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中和親的故事數不勝數!
其中以漢朝和唐朝最為普遍,至于後來的元朝和清朝,和親都成了濫用詞了,也是以知名的和親公主也不少!
比如遠嫁匈奴的王昭君和後來經曆坎坷,改嫁三次,七十歲才回到漢朝的解憂公主。
比如唐朝時遠嫁吐蕃的文成公主。
都是其中的知名公主!
成千上萬的公主遠嫁異國他鄉,為了國家的穩定付出了一生。
說實話,對于這個做派我是不喜歡的,是以也不想去統計有多少!
嫁出去這麼多,那有沒有娶回來的咧?關于這個問題,有一段史料中的記載很有趣!

(和親公主)
這是史料中唯一記載了,娶回來的公主。
蠕蠕公主者,蠕蠕主郁久闾阿那瑰女也。蠕蠕強盛,與西魏通和,欲連兵東伐。
神武病之,令杜弼使蠕蠕,為世子求婚。阿那瑰曰:“高王自娶則可。
神武猶豫,尉景與武明皇後及文襄并勸請,乃從之。
武定三年,使慕容俨往娉之,号曰蠕蠕公主。
八月,神武迎于下館,阿那瑰使其弟秃突佳來送女,且報聘,仍戒曰:“待見外孫然後返國。
公主性嚴毅,一生不肯華言。神武嘗有病,不得往公主所,秃突佳怨恚,神武自射堂輿疾就公主。其見将護如此。
神武崩,文襄從蠕蠕國法,蒸公主,産一女焉。——《北史列傳 卷二 後妃下》
看完這段晦澀的文言文,我再給大家翻譯一下!
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是著名的禽獸王朝奠基者,北齊神武帝高歡(鮮卑化漢人),他娶了一個柔然公主回來。
這娶媳婦的故事也很有意思!
當時的柔然非常強大,反觀曾經的北魏,因為鮮卑族内鬥,分裂成了東西魏!
(東西魏和柔然)
為了拉攏柔然聯合進攻東魏,當時主持西魏朝堂的高歡,尋思用聯姻方式穩固後方,順帶拉攏盟友,于是就派人去柔然跟自己的兒子高澄求婚。
看着求婚的高歡使者,柔然可汗阿那瑰也是個妙人,聽了消息之後,就說:
你兒子娶我閨女那是不行的,你要是自己娶還是可以的。
聽完這話,估計不少人會尋思,為何柔然可汗阿那瑰要将女兒嫁給年老的高歡,而不是年輕的高澄?
其實這是一件事關政治對等的大事。
柔然可汗阿那瑰也是老大啊,按地位來說跟東魏皇帝平起平坐,高歡都不是皇帝僅僅是渤海王,雖然權利很大,俨然帝王,但自己将女兒嫁給渤海王的世子,算咋回事咧?
那不是低人一等嗎?
深谙東魏政壇的柔然可汗阿那瑰就退而求其次,要高歡當自己的女婿,原因很簡單!
既然門不當戶不對,你老就勉為其難做我的女婿呗。這或許就是高嫁底娶的古代版吧?
看着柔然可汗阿那瑰回複,高歡看看自己身份,看看自己年紀,再看看自己兒子,郁悶了。
(郁悶的高歡)
這鬧的啥事哦,感情娶個兒媳婦,卻成了給自己找爹?
但是手下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政治上的好處不斷勸說高歡,說娶媳婦不吃虧。
聽完大臣的話,高歡隻能捏着鼻子認了!
