點好轉,開始用木俑和陶俑來代替真人。不過依舊沒有完全的根除,《史記·秦本紀》記載:武公卒,葬雍陽。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這一制度一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算徹底的廢除。

入宮二十天皇帝駕崩,14歲才女被迫殉葬,臨終絕筆流傳千古

在明朝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時期,曾經有一個14歲入宮的才女。入宮才20多天,幾乎連明宣宗的面都沒有見過,便被要求為之殉葬。很有可能和她自身優秀的素質有關,郭愛生于1415年,家中自古為官又是書香門第。

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郭愛,自然也是一肚子的墨水。她在十多歲時便已經能夠寫出一手好詩了,再加上自身出色的外貌條件,在入宮選秀時被選秀官所看重。最後一個天真浪漫的才女,被送入了皇宮這個是非之地。

入宮二十天皇帝駕崩,14歲才女被迫殉葬,臨終絕筆流傳千古

1435年1月31日明宣宗朱瞻基駕崩,入宮不到一個月的郭愛被要求為夫君殉葬。郭愛沒有抵抗,也沒有能力抵抗。這是郭愛必須要去面對的命運。

《明史-後妃列傳》???中記載:“郭嫔,名愛,字善理,鳳陽人。賢而有文,入宮二旬而卒。自知死期,書楚聲以自哀。在人生最後一段時間裡,她沒有去找人訴苦與抱怨。而是咬破了手指以青春之血寫下了一首《絕命詞》:

修短有數兮,不足較也。

生而如夢兮,死者覺也。

先吾親而歸兮,慚予之失孝也。

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則可悼也。

入宮二十天皇帝駕崩,14歲才女被迫殉葬,臨終絕筆流傳千古

自古紅顔多薄命,而郭愛不僅是紅顔,還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女。這首詞字字珠玑,将命運的不公,還有内心的悲哀描寫的淋漓盡緻。而郭愛凄慘的一生,也恰恰透露出一個封建社會的悲哀。隻可惜這朵令人贊歎的美麗鮮花,最終還是難以抵禦狂風驟雨的摧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