一聽高歡答應,柔然王也立馬派遣自己的弟弟秃突佳帶着女兒郁久闾氏,喜滋滋去了東魏。
看着這個自己媳婦的叔叔,高歡叫沒叫秃突佳叔叔我不知道,如果叫了估計會瘋。
但會瘋也比不過後續的事情,這秃突佳送親過來,居然是帶着任務來的。
這任務就是,等公主郁久闾氏懷孕生子後才能回去複命。
簡言之督促高歡加把勁,讓柔然王早點抱外孫。
一看柔然王做派,指望假結婚的高歡瘋了,無奈的他娶了郁久闾氏不說,還被逼着生外孫。
(沒這麼美)
至于這嫁過去的公主郁久闾氏待遇如何?北齊史書是這樣寫的。
公主性嚴毅,一生不肯華言
這話聽到文绉绉的,其實是史官的春秋筆法而已。
直白點說就是,這個公主郁久闾氏因為語言不通很難跟人溝通,隻能面無表情地對待自己的老公高歡和其他人。
看着這個不說話的公主郁久闾氏,還有那特有的風沙外形,高歡也無奈啊。
(柔然公主劇照)
但時刻守着的秃突佳讓他明白,不喜歡也不行,必須有孩子。
于是五十出頭的高歡,隻能勉為其難的加油!
話說這高歡真的是能忍啊,為了政治目的,不惜犧牲自己的幸福。
在經曆了數次嘗試之後,依舊沒有一兒半女出生,柔然王不滿意啊,就派秃突佳繼續盯着造人,可人高歡撐不住了,在公主嫁過來兩年後就去世了。
高歡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殺人無數的權臣,死了。
至于死因,或許這公主郁久闾氏也有影響吧。
高歡死後,繼承位置的是高歡的兒子高澄。
按照中原的規矩,高歡死了,他原來的妻子應該是皇太妃,跟自己兒子搭不上邊。
但草原民族狂野啊,子承父業也包括父親的夫人。
這沒生出兒子的狀況,讓柔然王非常不滿,無奈的高澄隻能按照草原的規矩來,繼承了自己爹娶的柔然公主郁久闾氏。
年輕人高澄很給力,不久之後,就讓柔然王抱上了外孫女。
看着外孫女可愛的樣子,柔然王笑了,然後勉勵高澄說繼續努力,争取造個外孫出來。
一看柔然王不依不饒,高澄瘋了。
北齊王朝奠基者高歡,還有高澄都遭遇就是如此痛并快樂着。
這樣的遭遇,也成了中原王朝娶外族公主的頭一遭,并且在史料中被春秋筆法诠釋出來。
(年輕人更給力)
這如此诠釋的背後,就是中原王朝對于娶其他國家公主的态度啊。
這态度的成因為何?
答案是,生活方式和習慣有根本性的不同,就注定了中國曆朝曆代除了清朝強調滿蒙一家親共治天下外,都幾乎沒有跟遊牧民族互相聯姻的事件出現。
當然,萬事也有例外,比如明朝皇帝就喜歡從北韓娶媳婦。
這點上開山老爹朱元璋幹過,後來的朱棣也幹過,嗯,還有元朝皇帝也幹過!
但這特列的産生,是因為當時的北韓一直是中原藩屬國,而且對漢文化有幾乎全盤的認同,娶過來沒有不适應的問題。
除了這之外,北韓的國家體量和國家實力,不足以跟明朝對抗也是原因。
北韓公主來了,因為地位關系,可以名正言順地當個妃子,不會有任何怨言!
(明朝北韓妃子不少)
可國家實力很強的遊牧民族公主來了咋辦?
比如匈奴人要是嫁個公主過來,你說當不當皇後咧?
要知道漢朝公主嫁過去都是當單于大老婆的,要是匈奴公主來了,你不給個差不多的待遇,别人肯定會不滿意啊?
但給了這優厚的待遇,讓匈奴公主當了皇後也會出問題。
這問題就是名分問題,和子憑母貴的問題。
皇帝有了外族的血脈,在那個時候講究禮法和傳統的時代,貌似也很尴尬。
這無數的問題,讓漢朝皇帝也好,大臣也好,對于娶外族公主特别是實力強悍的外族公主這件事上,意見非常的統一。
那就是不願意。
就算有,估計在看過北齊神武帝高歡的遭遇之後,也會望而卻步!
心裡尋思,我娶的是老婆還是祖宗啊?